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念扎金矿位于冈底斯铜(钼)成矿带南部,产于强片理化及褪色蚀变超基性岩片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的接触边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含矿构造带蚀变破碎带,多呈脉状产出,厚度较稳定且矿化较均匀,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体空间展布及富化主要受控于NW向断裂,NE向断裂则主要为破矿构造,矿区内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与矿化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床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的总结,表明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围岩)、构造及围岩蚀变控制,属于构造蚀变型金矿床,并提出各含矿带深部、倾向延伸部分及石英脉集中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可为相似成矿条件矿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钦杭成矿带是我国东部一条极其重要的以钨、钼、铜、锡、铁为主的成矿带,安徽省泾县潘村地区属于该成矿带内。在潘村地区主要开展了地质填图和1∶1万土壤化探测量:初步查明区内构造、地层、岩浆岩分布及岩石学特征;圈定找矿靶区,化探异常划分出北部(Au、Ag)、中部(Au、Ag、Pb、Zn)、南部(Cu、Mo、Pb、Zn)三个异常靶区;在靶区内进行钻探验证,发现了矿(化)体;初步划分出蚀变带的垂向分带:浅部泥化带→中深部的绿泥石化带→深部的硅化、钾化、云英岩化带,矿化现象在浅部以金、银矿化为主,随着岩石蚀变的变化,矿化有铜、锌、铅、钼,云英岩化阶段,以铜钼矿化为主。对其赋存的地质特征进行客观研究与分析评价,提出在安徽省泾县潘村一带同样也具有钼多金属矿良好的成矿与找矿前景,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从地层、侵入岩、构造、围岩蚀变及矿化带特征等方面对斯日崩铅锌矿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深入分析,论述区内成矿带展布特征明显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类型与成矿的关系,提出了该区找矿依据,为该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在青海白日其利金矿高效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工作,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运用幔枝构造成矿理论分析了区域幔枝构造特征、矿区幔枝构造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幔枝成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1)矿区已圈定的矿体及矿化带均产于1∶25 000水系沉积物HW4异常和1∶10 000激电中梯高极化低阻异常中,矿体均赋存于次级拆离滑脱断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中,赋矿岩性为具有强烈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的脆—韧性剪切动力变质岩;(2)区内核部岩浆杂岩、核部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为主要的控矿因素,受印支期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核部变质杂岩并非矿源层,金矿质来源于深部,随幔枝构造向上运移,在韧—脆性次级拆离滑脱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中成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典型的幔枝构造核部岩浆-变质杂岩成矿区,具有幔枝构造成矿模式;(3)核部岩浆杂岩、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韧性剪切带、矿化蚀变及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区内核部岩浆杂岩、变质杂岩、拆离滑脱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矿化带和矿化体及其深部复合金综合化探异常区为重要的成矿预测区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哈德门沟金矿床地质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德门沟金矿区构造运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期的断裂构造主要是矿区南部有一条钾长石化破碎蚀变岩带.矿脉以石英-钾长石脉为主,围岩蚀变由强减弱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一些主要矿体深部没有封闭,成矿远景十分可观,以往由于受认识、技术、地形、资金等因素影响,一些地质工作没有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就其中几条主要矿脉的生产勘探情况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其地质特征及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白日其利金矿产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中的破碎蚀变带中,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日其利金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矿化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深部预测六个方面。经综合分析,认为白日其利金矿区金水口岩群为赋矿源层,广泛发育的破碎蚀变带提供运移通道,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是形成该金矿床重要的热动力条件。最后对该区深部进行了原生晕分析,依据构造叠加晕模型,前缘晕元素与尾晕元素互相叠加,出现了反分带特征,一方面说明该区成矿具有多期叠加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说明深部还可能具有第二矿体富集带。  相似文献   

8.
塘湾地区位于粤北诸广岩体中部,发现有区内唯一的中型铀矿床。 结合前人成果和近年地质调查、物 化探和钻探揭露等工作成果,分析、总结了塘湾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岩浆岩、构造及围岩蚀变等铀成矿地质条件。 研 究表明:①塘湾地区广泛分布有燕山期各阶段富铀产铀花岗岩,具有较好的铀源条件;②构造形态和构造力学性质等 条件均有利于铀成矿,详细总结了具体的成矿、找矿构造有利部位;③热液蚀变强烈而广泛,与铀矿化关系最密切的 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萤石化;④热液蚀变划分了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共 3 期 6 个阶段,水平方向上首次划 分了硅化和赤铁矿化蚀变带、水云母化蚀变带、高岭土化蚀变带、碱性长石蚀变带和正常花岗岩带。 在此基础上,根据 区内地表矿化信息以及物化探异常等矿化线索,开展了铀成矿预测评价,圈定了具体的成矿找矿有利地段并相应完 成了钻探验证工作,进一步扩大了主矿规模并且新发现系列工业铀矿体,证明了塘湾矿床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潜 力,分析成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铁目勒金矿地处中祁连陆块北缘成矿带,有一定的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研究,可知控矿因素为构造及岩体控制。区内含金岩石矿化蚀变现象在地表上形成醒目的黄色条带,构造蚀变带内岩石破碎,蚀变较强,金矿化出现的较强,是重要找矿标志。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加里东晚期侵入的碎裂状二长花岗岩及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体内。  相似文献   

10.
柴水沟西金矿是一座产出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建造中蚀变破碎带内的热液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指导矿区找矿工作,在分析区内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1区内矿化受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蚀变破碎带构造、斜长花岗岩等因素的控制,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及形态、规模严格受EW、NEE向断层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控制而呈脉状、透镜状产出;2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建造-破碎带构造-矿化露头、围岩蚀变组合-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为研究区有效的找矿标志组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加强"探边、摸底、扫盲"工作,有望取得找矿勘查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木垒县唐巴勒一带铅银矿化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石炭纪火山沉积建造有关的矿化点。在地表矿化特征,深部钻孔验证结果,矿化蚀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该区铅银成矿规律,结合物化探资料,建立综合找矿模型。该矿点发现对于博格达构造盆地内多金属矿化找矿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堰市郧阳区冀家沟萤石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等的分布和特征,总结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探讨该矿床的类型和成因,分析找矿标志.研究认为冀家沟萤石矿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其找矿潜力较大,冀家沟深部及大床沟和响水台等地为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烂泥塘斑岩铜矿床位于滇西北格咱岛弧成矿带西部,为近年来勘探发现的中型矿床。结合烂泥塘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区矿化、次火山岩或超浅成侵入岩、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蚀变等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斑岩铜矿化主要与石英二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复式侵入岩有关,矿化蚀变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特征,Cu富集严格受赋存岩体的热液蚀变和构造裂隙控制;(2)矿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物质沉淀的构造空间,矿区斑岩铜矿床为具明显蚀变分带特征的斑岩型铜矿床;(3)1∶50 000土壤化探在矿区北部圈出了较好的Cu-Au-Mo异常,表明矿区NW方向的找矿远景较好;(4)矿区北部普上复式斑岩体内圈出了一个矿化石英二长斑岩体,以及以Cu、Pb、Zn、Ag、Mo、Au为主的Cu多元素异常,该异常由内至外为Cu、Mo、Au→Pb、Zn异常,具有由高温至中—低温斑岩型铜矿的元素水平分带特征,矿区外围及中—深部为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该矿区进一步开展斑岩铜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指导云南省香格里拉子尼铜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首先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成矿规律;然后通过已施工的156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矿区地质填图,总结了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蚀变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子尼铜矿床矿体形态主要受断层破碎带控制,成矿物质由深部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至浅部并在破碎带拐弯、变缓处成矿。②由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至中咱陆块下产生的挤压断层既为控矿构造又为破矿构造,表明子尼铜矿的形成与义敦岛弧印支期-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贯穿整个破碎带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征表明矿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性质。 ③综合蚀变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矿区深部上三叠统哈工组三段(T3ha3)与上三叠统哈工组二段(T3ha3)的岩性接触面、与断层有关的拐弯及断坪-断坡等位置成矿潜力巨大,是最有利于进一步勘探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铁罗山金矿是在德兴铜矿北部首次发现的独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花岗斑岩体外围的金矿成矿理论,并开启了在该铜矿北部找金的序幕。结合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床处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中,近EW向展布的杜村背形与NNE向陡倾斜断裂构成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矿区成矿、容矿构造——大坞坂韧性剪切变形带的产出;(2)大坞坂韧性剪切带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带内构造岩及其近侧围岩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铁白云石化、褪色化等;(3)矿区可划分为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铁白云石化带(Qtz-Ser-Py-Fer)、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化带(Chl-Cal-Ser)等两个构造蚀变带;(4)矿床具有多阶段演化、多因复成的特点,历经火山沉积、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及岩浆热液叠加富集等成矿过程,矿床成因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分析认为:(1)矿床构造位置及其蚀变构造岩组合、赋矿地层及岩石组合、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组合均为有利的找矿标志;(2)杜村背形与NNE向断裂交汇形成的断陷带为"铁罗山"式金矿找矿远景区,此外,矿区深部钻孔中绿泥石化增强,金属硫化物增多,表明区内深部成矿热液作用将会增强,更深部可能存在铜金复合矿体。  相似文献   

16.
孟银生  张瑞忠 《金属矿山》2016,45(9):137-143
招平金矿带是我国胶东金矿集区的重要金成矿带。在该金矿带长百余千米的断裂带内及其旁侧已探明金资源储量达千余吨,金矿带中南段覆盖区深部是下一步找矿的核心区域,但覆盖层下的矿化信息难以获取,实现找矿突破难度较大。为此,分析了招平金矿带内不同级别的控矿因素,分别从控矿断裂构造、赋矿蚀变花岗岩、矿化体等3个方面分析了控矿因素的物性特征,厘清了控矿因素的综合地球物理异常表征,明确了矿化体、控矿因素与地球物理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覆盖区深部矿体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通过多元地质特征和多层次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组合分析,定位预测了一处深部成矿靶区,并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表明:根据区内已知金矿体的物性特征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构建的覆盖区深部蚀变岩型金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有助于解决该金矿带覆盖区深部找矿难题,可有效提高覆盖区深部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新疆木垒县唐巴勒一带位于博格达构造带东段裂谷盆地内。通过对区内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分析,结合最新探矿工程勘查成果,对地表矿化体进行了进一步追踪研究,初步总结了"构造—特定层位—岩性界面—矿化蚀变"四位一体的找矿标志。该矿点发现对于该区今后的找矿思路及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位于查盖—拉斯克赫成矿带,产于近EW向Saindak断裂(F1)及SN向Amalaf(FA)断裂之间。结合该矿区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闪长斑岩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稳定,矿化均匀;2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矿石组构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3矿区蚀变作用强烈,绢云母化、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Kp)、绢英岩化带(Phl)、青磐岩化带(Prl);4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及围岩控制,矿体受山达克闪长玢岩、云英闪长玢岩及云英闪长斑岩复式岩体的控制作用明显,属浅成岩浆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分析认为,构造交汇部位、蚀变(分带)地段及矿化露头可作为寻找同类斑岩型矿床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9.
宋建康 《西部探矿工程》2014,(3):159-161,163
河湾西铁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矿化具有显著的接触交代变质特征;围岩蚀变与地层、岩浆岩关系密切。通过对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接触交代、矿化等成矿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成矿模式,提出找矿标志,对扩大找矿范围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桃子铜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蚀变带、矿(化)体等特征,分析了矿体沿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的延伸、延深情况,分析了矿区内出露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特征,对矿区内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以及区内玄武岩浆喷发相、乐平组砂岩的沉积环境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总结该区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指出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