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品科学》2006,27(11):574-574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人体内一种酶能阻碍黑色素输送进程,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生物技术方法来满足女性皮肤变白等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8):162-162
<正>美国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第一次证明,无须详细了解酶的工作机理,就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全新的酶。  相似文献   

3.
《网印工业》2011,(3):47-48
一项最新的研究说,美国研究人员实现采用纳米级电线搭建可用于计算的电路,通过这种技术得到的电路板具有节能等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4.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网站等媒体9月23日报道,一个由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梅奥诊所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高效的基因组改编方法,可对斑马鱼基因组进行精确定位的剪切替换,用于各种研究目的。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对斑马鱼基因组分的自定义修改,帮生物医学家克服了鱼类不能作为人类疾病模型的障碍。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确定一个防止血管形成阻塞的重要遗传因子,这一发现或将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新疗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9日《临床研究杂志》上。研究小组发现,负责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遗传因子KLF4的短缺,将更易形成有害牙菌斑和脂肪沉积。此外,他们还发现,KLF4不足使血管更易形成斑块。斑块积累(即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窄,为血栓形成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打下基础。相反,足够水平的KLF4将保护血管内衬免遭可触发形成斑块和凝块的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网印工业》2013,(7):56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柔性电子与显示中心(FEDC)利用混合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大尺寸的OLED彩色柔性显示器样机。该显示器由柔性电子与显示中心与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联合开发,尺寸为14.7英寸,达到了该中心此前创造世界纪录型号的2倍。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那些常常为食物变质而头疼的家庭来说,下面这条消息无疑是福音。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天然的保鲜剂,最多可将食物的保质期延长至几年。这种神奇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药品》2011,(2):17-17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血小板,患者可能因为出血而死亡。目前,医生一般从捐赠的血液中提取血小板,然而,血小板不能被冷冻,且只能存放7~10天,医院常会出现血小板不足的情况。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用从多余的试管婴儿胚胎中提取出的干细胞,制造出  相似文献   

9.
<正>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一些国家已经把生物燃料的产量写入国策,比如美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前美国生物燃料的年产量要达到约1.36亿立方米。最初,生物燃料生产商主要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这种方法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因此受到广泛批评。然后,有关厂商尝试转化秸秆、木屑、草等中的纤维素,生产乙醇。转化纤维素,需要生物催化剂——酶来帮忙,酶的来源是真菌。但问题是,目前所使用的真菌的活跃温度在40~50℃之  相似文献   

10.
《山东食品科技》2010,(8):13-13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人体可制造出对所有流感病毒均有效的稀有抗体,这或许有助于探究一种疗效更好的通用型流感治疗手段。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季节性流感平均每年可在全球范围内造成25万~50万人死亡。而这些抗体在对抗高致命性流感病毒中可能会发挥特别作用。研究人员说,当他们让含有抗体的老鼠感染致命H1N1及H5N1流感病毒后,60%~80%的白鼠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珠宝科技》2008,(3):26-26
由Element Six Ltd研究人员指导、并与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Institute of Photonics(光子学研究所,简称IoP)合作进行的Micromachined Diamond Device Initiative(微机械金刚石设备计划,简称MIDDI)圆满结束。MIDDI部分资金由英国贸工部(UK Department of Tradeand Industry)提供,旨在研发全球领先的金刚石微电子设备制造技术,让欧洲公司比日本和美国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16,(5):57-57
天然染料由于无毒无害、无污染等特性在纺织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日前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JixunZhan博士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大肠埃希菌制造出了一种称为indigoidine的靛蓝染料。研究人员首先使用另外一种细菌产生蓝色染料,然而发现最后的数量有限。随后他们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改造,最终成功产出大量的靛蓝染料。Indigoidine靛蓝染料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后,能充当食品、饮料或化妆品的染色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