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目前广泛存在的既有重力式挡土墙为研究对象,研究对其采用锚杆格梁方式进行加固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表明:如考虑原挡土墙的承载能力则会得到较高的安全系数,而不考虑原挡土墙的承载能力则会得到较低的安全系数因此,建议在进行加固设计计算时要充分调查原挡土墙的破坏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土层锚杆应力分布的复杂性,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利用所得数据,绘制了拉力型锚杆和压力型锚杆杆体全长上的应变分布曲线、同列锚杆锚固段末端点以及坡面处的应变分布曲线。在所得曲线的基础上,对坡体中锚杆的应力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及讨论,从而对其工作性能和加固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介绍了锚杆上剪应力分布的理论解,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本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滑坡防治格构梁锚杆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锚杆格构支护的均质土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锚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差别、不同坡高锚杆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制,揭示了均质土坡及其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地震激励作用下,锚杆的动应变对低频、高量级加速度的地震波反应较为敏感;加速度量级由低→中→高变化时,锚固边坡中承担较大荷载作用的锚杆位置也发生着变化,对应的调整顺序为:中层→顶层→中层;地震强度足够大时,中层锚杆首先破坏,其次是底层锚杆。所以地震荷载作用下锚固边坡的设计不仅要遵循传统的设计思想“强腰固脚”,而且要对上部锚杆的锚头及坡面进行加强处理,防止受到地震浅表效应的影响;并应充分考虑大、小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为更加合理地进行锚杆抗震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混合梁结合部的承载性能、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以主跨为818 m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背景,选取混合梁压剪式结合部典型格室,并设计进行比较的承剪式结合部格室,开展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结合部局部模型承载性能试验,测试了钢与混凝土的应变及相对滑移。研究结果表明:压剪式结合部承载能力是承剪式的两倍;压剪式结合部承压板传力约占总轴力的62.5%,承压板传力减小了钢格室应力,限制了钢混凝土间相对滑移,降低了连接件传力比例,使结合部受力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这两种桩的特点,并通过与几种常用桩的比较以及检查验收的掌握尺度,使设计及施工人同了解该类桩,放心使用,从而发挥锚杆,锚梁桩的更佳效益。  相似文献   

6.
7.
综放全煤平巷锚杆支护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以南屯矿3上 煤层综放工作面全煤平巷围岩条件为基础,对不同动压系数、侧压系数、锚杆支护参数条件下,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围岩变形及巷道破坏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证实,矩形煤巷顶板中存在一个卸压区,巷道两帮和角部区域围岩破坏严重,是支护的重点部位.锚网支护能有效控制采动压力影响下全煤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试验得到的结论对于综放全煤巷道锚网支护设计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虚功原理推导了大变形梁的动力学公式,并给出了线弹性材料梁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震边坡稳定性是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中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锚杆格构支护的均质土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坡高地震加速度和速度响应规律、边坡位移特征及支护结构破坏特征,揭示了均质土坡及其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边坡模型自振频率逐渐降低;低频动荷载作用下坡体上部加速度响应最大,但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放大作用降低,即边坡对低频振动波有放大作用,而对高频振动波却有滤波作用;振动频率较小时,坡体整体速度较大,但不同高度差异较小,破坏并不明显;振动频率接近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时,坡体上部速度最大,下部速度最小,且变化明显,破坏性最大;动荷载作用过程中,滑坡体的变形模式表现为旋转位移和水平位移,滑体和基体间相对位移上部较大;支护结构破坏时,上层锚杆和中层锚杆被拔出,上部格构发生严重隆起;虽然边坡做往复运动,但最终仍有一定相对位移;在设计支护结构时,要适当加长上部锚杆的长度,并且对中、上部格构进行补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这两种桩的特点,并通过与几种常用桩的比较以及检查验收的掌握尺度,使设计及施工人员了解该类桩,放心使用,从而发挥锚杆、锚梁柱的更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邯郸某深基坑桩锚式支护结构冠梁水平位移的现场监测,结合理论计算,研究分析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冠梁的变形特征,及冠梁位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冠梁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位移并不是沿冠梁均匀增大,表现为中间位移大两侧位移小,个别测试点位移出现负值,以及施加预应力锚杆对冠梁位移的积极作用,从而认为在开挖过程中应考虑时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邯郸某桩锚支护中锚杆的实测应变值为基础,推导锚杆轴力分布及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锚杆的轴力沿锚固段递减,在自由段存在最大值且变化幅度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锚杆的侧摩阻力在锚固段递增,在自由段值很小且基本不变,整体呈不均匀分布,且随着灌浆所形成的水泥土强度和基坑变形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公路边坡防护中常见格构锚固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公路边坡防护中常见的几种格构锚固结构的受力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形式的格构锚固结构的适用条件:现浇钢筋砼格构梁与土钉支护复合结构适合斜坡整体性较好、但土层结构较松散的情况;现浇钢筋砼格构梁与锚杆(管)复合结构适用于斜坡稳定性较差,有一定下滑力时的情况;现浇砼格构梁与预应力锚索复合结构适用于整体稳定性差、前缘被面须防护的中、小型疏松介质边坡的整治,尤其是进一步削坡条件受到限制的边坡整治工程;PC格构锚固适于整体稳定性差、下滑推力过大的松散堆积层滑坡前缘的支挡加固.  相似文献   

14.
通过轴心受拉试验获取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老硬化砂浆、新硬化砂浆、界面过渡区)的力学参数,并研究再生混凝土在轴心受拉状态下的破坏机理.基于固体力学相关知识,结合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立一种再生混凝土细观格构模型.根据试验获得的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力学参数,通过格构模型对再生混凝土进行轴心受拉模拟分析,获取再生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并探讨再生混凝土的内部破坏过程和轴心受拉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受拉断裂部位主要集中在新或老硬化砂浆处,针对再生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格构模型的模拟分析与轴心受拉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的恢复力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个配角钢骨架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试验,研究了在框架柱在低周反复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性能,提出了能反映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性能的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独锚栓剪切试验方法(SSTM)存在的缺陷,提出2套在加载板尾部配置辅助锚栓的双锚栓剪切试验方法(DSTM). 总计6个直径规格、90个锚栓的比对剪切试验表明,单独锚栓剪切试验获得的承载力低于双锚栓剪切试验获得的承载力,但均能达到以0.6倍锚栓杆体抗拉强度表示的理论剪切承载力的水平;单独锚栓试验加载板的转动导致剪力-位移实测曲线存在明显的离散性;在双锚栓试验中,对辅助锚栓施加约2.0 kN的预紧力,就能在加载板转动约束体系中建立有效的连接,借助辅助锚栓的拉伸刚度有效限制加载板的转动,显著降低剪力-位移试验曲线的离散性. 2套双锚栓剪切试验方法获得的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作为辅助锚栓使用时承担拉力的历史不会影响其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 ,通过对工程桩作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锚桩的应用探讨 ,得出不同桩型条件下工程桩作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锚桩的适用条件 ,应注意的问题 ,为应用工程桩作为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中的锚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侧向预应力水平及竖向荷载对预应力悬锚式挡土墙墙背土压力、锚定板板前土压力、墙身剪应力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型并对悬锚式挡土墙受力特性进行测试与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侧向预应力作用下,挡土墙墙背土压力呈抛物线分布并在锚杆处呈现峰值,锚定板板前土压力沿板宽度方向呈“马鞍型”分布并以约35°角向两侧扩展,锚定板板前土压力沿锚索轴向的压缩影响范围约2倍板宽;竖向荷载作用下,挡土墙侧向土压力呈“S”形分布,靠近挡墙底板位置处墙体剪应力急剧增大,应加强该类挡土墙根部配筋设计。结论可为预应力悬锚式挡土墙在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行桥梁荷载试验的研究,本文以北京市某混凝土梁桥为例,从工程实例的角度进行了桥梁荷载试验设计和桥梁荷载试验数据分析的研究。本次桥梁荷载试验从T梁承载力性能、横向联系性能、桥面板局部承载力性能、盖梁承载力性能、桥台承载力性能等5方面对该桥的承载力状况和安全运营状况进行了检核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各项试验指标均处于正常的范围之内,桥梁现状可满足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的要求,但考虑到桥梁局部存在的损伤,建议根据损伤的特点和分布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试验的思路、方法可供类似桥梁的评估工作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细梁不同于Euler梁和Timoshenko梁,该模型在考虑剪切变形的同时还考虑了横向弯曲时截面转动产生的附加轴向位移及横向剪切变形影响截面抗弯刚度后产生的附加横向位移。推导了适用于向量式有限元分析的精细梁单元应变和内力表达式,采用FORTRAN自编了向量式有限元程序。对悬臂梁、两端固支梁和门式框架进行了算例分析,对比了采用不同梁单元模型下结构的竖向位移。结果表明:当高跨比较小时,3种梁单元的竖向位移相差不大;当高跨比较大时,精细梁单元的竖向位移较Euler梁和Timoshenko梁明显增大,表明剪切变形及刚度折减引起的附加轴向位移、附加横向位移不能忽略。精细梁单元模型对高跨比较大的梁进行分析可望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