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水力循环澄清池与机械加速澄清池一样,属于泥渣分离型净水构筑物,它利用原水通过水力提升器的喷嘴和喉管的动能,将数倍于原水的含有活性泥渣溶液吸入、提升形成回流,使原水和活性泥渣进行充分的接触、混和,造成良好的凝聚、絮凝的水力条件,使其迅速形成较大的凝结体,在分离区中有效地快速分离,而达到水的澄清。我国自60年代初就开始设计和建造水力循环澄清池,由于它具有构造简单、施工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原水(城市二级出水)进行泥渣回流强化混凝试验研究,证明回流泥渣量在100~300mg/L时效果较好;当泥渣回流后,PAC投药量明显减少,只需5mg/L,基本能达到不加泥渣时投药量15mg/L的效果,节省了67%的投药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混凝条件:快速搅拌45s,搅拌速率150r/min;慢速搅拌20min,搅拌速率50r/min。并且污泥浓度为10000~20000mg/L时的污泥回流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集浓缩澄清为一体的综合池中试装置.以江苏某湖水作为试验原水,考察了速度梯度G、进水水力负荷、回流泥渣浓度、泥渣回流比及污泥固体负荷等因素对综合池出水浊度和排泥水含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达到设计进水负荷及回流泥渣浓度的条件下,控制搅拌梯度在100~115 s~(-1),其出水浊度达到1~2 NTU,排泥水含固率为4.2%~3.9%,此时泥渣回流比为2.5∶1~3∶1.当进水负荷增大至原来的1.2倍时,改变速度梯度至105~120 s~(-1),也可达到最佳运行工况,此时浊度在1~2 NTU,但排泥水含固率减至3.1%~3.0%,泥渣回流比为2.5∶1~2.8∶1.这种新型的浓缩澄清中试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低、江河冰封、原水浊度小,给地面水水质处理带来很大困难。一般净水厂出水浊度大多数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即使增加投药量矾花也仍细小,沉淀池出水反而比原水浊度高,这个技术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许多单位对此进行过研究。有的用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加强泥渣回流、有的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以及气浮方法进行试  相似文献   

5.
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的泥渣与凝聚剂,以及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泥水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它具有生产能力高,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澄清池的种类和型式较多,水力循环澄清池是一种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它是靠水流条件来完成矾花的悬浮、均匀混合和工作的稳定性,以保证接触凝  相似文献   

6.
郎建  李桥  谢光武 《给水排水》2013,(1):145-148
应用分级沉淀工艺,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将传统的平流沉淀池改造为一级平流沉淀池—二级平流沉淀池—絮凝反应池—絮凝沉淀池的分级沉淀工艺,将粗细泥渣分别单独沉淀分离,解决了水电工程砂石加工废水处理系统泥渣淤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分级沉淀工艺处理砂石加工生产废水效果好,系统无泥渣淤积,工艺运行稳定。在HRT为60min、絮凝剂为5%PAC和1%工业片碱情况下,SS平均去除率可达99.8%以上,出水SS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务设施日常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泥渣亟需处置,由于水务泥渣来源及组分复杂,尚缺乏系统、合理的资源化处理途径。以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务设施产生废弃泥渣为例,测定并研究不同分选阶段、不同产地的泥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地提出水务泥渣处理及资源化的策略。根据泥渣的性质特征,将泥渣筛分产物分为无机粗料、有机栅渣、细砂混合料三类。经实践,无机粗料经处理后制成的免烧结砖以及有机栅渣经处理后制成的垃圾衍生燃料均实现了泥渣资源化,细砂混合料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存在制成建筑用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加砂絮凝沉淀池(ACTIFLO)、泥渣絮凝沉淀池(DENSADEG)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等高效沉淀池型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共性,确定高效沉淀的技术要点在于多种药剂组合投加、高效混合、提升絮凝、分离沉淀、污泥浓缩与回流技术等方面。针对这些技术要点在池型布置、设计参数确定、机械设备选用和运行控制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今后高效沉淀技术的优化方向,对国内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调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来水厂排泥水经浓缩、离心或板框脱水处理后,产生的泥渣较多,体积依然较大。目前,泥渣处置缺少稳定的出路和相关的标准依据,资源化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围绕泥渣产生、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对不同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陈行水库、金泽水库、东风西沙水源)的水厂泥渣性质进行系统性调研,并形成系统完善的自来水厂泥渣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对泥渣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泥渣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研究探索,研究结果对于供水行业的绿色发展与资源化利用有序规范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脉冲澄清池和其它类型的澄清池一样,都是充分利用已沉淀于池中的絮凝体(泥渣)表面的活性,将原水中的悬浮物吸附、粘附、凝聚成较大颗粒的絮凝体,从而造成与水分离的有利条件。脉冲澄清池与其它类型的泥渣过滤(悬浮体接触)澄清池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悬浮泥渣层处于由下向上和由上向下的周期性的往复运动状态,即脉动状态。为造成这种状态,势必周期性地向池中投配定量的原水。在水源连续,均匀地向脉冲澄清池供水的情况下,就必须在脉冲澄清池进水头部采取措施,将连续均匀供水改变为周期性地变量供水。采用真空式、虹吸  相似文献   

11.
水力循环澄清池加装斜板后,反应流速加快,水处理能力提高;但随之泥渣量也大量增加,使原有泥渣浓缩室很难适应。特别在进水浊度超过设计值时,往往引起出水恶化。本文作者在澄清池底部增设了一个与收水罩配合的止回板,使板下泥渣得到浓缩,并利用放空管排泥,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阪市水道局的工业用水系统城东净水厂,采用的是脉冲澄清池,在使用过程中,曾产生过如下问题:1.因泥渣层厚,泥渣新陈代谢慢,在池内停留时间长(20~30日)时,不仅对细微絮凝体的凝聚吸附能力差,而且由于脉冲影响,使一些大块絮体形成的泥渣,再次分解成微小絮体,使沉淀速度降低,因此,当水温或水量稍有变化时就上浮,使处理水恶化而造成泥渣膨胀。  相似文献   

13.
此项研究设计是结合市政施工项目、房建施工项目和水利施工项目洗车槽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施工中水资源浪费问题,针对洗车槽排放污水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提出新型泥渣水处理装置设计.通过借鉴污水处理系统原理,利用筛网、复合排水网的透水特性,设计出针对洗车槽泥渣水的处理装置,并以实验分析验证了泥渣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达到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济南鹊华水厂提出使用PLC控制进水阀门开度,及时稳定进水量;增设高密度沉淀池排空及检修人孔设计;使用卧式搅拌机代替立式安装搅拌机;使用自身带报警功能的玻璃管流量计,方便日常维护;使用凸轮泵、齿轮泵代替传统的隔膜计量泵和螺杆泵,增强工艺可靠性;改良PAM投加点布置,避免污泥结块损坏污泥回流泵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第九水厂污泥处理工程及其工艺设计。工程运行表明处理后上清液出水可以均匀回流至配水井重复使用,而经板框压滤机脱水的泥饼含水率约为50%~60%。  相似文献   

16.
排泥直接关系到澄清池或沉淀池的净水效果和日常操作管理.若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因此,排泥问题一直为给排水工作者所重视.1988年上海县某水厂扩建一组2万m~3/d水量超脉冲澄清池,工程设计中该地采用斗式排泥,即:用一根DN200排泥干管等距连接10根DN50支管,每根支管吸一个泥斗中污泥.投产若干年情况表明排泥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每天要排泥数次但澄清池仍出浑水,运转中由于大量矾花泛起,因此必须停池冲洗浓缩室中泥渣,既耗费水量又给操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旋流器中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流线方程、速度分布、压力分布、能量损失进行了分析。重点是阐述了水力旋流器分离液固两相流颗粒运动状况,研究了不同流态下的颗粒相对运动速度,可除去的最小颗粒粒径以及除砂(泥渣)率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机理超脉冲澄清池就其外型和脉冲两个方面来看,与普通脉冲澄清池很相似;但两者在内部结构和反应机理上有着质的区别。脉冲澄清池是靠高浓度、膨胀的悬浮泥渣层对已投加药剂的原水进行凝聚和泥渣过  相似文献   

19.
高浊度水二级电凝聚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采用二级电凝聚、二级斜管沉淀、二级沉淀泥渣回流、三层滤料过滤等工艺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将浊度为10000mg/L的原水在42min内一次净化为浊度小于3度的饮用水.在该工艺中采用电凝聚装置代替常规的混凝剂溶解、调配、计量、投加等一系列设备,操作程序简单、节约制水时间、设备规模小,并可随原水浊度不同而任意变换操作电流大小,保证出水水质,特别适合于小型高浊度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澄清池的排泥是保持泥渣平衡的关键。我厂在设计1000米~3/时机械加速澄清池中,设计了连续排泥器,实现了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连续排泥的理想运行。1000米~3/时澄清池装设三个“污泥浓缩连续排泥器”其构造见下图。外壳用6毫米厚钢板焊制,直径D=1200毫米,筒体下部锥体圆锥角为34°;锥体下有泥渣沉积区,焊有排泥接管,装D_g100手动快开阀,其支管上装D_g32连续排泥阀。筒体上有玻璃观察窗及D_g200切向进口异径管,筒体内有60°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