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与冲突的阴影长久笼罩在许多石油输出国的上空,中国石油供需形势日益严峻,有人用“步入石油危机”来形容当前中国石油供应的现状。专家预测,今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可能突破1.2亿吨。要实现中国石油的进口安全,中国惟有突破常规,联合破局。实现多元化 安全、合理的石油供应多元化体系是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所谓石油供应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来源多元化、价格多元化和油品多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36年前,王铁人那句“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成为石油工人,甚至亿万中国人自豪的心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艰难历程,日渐壮大和成熟。石油对于我们,不仅仅是鼓舞民族自信心的意气,它更是一种维系我们经济命脉的国家战略。值此世纪之交,我们慎重提出对中国石油工业战略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国需要多少石油?我们能自给多少?如何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如何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如何应对国际竞争……我们借此希望每一个关心中国21世纪命运的人都来关心我们的石油!  相似文献   

3.
市场动态     
中国石油乌兹别克斯坦勘探油气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6月13日表示,中国石油的子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斥资2.1亿美元在该国勘探油气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10大天然气生产国之一,也是中国在未来5年内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地区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发布的声明中称,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已同中国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天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可燃冰、页岩气等。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目前非常规油产量超过7500万吨,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化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对中国油气供需态势作出的基本估计是,我国石油、天然气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仅靠常规油气供应将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石油天然气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积极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在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油气储量和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努力开拓海外油气资源和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建立海外油气供应体系,参与全球油气资源分配,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近10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跨国石油版图,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 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是中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而寻求石油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是建设国际性大型石油公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受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俄罗斯、南美等国家油气资源国有化风暴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世界油价曾经不断攀升。随着伊拉克将逐步恢复石油出口,预计油价还会进一步降低。但近期,人们对中东作为世界主要原油供应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产生了怀疑。供给中国石油约45%的中东地区,如果出现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市场的局面,那么中国经济发展将遭遇瓶颈。因此,尽快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已成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跨国攻略     
<正>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近10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跨国石油版图,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是中国作为石油净进口国而寻求石油安全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是建设国际性大型石油公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1.资本运营国际化的必要性 石油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是指为实现石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及石油供应安全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目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购、战略联盟等资本运营活动。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大型国际石油企业来看,它们之所以有当前的规模,资本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资本运营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五点:①解决国内油气资源供求矛盾加剧的必然选择;②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需要;③加强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需要;④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⑤盘活石油企业存量资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地区分公司,主营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及其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矿藏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油气产品销售,勘探开发规划和科研等业务。公司总部设在西安市,主要工作区域为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被誉为国家战略资源的“聚宝盆”,是中国石油二十一世纪潜力巨大的战略接替地区,是中国西部发展前景广阔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是中国具有鲜明成长性和前瞻性的未来又一能源中心,被国家确定的西部矿产资源十大集中开发区之一。已投入开发油田33个,安塞、靖安及超四亿吨级西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国家石油公司产量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近50%,然而,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巨大压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市场,文章关注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石油公司的最新动态,并结合中国国情和油气供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公司应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并逐步向替代能源过渡,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紧随脱碳减排潮流,严格遵守碳减排要求;二是优化资产组合,分散关键风险;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体系;四是开拓创新,新能源领域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看点     
<正>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巴西能源秘鲁公司中国石油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日前在秘鲁首都利马顺利完成股权交割,中国石油以26亿美元成功收购巴西能源秘鲁公司全部股份,此举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在秘鲁最大的收购案圆满落幕。巴西能源秘鲁公司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秘鲁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及生产活动。通过这次收购,中国石油接管了该公司旗下的10区、57区和58区3个油气区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对能源保障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中国需要更多的吉林油田,稳产高产、持续增产,这是中国石油人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石油工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全球石油公司普遍采取的战略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走出去”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石油工业较早地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其中中国石油是石油石化企业中“走出去”比较早、规模最大的企业,通过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在海外油气生产和供应上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率先走在了中国大型企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石油,对于高速行驶的中国经济快车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命,对中国石油石化工业而言,保障国家能源的安全和供应义不容辞。路漫漫其修远兮。2007年,是中国石油行业以坚韧的意志上下求索,创造新石油"神话"的华彩一页。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中国国内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我国石油进口3.2亿吨,天然气进口527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提高到58.4%、30%。中国国内油气供求矛盾和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促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首的中国石油企业大举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进行国际化投资、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气行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国产油气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内需 ,每年一百多亿美元的原油进口开支的经济性以及原油供应的稳定性促使中国政府及三大石油公司重视开拓海外资源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在全球经济与培养跨国企业的大势下 ,参考同属发展中国家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的成功经验和英国石油公司的上游战略 ,回顾三大公司“走出去”的历程并展望中国石油资源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是研究中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是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实现油气资源战略联合举办的专业性学术会议。其主题包括油气勘探战略选区研究、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成果介绍、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油藏地质研究与描述、勘探案例分析与经验介绍以及上游发展战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在其推出的《审慎开发:北美丰富的油气资源》报告中指出:随着技术取得突破,非常规油气开发得到迅猛发展,北美地区的油气供应均超出了此前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能源需求仍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只有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开发油气资源才能获取利益最大化;并围绕审慎开发与管理,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市场监管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向美国能源部提出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媒体之声     
中国证券报海外收购考验中国石油金融体系2005年10月21日林威收购海外能源及相关企业,表面上看是一个企业的商业行为,但实际上反映了国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的石油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就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战略和中国石油金融体系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金融专家、美国洲际石油集团公司总裁陈强博士。记者:您从2002年起多次在国内外发表了有关中国能源安全和石油战略的文章, 包括在今年5月第八届北京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也强调“国资民营和本土化战略”,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