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持续完善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不断发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数据融合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对安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简析入手,对安全数据融合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网络中涉及大量重要数据及隐私信息,若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势必会引发严重的混乱和损失,为此一种数据融合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数据融合技术,有助于弥补传统安全技术缺陷,利用全新融合模型满足安全管理目标,文章优先分析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简要介绍数据融合技术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提出应用模型设计,以挖掘数据融合技术潜力,竭力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的一整套详细方案,包括地震模型、基岩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设计.本文介绍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数据融合技术,包括:(1)无线传感器网络.(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3)多平台多传感器目标跟踪解耦相关算法;(4)传感器网络中合作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5)传感器网络中分布目标的分类和跟踪.  相似文献   

4.
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研究(4)——网络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地震微观前兆预报网络系统设计的一整套详细方案,包括地震模型、基岩传感器网络和数据融合、信号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设计.本文介绍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光纤传感器在地震预报网络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平台的选择和网络设计、地震源定位的相干声阵列处理技术、光数据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5.
数据融合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去除冗余信息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主要途径,但是数据融合在减少能量开销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受到多种信息安全的威胁.为了保障数据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安全的数据融合方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常用的安全数据融合方法,并详细分析了基于信任机制和隐私保护的新型数据融合安全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无线传感网络部分应用中,数据传输必须在指定时延约束下完成.因此,最小化网络时延和最大化网络寿命成为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热点.为此,提出基于节点度-限制的数据融合树构建DC-DATC(Degree-Constrained-Based Data Aggregation Tree Constructing)算法.DC-DATC算法减少了高节点度对数据融合时延的影响.依据预设的节点度阈值,只有节点度小于阈值的节点才能加入数据融合树.利用数据融合树传输数据,降低了数据传输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DC-DATC算法降低了融合时延,且平衡了网络能耗,最终实现了网络寿命的扩延.  相似文献   

7.
气象多数据源数据融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现有数据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对目前的通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气象网络研究领域的多数据源融合问题,提出了气象网络中多数据源的数据融合模型及其采用的主要技术思想,为气象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多样化和网络结构的异构化带来的复杂的数据融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ZigBee网络中在节点空间占有率很大的情况下存在的数据冗余及能耗较大的现象,提出了将数据融合技术中的分批估计算法改进后应用在ZigBee技术中的思想.对ZigBee网络中时间域里的路由开销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对空间域里的节点的光照强度数据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从时间域的角度分析ZigBee网络性能指标的思想,并且在空间范围内既从传统的网络层角度考虑降低能耗的改进,又从应用层的角度出发,实现提高ZigBee网络的节点利用率以及降低节点能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系统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中研究与应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军事装备测试成为新的应用方向.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装备测试系统中数据冗余大、关联性强、实时性要求高等问题,为提高传输率与数据精度,提出了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利用核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并进行仿真,实现数据快速融合.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是避免数据传输拥塞、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及降低能耗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数据融合技术的作用,其次根据在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中所处的层次对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了每个分类的重要算法,最后指出数据融合技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新型数据收集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收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基本的应用,数据收集协议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有效节约能源,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提出了一种网内数据融合和网络区分服务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既能采纳网内数据融合技术,高效周期性地收集检测数据,又能满足紧急数据处理要求的具有区分服务机制的数据收集算法DSDG(Differentiated Service in-network data aggregation Data Gathering algorithm)。该算法对网络中数据流采用区分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高效的网内数据融合技术。仿真实验表明,与LEACH、HEED协议比较,DSDG数据收集协议能使WSN具有更长的网络寿命和更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前沿技术,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和计算资源严重受限,数据融合技术是减少网络能耗、降低数据冲突、降低传输时延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分析数据融合的重要性;其次针对数据融合的功能分类阐述现有的数据融合方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数据融合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网络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很多应用都需要保证信息或数据的隐私性和完整性,这对网络数据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隐私保护兼完整性保护的数据融合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的新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完整性保护算法,通过对实部真实数据增添私有种子进行隐私保护,并利用复数的虚实部关联特性进行数据的完整性保护.此外,算法依靠数据融合树型结构本身的特性,减少了数据通信开销,计算复杂度低.理论分析表明,在恶意节点的各种攻击情况下,算法具有良好的完整性保护性能.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可以在有效保护数据隐私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花费与 TAG 相同的时间,得到精确的数据融合结果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18):69-69
互联网缘起于电脑数据交互的需求,今天,数据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融合已经不是趋势,而是事实。融合了通信、数据的网络,技术复杂性和应用复杂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现实下,网络安全、网络管理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应用中,数据融合中心的数量及其位置对于网络性能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仅依赖局部连接信息的分布式算法,通过在WSNs中模拟特定情景下的热传导过程建立虚拟标量场;通过观察梯度线和极值点,确定数据融合中心的数量和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确定的融合中心位置与最优位置接近,能够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恶劣环境和军事领域中。传感器网络在数据收集中,为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耗能,降低延迟,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分析和介绍了传感器网络跟踪级与属性级两种融合模型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数据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缘起于电脑数据交互的需求,今天。数据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融合已经不是趋势,而是事实。融合了通信、数据的网络,技术复杂性和应用复杂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样的现实下,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在CDN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了P2P技术及其在CDN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首先,对P2P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要实现P2P应用,需重点解决节点加入与成员管理,数据交互与内容调度等核心问题;接着将P2P技术引入到电信CDN网络之中,通过对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出P2P与CDN网络的融合方案;最后,采用三种融合测试方法,验证P2P技术与CDN网络融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数据融合是一种自动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一项重大应用,它具有海量的终端设备和海量的采集数据,为数据融合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点和应用点.为了明确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向和方法,文中首先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接着分别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数据融合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数据融合在线路监测、设备监测和用户信息采集方面的应用意义和具体方法.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可选方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庞高荣 《福建电脑》2009,25(6):67-67
近年来,IP技术发展迅速,日益成熟。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分纽网络实现端到端融合语音、数据、视频的应用已经表现出在未来市场很强的竞争力。随之而来。分离的语音、数据、视频网络将逐渐融合演变成为集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分组IP的、开放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GN)。软交换将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NGN)中重要而关键的系统和设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