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5.
6.
7.
8.
9.
10.
针对保护性矿种开采的特点及宏观和微观的测算指标,建立了一套操作可行的保护性矿种开采总量测算数学模型,以作为全国保护性矿种开采总量宏观调控及各省的指标分配的参考依据,并以某省锡矿开采总量控制为例对该数学模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矿山地球化学勘探与矿体主共伴生组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新技术,配合开展岩相地球化学填图,查明了卡房大白岩矿段锡铜多金属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组成、矿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查明了锡铜矿主组分、共伴生组分、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在矿体中分布规律;通过对共伴生组分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对4处勘探靶位预测和推断的金属资源量进行估算,并进行部分地段的验证,发现了铷和铯、钛(铌和钽)等新矿种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2.
动态性隔离机制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模仿壁垒、资源移动壁垒和市场进入壁垒共同构筑了隔离机制, 这三者使隔离机制以连接“资源-企业-市场”的结构化面貌出现。提出了“隔离机制”的动态增强机制及其运行阻力, 分析了动态能力在隔离机制动态增强效应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解放层开采解放作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大埋深冲击矿压煤层的安全高效回采,依据济三煤矿十二采区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开采参数,对上解放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形规律进行数值分析及地应力的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采解放层会改变被解放层原岩应力分布状态;开采解放层破坏顶底板岩层结构,提前释放高位岩体弹性能,改善被解放层开采中能量积聚与释放的空间分布状况;随解放层工作面的推进,下方被解放层应力会经历采前应力升高、采后应力降低和应力逐渐稳定3个阶段;数值分析结果和现场测定卸压效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为工作面开采布置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巯基乙酸抑制硫化矿物的电化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巯基乙酸(TGA)对硫化矿物电极电位和动电位的影响。试验表明巯基乙酸对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有抑制作用,对毒砂和亲锌矿没有抑制作用。电化学测试表明巯基乙酸对表面覆盖有捕收剂膜的硫化矿物动电位影响较小,能够显降低硫化矿物的静电位,它对硫化矿物抑制的电化学机理为当硫化矿物的静电位EMS低于黄药氧化为双黄药的可逆电位EX^-/X2时,硫化矿物表面双黄药不稳定被还原,从而降低了可浮性;反之,双黄药保持稳定,不被抑制。用巯基乙酸实现两种硫化矿物浮选分离的电化学条件为:EMS1<EX^-X2(EX^-/GPbX2)<EMS2。 相似文献
15.
16.
17.
研究了油酸钠浮选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过程中Ca-油酸[Ca(OL)2]胶体的存在及其对浮选的影响。溶液化学计算表明,三种含钙矿物溶解的钙离子可以与油酸阴离子反应生成Ca(OL)2胶体,并且在碱性条件下作为溶液中的主要组分存在和发挥作用。纯矿物试验结果表明,Ca(OL)2胶体对白钨矿和萤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强,对方解石的捕收能力较油酸钠弱。Ca(OL)2胶体吸附后的三种矿物表面疏水性差异增大,白钨矿、萤石表面疏水性强于油酸钠作用后,而方解石表面疏水性弱于油酸钠作用后。Ca(OL)2胶体在白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在萤石和方解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当pH < 9.0时存在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油酸钠浮选含钙矿物过程中除油酸阴离子直接作用于矿物表面的路径外,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路径:钙离子与油酸阴离子在溶液中首先生成Ca(OL)2胶体,Ca(OL)2胶体在溶液中迁移至矿物表面发生吸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浮选试验、吸附量测定、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考查了淀粉对蓝晶石、石英及黑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在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体系中,淀粉在中性条件可以较好地抑制蓝晶石的浮选,当淀粉用量为22.5mg/L时,蓝晶石的浮选回收率仅为2.78%。结果表明:淀粉是蓝晶石反浮选的有效调整剂,淀粉对蓝晶石除了静电作用外,同时淀粉能与矿物表面的Al 3+发生化学键合作用,使淀粉吸附于蓝晶石矿物表面,从而使矿物表面亲水化,同时淀粉与十二胺能在蓝晶石矿物表面发生竞争吸附而减少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