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针对氢氧化镁制备过程中出现团聚和原位生长问题,采用超声辅助水化法,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测定生成产物的粒度、形貌、物相,探索超声功率对晶体粒度、分布情况及分散性的影响过程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增加,产物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超声作用通过促进氧化镁的溶解重结晶过程,以及抑制氢氧化镁在氧化镁表面的原位生长来改善团聚,提高分散性;当超声功率为450 W,水化2 h时,产物粒度分布范围较小,中位粒径最小(D50=1.47μm),为后续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水热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镁石为原料,通过煅烧,制得氧化镁粉末,然后将氧化镁和尿素碱溶液反应,通过氧化镁水合法制备出了超细氢氧化镁颗粒,同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得氢氧化镁颗粒的晶相、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和添加剂对氢氧化镁晶体的晶相和颗粒尺寸有显著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2.5 mol/L,添加剂为PEG 6000的情况下,制备出了半径为250 nm,片厚约150 nm,晶形完整,大小均一的六方片形超细氢氧化镁颗粒,但是样品的纯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水镁石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镁石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的工业矿物,经过超细粉碎加工后可用作低烟、无毒的阻燃填料。本文采用介质搅拌磨对水镁石进行了湿式超细粉碎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研究了助磨剂种类及用量、矿浆浓度、转子转速等因素对产品粒度的影响。结果得出,水镁石的最佳湿式超细粉碎条件为:助磨剂三乙醇胺,用量0 5%;矿浆浓度40%(质量分数);0 8~1 8mm氧化锆球作研磨介质;转子转速为1350r/min。采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在工业试验中制取了d50=0 78μm、d97=2 29μm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填料。 相似文献
6.
7.
8.
氢氧化镁晶须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碱式硫酸镁晶须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研究了水热合成法制备氢氧化镁晶须的合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碱式硫酸镁晶须料浆浓度(质量分数)为4.0%,搅拌强度为100r/min,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4h时,可合成直径≤0.5μm、长径比≥15、表面光滑、纤细均匀、高纯度的氢氧化镁晶须。 相似文献
9.
10.
盐湖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青海某盐湖的氧化镁产品为原料,研究采用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固液比等反应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及产品粒径的影响规律,探索氧化镁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制备机理,初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5~7 h,原料固液比1∶40条件时,可制得产品d50为20 μm左右、粒度分布比较均匀且结晶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 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煅烧温度为300 ℃、煅烧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 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 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 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 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 μm, 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 颗粒直径大约70~90 μm。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天然氢氧化镁微粉制备及防团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治华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7,(2):47-48
在水镁石超细粉碎前先用适当过量表面改性剂改性处理,在进行超细粉碎时,表面改性剂既可有效抑制粉碎团聚的可逆过程,又可作为助磨剂有利粉碎至较微小粒,更可以有效减少微粉在贮存期间和用普通高速混合机进行粉后表面改性过程中产生二次团聚。粉前表面改性在超细粉碎后不可避免有表面改性剂被包埋,有新的粉碎破断面未受到改性剂包覆的不足,这种微粉经过一段时间贮存后,有产生部分团聚的可能,及时进行粉后表面改性可在微粉粒子表面完整均匀包覆改性剂,得到无团聚大粒子的优异表面改性微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采用新型连续表面改性机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