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皓 《新食品》2021,(1):101-102
在2020年(第十九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中明确提到,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截至2020年6月,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1.55亿,较2019年全年新增847万人;其中,在综合电商、在线视频、短视频和地图导航等领域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均突破8亿人。  相似文献   

2.
《福建轻纺》2014,(4):17-18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短短的一年时间,移动互联网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逐渐凸显,移动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食品包装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联姻结盟一定会开辟新蓝海,打造新格局,全面实现食品包装行业的新兴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互联网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模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众多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应用开始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大行其道,带领家电企业营销模式走进一个全新的"E时代",也让企业经营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O2O模式展示广阔的"新钱景"中怡康认为,得益于物流业高速发展,2013年堪称家电与电商结合的成熟之年,估算仅彩电市场,2013年全年电商销售规模  相似文献   

4.
刘树老  陈浩淼 《家具》2010,(4):103-106
<正>据中国互联网资讯中心(CNNIC)7月15日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人,年增长率为31.8%。报告还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截至2010年6月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网络应用中排名前三。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罗萍)短短10年间,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年来,移动端电子商务的加入又为传统电子商务注入一剂强心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10.6亿,移动O2O用户规模为6.1亿。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为互联网经济掀起一股新的热潮。据统计,2013年眼镜行业在各类电商平台和垂直电商总计销量规模约为80亿元,是线下销售约500亿的16%,只占"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15420亿元的0.5%。在国家未来宏观经济政策下,眼镜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衣》2014,(1):10-10
中国互联网在最近两年,逐渐从春秋走向战国,各领域的格局都基本明朗,巨头们已经具备了“战国七雄”的规模,只是相互之间还不具备吞并对手的能力,处于割据阶段。到2013年,“整合”和“结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关键词,而背后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三场产业风暴:抢滩、变现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用户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深化,手机应用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其应用范围涉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简要介绍了互联网、手机应用产品的概念,从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设计着手,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对手机应用产品设计的影响,并探讨了手机应用产品服务设计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已有半数中国人成为网民,网民使用手机的规模达到6.20亿,使用手机上网网民呈现爆发趋势。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被互联网公司广泛开发、日常生活中也被大量应用。地质行业信息信息化也已经日益被重视,大数据开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今日印刷》2012,(8):5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互联网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网购已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每3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络购物者。整个网络零售交易额的规模2011年达7666亿,同比增长66%,2012年更将突破万亿。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涉足电商行业。一大批优秀电商企业如淘宝、京东、当当、阿里巴巴、卓越等迅速崛起,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是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是现代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通信、建筑、航天等多个行业,并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当代人们工作生活的基础。移动互联网技术,正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二者相互结合的移动网络技术,在当前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呈现出一种无可抵挡的发展态势,其已经深入的覆盖大部分使用移动通信的人群中,对电信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将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造成的影响作出具体的探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不仅仅是各种教学、图形图像处理、高数位运算、音视频存储播放等的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成为可能,信息传递、商业管理、实时跟踪、即时沟通等应用无处不在……通过互联网为终端人群提供各种通过沟通才能完成的服务已经成为可能,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像生活必需品一样,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改变,在人们生活周围的每一个行业都充斥着数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腾讯科技讯(乐天)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增长率1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同时云计算的应用也极大的改变了其发展模式,当前云计算应用与移动互联网,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其之前不具备的功能,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云计算的相关信息,并分析了与计算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云计算应用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撰写的《2013生活用纸行业年度报告》(中英文对照版)已经发布。为方便更多的业内人士了解报告内容,本刊将分两期刊登报告的简版内容,本期刊登的是2013年我国生活用纸行业的概况和展望。如需报告全文请与秘书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发展方向以及在化纤行业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化纤行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方法、思路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唐可心 《江苏纺织》2014,(10):16-17
<正>7月23日,第九届亚洲户外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亚洲规模第一的专业户外用品展览会和国内首个通过UFI认证的户外展览会,户外展上公布的2013年中国户外市场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分析,并对未来市场进行准确预测。户外核心市场分析2013年中国户外市场报告中显示,在2012-2013年中国户外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53.8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了16.2%。各类产品比例与2012年基本持平。服装类占据整个市场份额53%,鞋类占24%,背包占12%,其他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媒体对行业传统营销领域的冲击,微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移动电商的重要阵地,品牌企业的移动营销探索亦越发引人期待。2014,新媒体趋势对行业营销产生重要的影响已被行业企业广泛关注。】2013年新媒体快速发展,2014年,新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这将是一个为梦想而努力创新、变革的一年。2014年,新媒体或将踏上新的快速通道。趋势一———移动新媒体进入发展年2014年,移动新媒体进入发展年。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相似文献   

18.
<正>2004~2013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跌宕起伏,中国印刷业经历了一个规模快速扩张、结构急剧变化的过程。这一时期,中国印刷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以17%的年平均速度增长,行业整体规模扩大了近4倍。但在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变革的今天,互联网与印刷行业加速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加之转型期印刷包装行业对毕业生在各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印刷院校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研  相似文献   

19.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产业规模增长、连锁模式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互联网融入餐饮业的2013年之后,O2O模式迅速崛起,截止2018年末,具有代表性的在互联网餐饮业中的外卖产业,交易额已经接近餐饮行业总体的10%。文中将分析未来中国在互联网推动下的智能模式及物联网如何对餐饮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引用云计算技术的领域中,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是先行者。由于缺乏比较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较好的案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运营商主要是利用平台开放能力,构建"应用商店"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汇聚能力,增强用户的黏性。本文主要是对云计算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理解与思考,描述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主要商家的转型应对举措以及由此而得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