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疲劳方程一直是人们研究材料疲劳特性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国内外对水泥混凝土疲劳方程研究的成果上,对疲劳方程的形式作了改进,沿袭了双对数形式,在疲劳方程中引入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最小应力水平,采用了三参数疲劳方程形式,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达到最大,并对一组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与以往的疲劳方程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有的疲劳理论及Miner理论,定义了能反映影响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的应力循环的一次循环的疲劳损伤量δ和零件的疲劳损伤累积强度K,建立了一种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的新表达方式,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常规疲劳计算,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是工程界早已发现的问题,金属结构的疲劳破损问题正日益突出,为了较好地预测金属结构和构件的剩余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必须建立疲劳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来完整描绘其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损伤场的变化全过程.针对金属材料的特点,从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实现损伤理论与有限元软件的结合,建立适用于金属结构的疲劳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疲劳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海洋平台结构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海洋工程结构的疲劳损伤及其寿命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随机疲劳理论的海洋平台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此作为结构疲劳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方法中,结合海洋工程结构的特点,提出了疲劳应力范围分布模型的修正,将疲劳寿命划分为疲劳裂纹形成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两个阶段。采用体系可靠度理论,分析了结构疲劳全寿命及其可靠性,在后将此方法运用到中国南海某一平台结构,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与简便性。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中试件初始极限强度的推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混凝土疲劳损伤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的需要,提出了基于疲劳损伤测试的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的洄溯测算法。首先,通过对混凝土常规疲劳试验结果的分析,定量地揭示了试件初始极限强度离散性疲劳寿命很在影响的特点,并进一步通过试验验证了混凝土疲劳变形的三阶段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试件强度确定的洄溯测算法,它包括试件疲劳损伤测试,实际疲劳寿命推算和试件强度确定三部分。最后,本文提出的洄溯测算法确定混凝土试件  相似文献   

6.
陶瓷材料的循环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最近几个来陶瓷材料循环疲劳的研究进展状况,内容包括陶瓷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和循环疲劳破坏机理,现有的研究说明了循环载荷引起了疲劳破坏要比静载荷大的多,因而在陶瓷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循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完成了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在役损伤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损伤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后的疲劳寿命可提高45%~60%,疲劳变形减少了25%~35%,梁的疲劳抗裂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因此,粘贴碳纤维布可以较大提高损伤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延长损伤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为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混凝土腐蚀疲劳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腐蚀疲劳破坏是交变应力与腐蚀介质耦合作用的结果,对其研究目前国内外还仅出于理论探索阶段.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腐蚀疲劳加载试验装置,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在三分点疲劳加荷及Na2SO4腐蚀溶液同时作用下的强度衰减规律,提出了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抗腐蚀疲劳破坏能力的腐蚀疲劳因子及腐蚀介质因子两项指标.结果表明,受腐蚀疲劳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衰减幅度远超过浸泡腐蚀试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对抗腐蚀疲劳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声振动载荷下LY12合金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超声疲劳试验原理,通过有限元计算及动态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试件在振动过程中应力和振动位移的分布。应用超声疲劳试验技术研究了LY12合金在超声振动载荷(f=20kHz,R=-1)下的超高周疲劳性能。与常规疲劳载荷(f=30Hz)的疲劳性能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0^5~10^7周次之间,超声疲劳与常规疲劳载荷下的试验结果一致,在10^7~10^9周次之间,曲线仍有下降趋势,而未呈现水平。从扫描电镜分析10^7~10^9周之间发生疲劳断裂的试件发现:(1)多数试件的疲劳破坏源于试件表面缺陷;(2)对于一些无明显表面缺陷的试件,在超高周循环下,疲劳破坏会从试件次表面处发生。超高周循环下,表面缺陷和材料内部缺陷都会引起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10.
根据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在实际工作中已用时间不同的两组叶片的恒幅振动疲劳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其疲劳破坏前应力循环次数的分布。根据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找出叶片在实验中与实际工作中所受疲劳损伤的当量关系,从而确定新叶片在实际工作中疲劳寿命的分布,并计算出新叶片在一定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采用MTS材料动态疲劳试验机对温度循环后的C、RC、SFRC、SICRC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在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0.9、0.8、0.7)混凝土的疲劳变形特征和疲劳寿命。基于试验数据,对各试样疲劳寿命进行两参数Weibull分布检验,建立了p-S-N方程。结果表明:与RC、SFRC相比,SICRC在疲劳破坏时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整体性,难以破碎毁坏;由同一应力水平下的S-N曲线可得出,SICRC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均要优于RC、SFRC;利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理论检验各试样疲劳寿命,其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0,说明两参数Weibull分布理论能够较好的应用于SFRC和SICRC疲劳寿命检验。  相似文献   

12.
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阂素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螋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疲劳感是人对于疲劳的主观体验,而作业效率下降是疲劳的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13.
正火45钢在疲劳下塑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材料在疲劳中塑性将发生变化,本文通过测定疲劳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变化,来体现疲劳过程中材料塑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火45钢切口件带存活率的寿命曲线表达式及寿命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测定了正火45钢切口件的疲劳寿命曲线,给出了具有理论疲劳极限的能覆盖全部寿命范围的疲劳寿命表达式,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同一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遵从对数正态分布。疲劳抗力系数和理论疲劳极限亦遵从对数正态分布。依据疲劳抗力系数和理论疲劳极限的概率分布,求得了P─△σeqv─N曲线表达式,且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根据45钢的拉伸性能和疲劳极限,对45钢疲劳寿命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16Mn钢的低温疲劳裂纹起始,并力图提出可定量预测低碳低合金钢低温疲劳裂纹起始寿命的新方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代温疲劳裂纹起始寿命可由拉伸性能进行估算,并且不需要任何低温疲劳试验和附加的经验修正。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累积损伤为基础理论,根据六种沥青混凝合料的劈裂疲劳试验结果建立了反映疲劳特性的能量方程,分析了疲劳损伤机理及疲劳破坏过程中能量的累积规律,为建立沥青混合料损伤破坏统一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阐述压力容器疲劳失效的原因及特点,粗析低周疲劳曲线的由来,介绍疲劳分析方法及低周疲劳曲线的工程应用和免疫疲劳分析的部分条件,指出疲劳分析设计时需考虑容结构及制造和检验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钢管壁厚对管节点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管节点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的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分析了海洋平台T型管节点焊险近的应力分布情况,在试验和节点应力分析的基础上,按断裂力学分析方法进行疲劳寿命,得出了管节点疲劳性能与壁厚关系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疲劳寿命的概率分布拟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疲劳试验得到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采用对数正态分布、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分别对疲劳寿命进行概率分布拟合,经比较得出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能更好地拟合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并采用两种分布拟合出的疲劳寿命分别回归出了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方程。  相似文献   

20.
腐蚀疲劳下的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蚀疲劳是公路工程用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原因,利用自行设计的腐蚀疲劳加载试验装置,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Na2SO4腐蚀溶液及三分点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弯拉强度,分析了抗CI^-渗透特性及其疲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受腐蚀疲劳作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其抗渗透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交变应力、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是其性能劣化的根本原因,降低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及掺加20%(质量分数)的粉煤灰可明显提高其密实度和抗腐蚀疲劳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