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散剂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菱镁矿煅烧所得氧化镁为原料,水化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在水化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加入分散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大小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对氢氧化镁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产品微观大小与形貌,在添加适量分散剂条件下,可制得粒径为200~400nm、形状为六边形的片状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2.
针对氢氧化镁制备过程中出现团聚和原位生长问题,采用超声辅助水化法,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通过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测定生成产物的粒度、形貌、物相,探索超声功率对晶体粒度、分布情况及分散性的影响过程及相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增加,产物粒径先减小后增大;超声作用通过促进氧化镁的溶解重结晶过程,以及抑制氢氧化镁在氧化镁表面的原位生长来改善团聚,提高分散性;当超声功率为450 W,水化2 h时,产物粒度分布范围较小,中位粒径最小(D50=1.47μm),为后续制备分散性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化条件对氢氧化镁颗粒尺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化温度、水化时间、悬浮液浓度和水化介质配比对氢氧化镁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添加剂存在时,氢氧化镁颗粒尺寸随着水化温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又有明显增加,水化温度为70℃时得到的产物颗粒最为细小;水化2h,产物粒径最小;改变悬浮液浓度和水化介质配比。对生成的氢氧化镁颗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水热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镁石为原料,通过煅烧,制得氧化镁粉末,然后将氧化镁和尿素碱溶液反应,通过氧化镁水合法制备出了超细氢氧化镁颗粒,同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得氢氧化镁颗粒的晶相、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和添加剂对氢氧化镁晶体的晶相和颗粒尺寸有显著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2.5 mol/L,添加剂为PEG 6000的情况下,制备出了半径为250 nm,片厚约150 nm,晶形完整,大小均一的六方片形超细氢氧化镁颗粒,但是样品的纯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用水镁石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镁石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的工业矿物,经过超细粉碎加工后可用作低烟、无毒的阻燃填料。本文采用介质搅拌磨对水镁石进行了湿式超细粉碎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研究了助磨剂种类及用量、矿浆浓度、转子转速等因素对产品粒度的影响。结果得出,水镁石的最佳湿式超细粉碎条件为:助磨剂三乙醇胺,用量0 5%;矿浆浓度40%(质量分数);0 8~1 8mm氧化锆球作研磨介质;转子转速为1350r/min。采用上述最佳工艺条件在工业试验中制取了d50=0 78μm、d97=2 29μm的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填料。  相似文献   

6.
以蛇纹石为原料,通过硫酸铵焙烧法提取蛇纹石中的镁,并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了温度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反应温度为40℃,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颗粒间发生了较多团聚,比表面积较大.为克服氢氧化镁的团聚现象,降低比表面积,将氢氧化镁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出适宜水热时间为3 h.化学分析以及粒度、比表面积、SEM测试结果表明,水热反应后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13.79 m2/g,MgO含量为68.23%,晶型较好.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镁具有缓冲性、活性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与其他强碱相比,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无毒、高效、抑烟的无机阻燃剂,尤其是Mg(OH)2阻燃剂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对国内外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较详细地介绍了直接沉淀法、水热反应法、沉淀-共沸蒸馏法、反向沉淀法、激光烧蚀法、微波合成法、液-固相电弧法、表面剂诱导法、超重力技术制备法和常温固相法等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氢氧化镁晶须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碱式硫酸镁晶须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研究了水热合成法制备氢氧化镁晶须的合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碱式硫酸镁晶须料浆浓度(质量分数)为4.0%,搅拌强度为100r/min,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4h时,可合成直径≤0.5μm、长径比≥15、表面光滑、纤细均匀、高纯度的氢氧化镁晶须。  相似文献   

9.
高纯超细凹土制备的分散剂筛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分散剂协同超声水热法可以同时实现凹凸棒石粘土(下简称凹土)的纯化和超细化。实验比较了六种分散剂制备高纯超细凹土的效果,综合考察认为,六偏磷酸钠为制备高纯超细凹土的最佳分散剂。在六偏磷酸钠协助下,超声水热处理后的凹土粒度d90达4.7μm,白度由原来的45提高到87,X衍射实验表明凹土纯度接近100%。  相似文献   

10.
盐湖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万忠  李红梅 《金属矿山》2007,37(7):36-39,56
研究以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青海某盐湖的氧化镁产品为原料,研究采用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固液比等反应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及产品粒径的影响规律,探索氧化镁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制备机理,初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5~7 h,原料固液比1∶40条件时,可制得产品d50为20 μm左右、粒度分布比较均匀且结晶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以活性氧化镁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用常压水合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通过实时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形貌和结构,探索氧化镁的水化合成过程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合时间2 h后,体系中氧化镁已经全部转化生成氢氧化镁,反应时间短。水合反应体系中OH-使氢氧化镁极性面稳定,未发生第Ⅱ类聚集生长,晶体呈片状结构。随着时间增长,氢氧化镁颗粒出现大颗粒长大,小颗粒缩小的现象,发生第Ⅰ类聚集生长,但平均粒径不变,为18.7 nm。  相似文献   

12.
苦土—硫酸铵循环法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苦土—硫酸铵循环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镁和氨的回收率的适宜工艺条件 ,对苦土资源合理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 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煅烧温度为300 ℃、煅烧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 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 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 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 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 μm, 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 颗粒直径大约70~90 μm。  相似文献   

14.
真空热还原法是原镁生产的主要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镁生产国。本文通过对皮江法、铝热还原氧化镁、碳热还原氧化镁三种制备金属镁方法的热还原反应的热力学计算,综合考虑一次性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工艺过程的环境相容性等因素,得出如下结论:真空铝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镁的工艺具有一次性资源消耗量低、固体废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小的优点。结合白云岩钙镁分离过程,可以实现利用白云岩资源制取金属镁过程的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蛇纹石酸浸滤液提镁制备针状纳米氢氧化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考察由蛇纹石酸浸滤液所制粗硫酸镁净化后 ,制备精制硫酸镁溶液的方法 ;并以此精制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 ,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的“双亲性” ,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 ,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RD和TEM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样品晶型发育完善、呈针状、直径为 5~ 10nm、长径比为 15~ 2 0且分散性好。研究结果为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白云石和盐酸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白云石经废盐酸酸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为原料,以白云石灰乳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研究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5%,颗粒呈片状结构,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氢氧化镁微粉制备及防团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镁石超细粉碎前先用适当过量表面改性剂改性处理,在进行超细粉碎时,表面改性剂既可有效抑制粉碎团聚的可逆过程,又可作为助磨剂有利粉碎至较微小粒,更可以有效减少微粉在贮存期间和用普通高速混合机进行粉后表面改性过程中产生二次团聚。粉前表面改性在超细粉碎后不可避免有表面改性剂被包埋,有新的粉碎破断面未受到改性剂包覆的不足,这种微粉经过一段时间贮存后,有产生部分团聚的可能,及时进行粉后表面改性可在微粉粒子表面完整均匀包覆改性剂,得到无团聚大粒子的优异表面改性微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采用新型连续表面改性机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