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海藻中提取得到的油脂成分与植物油相似,可以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替代石油直接应用于工业,但其生产技术仍然存在瓶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微负压连续多级逆流萃取的海藻油提取工艺,同时介绍生产工艺流程与各工序的主要参数,该技术可有效解决在微负压状态下,大规模从海藻中萃取海藻油,实现了海藻油的规模化生产,为海藻油的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海藻中提取得到的油脂成分与植物油相似,可以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替代石油直接应用于工业,但其生产技术仍然存在瓶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微负压连续多级逆流萃取的海藻油提取工艺,同时介绍生产工艺流程与各工序的主要参数,该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在微负压状态下,大规模从海藻中萃取海藻油,实现了海藻油的规模化生产,为海藻油的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可有效解决在微负压状态下,大规模从海藻中萃取海藻油的生产方法,以满足制油、新能源再生等行业的需要。该方法采用微负压连续多级逆流萃取工艺,实现了海藻油的规模化生产,为海藻油的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可有效解决在微负压状态下,大规模从海藻中萃取海藻油的生产方法,以满足制油、新能源再生等行业的需要。该方法采用微负压连续多级逆流萃取工艺,实现了海藻油的规模化生产,为海藻油的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小球藻海藻油提取中不同破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破壁方法,用以小球藻海藻油的批量提取.方法采用超声波、反复冻融2种破壁方法,分别对三种不同密度的小球藻进行了破碎研究,并研究了不同破壁方法对小球藻海藻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三种不同密度的小球藻经超声破壁后,破壁率均能达到90%以上,经反复冻融4次后,破壁率均能达到50%以上.但随小球藻密度增大,超声破壁时间延长,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护海藻油中的活性物质,操作过程需要冰浴保护;而小球藻密度对反复冻融破壁影响较小.小球藻破壁后有利于海藻油的提取,高密度小球藻(1.55×109个/mL)经超声破壁及反复冻融破壁后,海藻油提取率相当,分别为0.0235g/mL和0.0230g/mL.结论反复冻融破壁方法可用于高密度小球藻的破壁,更适合海藻油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的海藻油高效复合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从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中优选海藻油复合抗氧化剂;采用加速氧化实验比较优化组和对照组海藻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抗氧化剂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能明显增强海藻油的氧化稳定性,影响顺序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鼠尾草酸>天然维生素E,最佳抗氧化剂组合为0.7‰鼠尾草酸+0.3‰天然维生素E+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优化抗氧化剂组合处理的海藻油样品的稳定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达到21~22d,相当于常温下21~22个月的保质期,而对照组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仅为10~11个月;利用外推法计算常温(20℃)下海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优化组样品为49980h,而对照组样品仅为9850h。   相似文献   

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B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微藻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包埋条件:壁材质量分数6.18%,SPI/KGM-1比值1.93,壁材/芯材比值4.37。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71.03%。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表明:藻油微胶囊化后形成新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藻油的稳定性。对微藻油进行微胶囊化,为海洋微藻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糊精、酪蛋白与变性淀粉、蔗糖两组壁材组合制备的海藻油微胶囊,采用酶法破壁与超声波法破壁,然后分别用氯仿-甲醇法、碱性乙醚法和酸水解法提取油脂,甲脂化后气相色谱分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微胶囊样品,破壁方法和油脂提取方法的不同均会对DHA的含量测定有影响.同一种破壁方法,采用碱性乙醚法提取油脂测得的DHA含量较其它方法高;同一种油脂提取方法,酶法破壁测得的DHA含量比超声波法测得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贮存条件对海藻油氧化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考察空气、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海藻油稳定性影响,然后采用Schal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POV和DHA含量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从抗氧化剂TBHQ、VE、Vc棕榈酸酯优选海藻油复合抗氧化剂;及研究充N2保护、充N2保护结合添加抗氧化剂对海藻油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高温及光照均可显著加速海藻油氧化,降低海藻油稳定性;抗氧化剂TBHQ、VE、Vc棕榈酸酯能明显延缓海藻油氧化,影响顺序为Vc棕榈酸酯TBHQVE,最佳抗氧化剂组合为0.01%Vc棕榈酸酯+0.02%TBHQ+0.50%VE;充N2保护也能提高海藻油氧化稳定性,但效果比最佳复合抗氧化剂为差;充N2保护结合添加抗氧化剂能有效提高海藻油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徼胶囊海藻油饮料悬浮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斥水性微胶囊海藻油在饮料中的悬浮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0.25%的琼脂/瓜儿胶(1:3)复合胶能保持饮料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和流动性。在饮料中,与水溶性微胶囊海藻油和乳化海藻油相比,斥水性微胶囊海藻油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柑橘类柚皮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方法,对影响柚皮苷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柚皮中提取柚皮苷的较佳条件为:用饱和Ca(OH)2溶液作溶剂,料液比1:10,温度60℃,提取时问3h.  相似文献   

12.
沙棘油的特性及其制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沙棘油的理化指标及特性进行了较详尽的说明。叙述了我们针对沙棘油的这一特性而专门研制的沙棘油生产专用线的特点。结果表明,此新工艺具有工艺路线短,投资少,油中残溶低及出油率高等特点,其完全满足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沙棘油中生理活性成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谱法测定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油中木酚素类物质芝麻素与芝麻林素的含量.根据木酚素类化合物在200~400nm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利用其吸收的强弱,以芝麻油中含量最高的芝麻素为对照品,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假设检验,得到芝麻素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显著的线性关系,由回归方程计算芝麻素的最低检测极限为1.95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为1.87%;在提取后的40分钟内进行稳定性试验,RSD(%)为0.3%.重现性试验结果RSD为2.85%,精密度试验结果RSD为0.22%.  相似文献   

14.
造纸法烟草薄片萃取技术初探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萃取是生产造纸法薄片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使萃取工艺与萃取设备设计更为合理 ,并且在达到一定萃取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能耗、水耗 ,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物料与水的比率、萃取次数、脱水等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室模拟试验 ,分别提出了单罐间隙式萃取和 3步逆向萃取烟梗 (末 )的适宜条件 ,得出了萃取次数、甩干脱水与萃取率的关系 ,为工业化生产中萃取罐个数的确定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反胶团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和豆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进行了由丁二酸-(二)-2-乙基乙基酯磺酸钠(AOT)-正乙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团体系从大豆中萃取蛋白质和豆油的研究,考查了大豆和反胶团质量体积比、萃取时间、温度、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蛋白质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的萃取率最高达96.9%,豆油的萃取率为90.5%。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坯片和膨化大豆料的混合物为原料,正戊烷作为浸出溶剂浸提大豆油,通过响应面优化并确定了最佳的浸出条件:大豆坯片和膨化大豆料的比例3:1、料液比1:6、浸出温度30℃和浸出时间2.4h。在最佳浸出条件下,出油率为98.83%。,大豆粕的NsI值为82.51,质量较好一通过试验表明:用正戊烷浸出所得毛油和大豆粕的质量好,使用正戊烷浸提大豆油可以缓解正己烷对环境和人身健康的危害,更符合绿色环保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食用沙蒿胶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水解法从沙蒿籽中提取食用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分析表明适宜提取条件为:沙蒿籽与提取液质量之比为1:18,pH值为0.6,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h;在此条件下产率为24.8%,产品颜色为淡黄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红枣叶中提取甜味抑制剂的工艺路线,结果表明:以甲醇水溶液为溶剂,固液比为1:10,在70℃下提取2小时,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9.
羊栖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开发利用羊栖菜资源,对羊栖菜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羊栖菜多糖提取工艺中的参数:提取介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提取次数、醇沉倍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温度、料液比、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以及比较几种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方法,最终确定了羊栖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即:pH=3.0、浸提温度85℃、料液比1∶30、浸提时间5h、提取次数2次、3倍体积醇沉、大孔树脂脱色、酶解与Sevag法结合除蛋白。  相似文献   

20.
以枇杷叶为原料,考察了枇杷叶中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g/mL),微波时间7min,微波温度65%,在此条件下枇杷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达16.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