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珠江流域河湖特点,选取了6个主要河段单元和1个高原湖泊.从生态需水保障、水资源保护、河湖生境形态维护、水生生物保护、水域景观及重要水源地保护等5个方面的水生态保护需求出发,建立了13个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河段单元及湖泊水生态要素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珠江流域主要河湖水生态所面临的问题和胁迫因素,为今后制定珠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湖健康评估是河湖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介绍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技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了包括水文水资源、河湖物理形态、水质、水生生物及河湖社会服务功能五个方面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5个等级的河湖健康分级标准,形成了系统的河湖健康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该标准与方法,在全国36个河湖(库)水体进行了河湖健康评估。实践证明,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提出的河湖健康内涵及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系统表征我国河湖生态及功能特点,指标总体科学合理,整套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对泰安市河湖水生态现状分析,提出保护目标,通过确定泰安市主要河湖水生态蓄水量以及河湖外耗水量进行配置。通过采取地表水拦蓄,建设河湖生态湿地等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治水 推进生态河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河湖水系及其水问题错综复杂,治理则更为艰巨,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成效明显。为确保河湖管理及其水体保护成果高效、长效,在治理进程中首先必须树立科学治水理念,建立定期综合评估制度,不断完善提升,实现生态河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和技术路线;重点针对水生态分区体系、水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等规划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褚俊英  严登华  周祖昊  吴迪  刘琳 《水利学报》2018,49(11):1357-1368
为了合理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的阈值,针对城市河湖功能的特点和实际,综合体现河湖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协调、河流断面与湖泊/湿地的耦合关联以及生态流量消耗与非消耗分项、存量与通量、水量与水质关系,构建了基于综合功能辨识的城市河湖生态流量计算与保障程度分析模型(MUSEF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城市河湖生态流量大小、流量过程、流量构成、流量空间分布以及变异性进行量化计算与优化辨识,对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生态流量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价,明确生态流量的调控指标要求与时机,从而为城市河湖生态保护与健康管理提供定量工具。以株洲市区河湖水系为案例开展应用,量化得出了河湖生态流量的逐月过程线、生态流量构成以及变异性特征,分析提出了不同来水频率条件下河湖生态流量的满足程度、调控指标与调控时机,为株洲市河湖生态流量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在总结国内外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和安全评估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水生态文明相关理念,分析了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河湖水生态监测与安全评估需求。识别了影响河湖水生态的生境、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等五大要素,筛选了河湖水生态监测指标。根据不同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建立了包括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标准的水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正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依托响河、周商运河、十字河、仓颉湖、两河口水库等水系联通工程而建,景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8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通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沿水系拓宽了湖泊水面,新增了河滩湿地,形成"三河四湖一库"的总体格局,以水系串联起森林公园、两河口公园、人民公园、木兰文化公园等四座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河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但特殊的国情水情决定了部分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争水矛盾将长期存在,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任重道远。结合我国水资源禀赋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针对大江大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湖泊、湿地、河口等,选取59条河流、7个湖泊的120个生态流量控制断面,评价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满足状况,分析各水资源一级区生态流量(水量)现存问题与成因,为指导和推动各地开展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生态问题凸现,水生态健康成为当今水科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之一。河湖健康评价作为诊断水体健康和指导生态修复的重要工具,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在我国河湖管理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基于流域、地域、水体类型和生物类型对我国十几年来河湖健康评价典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发现指标体系法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气候、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差异,将我国水体初步划分为10个生态分区,采用指标体系法对河流和湖库分别构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案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适合在我国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11.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opical lak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nagement of lak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aquatic life and other uses must be approached somewhat differently in the tropics from how it is approached at temperate latitudes. More than half of all tropical lakes are accounted for by natural river lakes or reservoirs. Therefore, degrad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rivers will have direct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majority of lakes in the tropics. Also, regulation of rivers, which is one result of river impoundment, is a potential cause of damage to river lakes. Tropical lake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emperate lakes to increases in nutrient supply and show higher proportionate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nd biotic communities in response to eutrophication. Tropical lakes are especially prone to loss of deep‐water oxygen, and in order to maintain ecological stasis therefore require more stringent regulation of organic and nutrient loading than temperate lakes. Nutrient containment must be more strongly oriented toward nitrogen, the most probable limiting nutrient in tropical lakes, than has been the case at temperate latitudes. However, phosphorus control is also important. Nitrogen management may be more feasible in the tropics because of high tempera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for efficient denitrification. Planktonic and benthic communities of the tropics bear a close resemblance, both in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to those of temperate latitudes; there is no parallel to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biodivers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Foci of biodiversity, which require special attention, include the endemic species of ancient lakes and the diverse fish communities of very large rivers. The latter are an especially valuable untapped economic resource, but face severe impairment due to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and pollution of rivers. Effective management programs for tropical lakes will focus on interception of nutrients, protection of aquatic habitats from invasive species, and minimization of hydrological changes in rivers to which lakes are connected. In the absence of protective management, tropical lakes will decline greatly in their utility for water supply,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ly useful species, and recreation.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西北诸河区地表水质评价结果,从点、面污染源排污状况着手,分析地表水河流、湖库水质状况,评价水功能区的纳污状况,并分析了污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诸河区大部分河流和湖库水质良好,仅少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11.2%的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超过纳污能力,超载区主要分布于河西内陆河、天山北麓诸河和塔里木河源流等水资源二级区;中亚西亚内陆河、塔里木河干流的各水质项目浓度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玉林市目前面临的资源性缺水现状及南流江生态环境用水的困境。论述了玉林市龙云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规划范围、目标和工程布局,通过水资源配置工程,连通北流河与南流江,形成两江、五湖、百库、一横、一纵、一湿地的水网连通体系。提高玉林城镇居民用水水平,促进工业园区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加快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牛夏  王启优 《人民长江》2016,47(22):21-25
采用Tennant法、近10 a最枯月实测径流量法、90%保证率法、月年保证率法分别计算了疏勒河流域的生态基流;对敏感生态需水(包括河流湿地生态需水、湖泊生态需水、重要水生生物生态需水),采用流域典型区进行计算。疏勒河流域生态需水即为其生态基流与敏感生态需水之和。在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90%的保证率法即为疏勒河流域生态基流比较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河流域生态基流的所需水量为河流90%保证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的23%,河流的湿地生态需水量为6.40亿m~3,湖泊生态需水量为0.14亿m~3,重要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水量为0.23亿m~3。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疏勒河流域的生态需水量为6.77亿m~3。据此确定了疏勒河流域水生态红线和生态特征流量值,可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及水生态红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流域水循环支撑的河流、湖沼湿地以及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类型复杂。针对我国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一是水生态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生态需水过程不能保障,区域生态用地问题凸显,建议加强水生态保护区上游的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尽快开展最小生态用地的研究与管理;二是水生态保护区部门分割,完整性差,需要整合不同目标的水生态保护区,以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纳入水功能区,实行以流域为单元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研究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中的生态补偿问题,设计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生态补偿依据、补偿范围、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模式、补偿标的和标准,提出跨界河湖治理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即,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和规划工作;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和生态补偿方式;完善生态补偿行政管理系统,健全生态补偿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中的不足,提出了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水头与生态水头协同确定的理念,界定了基于河流自然生境和原生生态及物种保护的生态水头的概念、内涵与确定原则,给出了生态水头规划的综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生态水利的内涵和研究方向认为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等是生态水利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水利的理念首先应反映在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需要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对已建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通过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水体生态修复、生态调度和水体的连通性的改善等来解决。分析了河道和流域栖息地生态修复的措施,总结了生态需水量的估算方法,辨识了水系连通性的含义以及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生态水利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有:水文情势-生物响应关系的基础研究、水利工程生态效应评估的科学性与统一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