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田冷  何顺利  李秀生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19-120
为了解决压裂气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以及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的问题,基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气藏压裂气井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了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苏里格气田压裂气区而言,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定在以10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试井解释参数的可靠性,减少因关井导致的产量损失,开展了低渗透油藏合理关井测压时间研究。依据压力恢复曲线,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及表皮效应的影响给出常规关井时间的确定方法;考虑边界或供油半径对关井时间的影响,通过半对数曲线回归得到探测半径与关井时间的数学表达式。特低渗透油藏测试的合理关井时间确定方法:选取常规方法计算的合理关井时间及受邻井干扰时间两项中的最小值。利用该方法确定的合理关井测压时间可以有效指导试井方案实施,加深对低渗透油层动态特征认识。  相似文献   

3.
既要缩短关井时间,又要保证测试效果。结合吐哈油田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研究了径向流起始时间的确定方法、泄油区内平均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与平均地层压力相对应的等价测试时间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关井时间的确定方法,并对28口井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红岗油田在注水过程中,利用分层动态分析评价,建立准确的注采对应关系,采用科学实用方法进行分层配注。针对油田合理注水开发,论述了微机定量配注方法的软件实现理论、数学模型及注水界限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油田开发决策是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途径之一,有助于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本文介绍红岗油田开发决策支持软件的数据库、精细地质模型、图幅系统、动态分析系统、微机配水系统、措施选择软件等6个模块,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大庆杏树岗油田是一个储层非均质性的陆相油气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调整,高压层、欠压层交互存在,在储层内形成横向、纵向上较大的层间压差,固井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针对杏区的地质特点,在完井过程中应用了低温防窜水泥体系、界面增强剂及振动剪切固井工具等技术。应用结果表明:低温防窜水泥体系有利于提高高压井固井全过程的抗窜能力;通过应用界面增强剂对固井以前的钻井液进行处理,提高了高渗层界面的胶结强度;应用剪切振动固井工艺技术能够提高水泥石的强度性能,有效地提高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产油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测压恢复关井的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2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井的流动时间达到3倍的地层径向流开始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就会比较小,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和勇 《石油知识》2009,(5):12-14
红岗油田在30多年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井网调整、均衡注水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多年的注水稳产高效开发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注采井网基本完善.进一步调整井网增产的潜力不大。现主要依靠强化注水和提高产液量来实现稳产.生产成本逐年增大.随着可采储量增加幅度逐年变小.储采比下降,剩余可采储量高度分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对储层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测试,获取了岩性资料、各种孔隙变化和成岩现象的特征,确定研究区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和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相、斑状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嵌式成岩相。通过取心井段成岩相和相关测井资料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解释模型,为后续研究区成岩相的平面和空间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储层分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的生产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压力恢复测试关井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应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低渗透油藏大量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塞39井区,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大约在6mD左右),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控制在25d以上为宜。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1.
油藏监测资料在红岗油田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指导油藏分层认识,制定宏观注水技术对策与搞好注水结构调整,为压裂选井提供决策依据,客观评价措施效果,为注入水水质处理提供有利佐证.  相似文献   

12.
渤海油田东营组储层具有中低孔渗的物性特征,井筒储集效应大,油田关井后压力恢复极为缓慢,常规钢丝作业井下测压求取地层参数需要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严重占用井口时间。利用井下关井工具封堵油管的特性对测压工具串进行优化组合,并与常规钢丝携带压力计测压方法结合,形成了包括测试堵塞器、井下关井工具串及压力计的井下关井工具组合,测试堵塞器允许钢丝穿过并携带下入至Y接头工作筒内,井下关井工具在油管内坐封后,地层流体无法进入顶部封隔器上部井筒,最大限度减小了井筒储集效应,实现了井下关井测压的目的。实践表明,井下关井测压工艺6 h录取到的径向流数据优于井口关井20 d的压力数据,可以解释出表皮系数、地层有效渗透率等参数,大幅度提高了测压效率和资料的录取质量,为利用原生产管柱关井测压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红岗油田H 113井区萨尔图含油层系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理论和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多维互动"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部前积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集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总结了单一河口坝的识别标志及分布模式,实现了对单一河口坝的划分。分析认为研究区的单一河口坝宽度介于1300~2 000 m之间,长度介于2800~4200m之间;在单一河口坝识别的基础上,对河口坝进行内部解剖,确定了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前积体和前积层,前积层倾角为0.3°左右,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型;该研究结论可在指导剩余油挖潜方面提供依据,对促进储集层构型理论的发展和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是油田开采工艺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宁夏红井子油田的室内分析和现场试注资料,对该油田污水的性质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污水结垢和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近期和长远处理污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适于红岗油田压裂的选井选层方法有动态分析法、监测资料法、小层对比法、水驱规律法和沉积微相法,综合应用这些选井选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压裂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老井同层重复压裂和未动用层补孔压裂是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增产措施,随着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地下油水分布越来越复杂,压裂选井、选层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现状,在动态分析、油藏研究、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从动态分析、监测资料、测井曲线对比、水驱规律、沉积微相研究多角度出发,合理运用多种技术,拓宽思路,实现了压裂选井选层方法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红岗油田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分类分析,结合不同注入体系聚合物分子量尺寸大小研究,研制出萨尔图油层的化学驱流动性图版,科学落实了萨尔图油层化学驱潜力。该研究结论对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化学驱工业化应用下一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将次生孔隙的结构成因类型分为三类:(1)胶结物的被溶解;(2)沉积物的被溶解;(3)自生交代矿物的被溶解。并认为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砂岩储集层中的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部分为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混合类型。本文阐述了有机质演化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碳酸溶剂与砂岩中胶结物和易溶矿物的反应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另外,通过对次生孔隙发育程度的分析,间接地预测了烃类运移的数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红岗油田注水开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林生 《石油学报》1984,5(4):69-77
本文根据红岗油田的开发实践,分析了低渗透高饱和油藏的开发特点,说明这类油藏的开发要采用面积注水井网,早期注水保持压力的方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采用较高的注采比,保证主力油层注够水,选择油井合理流压和生产压差,对实现较长时期的高产稳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罗沛 《油气井测试》2005,14(1):24-25
受井筒续流效应的影响,低渗透油藏的压力恢复试井需要较长的关井时间。采用环空液面恢复和井底压力恢复同步测试的试井工艺和相应的试井解释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测试时间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