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公共艺术视域下的景观环境空间是融合了艺术文化性与公共开放性的空间刑天.其中,景观环境空间的艺术性可借助艺术装置、艺术小品等表达出来,并可增强场所文化的标识性;公共性则在景观空间与场地营造的过程中传递出来,注重的是大众在场所中的便捷度、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郭松  杨宁彬 《华中建筑》2010,28(10):80-83
屋顶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南宁市巨隆大厦屋顶花园设计中运用了分享与参与,更替与变化的构思,把花园划为休闲活动、文化娱乐、景观体验、安静休息、宅旁绿化五大功能分区,通过"移动的绿罐子"、"屋顶上的菜园子"和"文化四柱"等景点小品反映融合多元文化的动态花园。最终,搭建出情感交流的空间,让社区居民获得了归属感,形成了和谐共融的花园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3.
园林书架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类中国古亭45.00元西方园林238.00元无限空间98.00元宁静庭园128.00元21世纪庭园148.00元滨水景观48.00元铺装景观48.00元城市广场(1)、(2)每册48.00元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25.00元花园设计148.00元城市景观160.00元园林铺地12.80元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29.00元城市景观元素·1———国内篇48.00元城市景观元素·2———国外城市植物景观48.00元园林理水艺术66.00元园林建筑设计27.80元现代庭园设计实录34.00元国外老年建筑设计26.00元香港环境艺术78.00元室内绿化与内庭54.00元植物园规划与设计136.00元中国园林建筑(第二版…  相似文献   

4.
帅民曦 《规划师》2008,24(9):48-50
城市内河构成了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空间,对内河的景观改造,是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南宁心圩江环境景观规划旨在遵循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对定位、场所、形态、风格、技术、绿化等方面问题的解答,构建亚热带地区滨水空间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城市硬质景观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城市设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城市景观总分成硬质与软质景观两部分:1、以自然山水、绿化等为主的软质景观,2、以道路铺地,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在城市中,绿化、水体的设置能改善环境,给城市带来自然的气息,硬质景观则能为城市提供具有较强的耐用性、较多的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设施,硬质景观于城市中的整体布局、各景观元素之间的合理布置,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城市空间局部的点缀和修饰,有助于展示地方文化艺术,形成强烈的地方特色,使城市更富于情趣和韵味。在力争城市有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6,(4)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时,注重在整个空间的营造上把握整体走势,对局部空间进行改良设计,使每个区域各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通过景观空间的合理布局营造出雅致、闲适的居住环境。因而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学习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形态,在内部空间的构建中通过空间序列、路径、链接元素等来影响空间的表达形式及其特有的意境。同时通过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骨架"中的各个空间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及有效的组合来表达步移景异,诗意栖居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空间的设计美学在于将空间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景观资源、场景布置等整合在一起设计,构成具有美感、实用性的空间场所.例如,将传统式样的家具形态与环境空间融合在一起,构成中式风格的环境空间;将人与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来,强调空间场所的动态性;将传统装饰元素与室内空间结合起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炜菁 《浙江建筑》2006,23(7):11-12
通过对环境的认知,架构新的规划理念,从内部外部空间形态、景观与绿化、造型与色彩等方面对滨江城市花园进行设计,力求营造一个空间尺度宜人,环境和谐优美的崭新居住形态小区,从而提升整个城市区域的居住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增强人们对校园景观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绿化水平也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华府樟园植物景观的分析得出对居住区绿化的几点有益启示。一是通过植物多样性的应用实现景观的丰富性,为营造鸟语花香的宜居生活环境提供保障;二是增加芳香保健型、趣味科普型等植物类型,增强居住区绿化景观的吸引力;三是摒弃传统模块化种植形式,推广应用低维护的自然混合型植物群落配置,营造丰富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结构;四是尝试进行由居住区居民全程参与的景观营造,提升居住区景观的参与度,进而使居住区绿地成为受居民欢迎的花园,成为居民参与园艺活动和进行自然体验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空间,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探索,利用景观传播性,形成工业文化以点为核心,线性发展,网络式规划的中心带边缘,遗产群模式化,同时此研究辅助河北工业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城市空间品牌塑造设计,实现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设计选取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实践探索,从场所主客观因素出发,全面衡量,通过景观空间,景观小品,景观铺装等设计内容,借由抽象形式凸显工业城市文化内涵,产生公众体验互动,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3.
景观小品是组成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是景观中有具有艺术及功能的双重特征,在景观环境中的是一个视觉亮点,吸引游人停留、驻足,是丰富城市环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园林景观中与人们关系最密切、最能表达和传承文化的景观小品也出现了许多"共性泛滥,缺乏个性"的现象。如何通过景观小品的外在形式和深层内涵彰显地域文化,成为当今城市设计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梁朝晖 《四川建材》2008,34(1):62-63
近年来城市居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设计指导思想看,景观建筑学思想摆脱了"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局限,使居住区环境设计从分级绿地组织和环境要素配置走向营造宽松舒适的休闲生活环境;从强调绿化覆盖率走向注重居住区环境的整体生态效益;从以功能性为主走向以全面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环境设计服务于人们全方位的生活感受(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本文从居住区发展的几个阶段指出生态学思想融入居住区环境具有时代及现实的意义,并从基地处理、绿化设计、水环境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规划设计理念、文化展示元素选择、景观空间营建、景观绿化小品设计等多个方面,介绍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展园项目的设计要点,并为此类展园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颐景园系列中式园林景观,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环境空间和现代风格的居住建筑相结合,遵循在“自然、艺术、亲和、历史”的开发理念基础上,营造一个“可观、可游、可停、可居”的优美环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其景观和意境的创作形成颐景园特有的环境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导报》2008,(2):52-55
"水清木华"高层住宅社区设计荣获了首届中国优秀环境设计大赛金奖.该项目的最大特色是一个为住户提供很好的遮荫场所的架空结构层.环绕着中心区的六幢高层,设置了不同形式和特征的戏水区、水雾花园、带防紫外线遮阳顶蓬的圆形剧场,一系列精心布置的雕塑小品也给整个景观增添了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项目的区位、地理环境、项目地块现状、项目性质等进行相应的分析,以立足于现实、自然生态、以人为本、休闲娱乐、节约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构思,挖掘城市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提出追求简约鲜明、现代实用的理念。以"山林水都"为设计主题,通过有形的景观意向体现整洁、明朗、规范的企业风格。把设计区划分为生活住宅景观区、中心景观区、办公景观区、培训基地景观区,并进一步完成景观分析、植物种植设计、景观小品设计。设计为员工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然、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景观空间、植物种植、入口、道路、近宅、公共建筑等角度,阐述了小区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小区植物绿化的自然、地域文化、艺术、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等设计风格,有利于实现小区内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立群 《山西建筑》2011,37(35):8-9
针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特点,从住宅区的用地选择、结构形式、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具体对住宅区风格塑造、道路交通设计、景观绿化设计、空间环境组织及生态设计加以分析,对营造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