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包括中高温嗜热铁质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的混合菌群在45 ℃条件下浸出永平低品位铜矿石, 并对矿浆浓度、转速和pH值等工艺因素进行了优化, 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对混合菌的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在矿浆浓度150 g/L、转速190 r/min、pH=2.0时, 浸出第6 d时铜的浸出率达到94.26%, 浸出第24 d铜浸出率达到99.79%。研究还发现中高温混合菌可以有效消除钝化膜的生成, 影响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是矿浆浓度。  相似文献   

2.
黄铜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的多因素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取自大宝山(简称DB)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 A.f)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简称A.t)的混合菌对广东某硫化铜矿的黄铜矿进行摇瓶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黄铜矿摇瓶细菌浸出率受菌种、矿浆浓度、pH值、接种量多种因素的影响。细菌浸出黄铜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0 ℃, 矿浆浓度5%, pH值为2.0, 接种量为3×107个/mL。  相似文献   

3.
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张卫民  谷士飞  于荣 《金属矿山》2006,(2):41-44,66
为回收利用永平铜矿废矿石中的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资源,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接种量、初始Fe^2+浓度、矿浆酸度、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等条件对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铜浸出的条件是接种量20%,初始Fe^2+浓度0g/L,初始pH值1.2,浸出过程控制pH值小于1.50,矿石粒度5mm,矿浆浓度20%~25%;溶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或产生铁的沉淀都会直接影响细菌的浸矿效果;尽管浸矿细菌能很好地适应浸矿环境,但铜的浸出速度偏慢、浸出率偏低,有待于采取强化浸出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旭  冯雅丽  张小伟 《矿冶工程》2018,38(5):100-102
利用黄铁矿和微生物组合浸出低品位氧化锰矿,研究了pH值、矿浆浓度和接菌浓度对低品位氧化锰矿中锰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6、矿浆浓度15%和接菌浓度20%的条件下,锰浸出率达到92.3%。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与溶液中的Fe3+能够促进黄铁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强化氧化锰矿中锰元素的浸出。  相似文献   

5.
中温嗜酸硫杆菌浸出低品位硫化铜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中温嗜酸硫杆菌的生长条件, 对黄铜矿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 中温嗜酸硫杆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 pH值为2, 温度为30±1 ℃, 此条件下细菌浓度为2.24×107个/mL。接种量、矿浆浓度对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有显著的影响, 随着接种量的增加, 铜的浸出率提高。在相同浸出时间内, 矿浆浓度5%左右时, 黄铜矿中铜的浸出率最高。低品位硫化铜矿柱浸试验结果表明: 细菌浸出75 d, 铜的浸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浸出技术是处理低品位硫化镍矿的有效方法之一。硫化镍矿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浸矿菌、浸出机理、浸出工艺及影响因素等。介绍了硫化镍矿生物浸出常用菌种以及近年来开发的高效浸矿菌;论述了硫化镍矿生物浸出作用机制,即硫化镍矿微生物浸出是在直接和间接共同作用下被氧化溶解,同时也存在“原电池效应”引起的电化学氧化作用,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硫化镍矿生物浸出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培养基、矿浆温度、矿浆pH值、矿浆浓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低品位硫化镍矿生物浸出的影响;指出今后应从细菌培育、微生物代谢、浸出强化技术以及工艺条件优化等方面开展低品位硫化镍矿生物浸出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吉林某铜钴镍多金属硫化矿品位低,成分复杂,对其开展了生物摇瓶浸出与柱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对铜钴镍浸出率的影响显著,生物摇瓶浸出的适宜条件为矿浆浓度15%,初始pH值1.5,浸出温度30℃,不添加Fe~(2+);酸浸预处理7d后进行生物柱浸试验,矿石粒度为-10 mm,接菌浸出60 d后,铜、钴、镍的浸出率分别为7.32%、27.47%和27.08%,与矿石粒度-20 mm无菌浸出的条件相比,钴镍浸出率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说明细粒有菌条件有利于金属的浸出;分析浸矿菌群组成,优势菌主要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和钩端螺旋菌属(Leptospirillum)。  相似文献   

8.
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强化浸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平  张曙光  周兴龙  杨家明 《有色金属》2004,56(1):34-36,47
研究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强化浸出过程。结果表明,嗜热嗜酸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较强适应性 需经较长时间的连续驯化才能获得。浓酸熬化、添加Ag 均能强化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嗜热嗜酸菌的浸出效果,而添加黄铁矿精 矿会降低其氧化浸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嗜热嗜酸菌生物浸出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介绍从云南某温泉区采集的高温水样中分离出的嗜热嗜酸菌的某些特性及其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氧化浸出效果。嗜热嗜酸茵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细胞壁,直径0.6—0.9μm,革兰氏阴性,好氧,以CO2为碳源,能在改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舔加酵母汁等有机物不能刺激其生长。嗜热嗜酸菌能氧化元素硫和黄铁矿中的铁,并将其作为能源物质,但不能氧化硫酸亚铁中的Fe^2 。氧化浸出的最适温度65℃,最适pH2.0。对—90μm低品位硫化铜矿酚矿浆浓度10%,搅拌浸出12d,嗜热嗜酸茵对总铜的浸出率为97.00%,而中温氧化亚铁硫杆菌为32.43%。浸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嗜热嗜酸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高达97.05%,而对照组仅能浸出15.4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混合菌对高砷金矿的浸出, 对混合菌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 并对温度、矿浆浓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等工艺因素进行了优化, 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矿浆浓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混合菌浸出高砷金矿中As和Fe的影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发现, 混合菌主要为Sulfobacillus属和Leptospirillum属。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浸出As的最佳条件为矿浆浓度10%, 初始pH=1.5, 接种量30%; 浸出Fe的最佳条件为矿浆浓度5%, 初始pH=1.5, 接种量10%。在最佳条件下浸出20 d, As和F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12%和96.59%。  相似文献   

11.
以活性炭、Ag+及Fe2+组合为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下永平铜矿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槽浸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催化条件下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槽浸的效果良好,但充气量对浸出有较大的影响,其中25 mL/s的充气量最有利于铜的浸出,在浸出455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47.1%。酸化液可以代替9K+S培养液作为溶浸剂,用酸化液作溶浸剂时,在浸出335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41.8%,比9K+S培养液作溶浸剂高出1.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活性炭、Ag+及Fe2+为组合催化剂,研究了催化条件下永平铜矿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催化条件下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搅拌细菌浸出效果良好,但搅拌速度对浸出有较大的影响。搅拌速度为240 r/min时,浸出456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3%。酸化液可以代替9K+S培养基作为溶浸剂。用酸化液作溶浸剂时,浸出335 h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1.58%,比用9K+S培养基作溶浸剂时高出6个多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s of five parameters, temperature, pH, leaching duration, stirring speed and pulp density on the bioleaching of copper, cobalt and nickel from a polymetallic flotation concentr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leaching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L25 (55) orthogonal design. 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Taguchi method through signal-to-noise analysis. ANOVA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of each parameter and their degree of significance. It was found out that pulp density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on the bioleaching yield of the three metals altogether, followed by pH and temperature. For the copper bioleach, the following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emperature – 37.5 °C, pH 1.6, leaching duration – 20 days, stirring speed – 350 rpm and pulp density – 7.5%.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se optimal parameters brought copper yield of 72.6%. For the cobalt bioleach, SEM observations of pure carrolite indicated a progressiv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f mineral surface with time.  相似文献   

14.
为了回收四川某铜矿浮选尾矿中的铜和锌, 以In-bac为浸矿菌种, 进行微生物浸出。考察了接种量、矿浆浓度、初始Fe2+浓度、浮选药剂(T-207和H-406)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两阶段微生物浸出工艺, 尾矿中铜、锌浸出效果较好, 第一阶段微生物浸出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0%、矿浆浓度80 g/L、初始Fe2+浓度1.5 g/L, 尾矿中铜离子和锌离子浸出率分别为21.67%和79.67%, 此浸渣再次调浆后, 采用改进型无铁9K培养基, 无接种细菌微生物浸出, 当初始pH值为2.0、矿浆浓度为80 g/L、初始Fe2+浓度为0 g/L, 尾矿中铜浸出率达到36.97%, 锌浸出率为92.37%, 浸出率分别提高了15.30个百分点和12.70个百分点。浮选药剂T-207和H-406均对尾矿微生物浸出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某硫化铜矿尾矿碱性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尾矿坝中富集培养的碱性硫杆菌, 进行某硫化铜矿尾矿的浸出试验, 从接种量、细菌的适应时间、矿浆浓度等方面探讨细菌对铜浸出率的影响。试样结果显示, 当接种量为25%, 细菌的适应时间为5 d, 矿浆浓度为5 g/L, 在浸出时间为50 d时, 尾矿中铜的浸出率最高达24.51%。浸出试验优化后, 铜浸出率预期最大值33.4%, 可提高8.8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出前一阶段 ,浸出速率较快 ,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 ,浸出液 pH连续下降 ,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 ,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 ,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