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岩离层变形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采动覆岩非同步弯曲而产生离层的特征及覆岩离层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新技术实施的急需,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将离层岩层假设为岩板,研究其变形特性,真实地反映了离层岩板在水应平力和自重应力作用下变形的本质,并建立了岩板挠度的力学模型,其力学模型可推广应用于离层注浆条件下的离层岩板的挠度计算,为离层注浆新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动影响下覆岩垮落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岩层破断过程分析SFPA2D系统 ,分析了采动影响下覆岩破坏的动态发展过程。数值模拟再现了上覆岩层离层、弯曲、沉降、开裂直至冒落的全过程 ,以及采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逐步演化的应力场和应变场。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 ,初步探讨了覆岩破断机理 ,指出覆岩的破断特征受分步开挖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及其损伤积累以及岩梁的非均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大空间开挖以后,上覆岩层发生离层,各岩层层板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且岩板又可以看作薄板来考虑,因此就可以采用经典弹性力学建立三维叠合板模型并研究地下大空间的上覆岩层的分布规律,计算出多层叠合板岩层的挠度及其离层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条件,对覆岩离层产生的力学结构及力学条件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采动覆岩离层可能出现的位置,并提出了计算最大离层的方法,对现场更好地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建全  廖国华 《地下空间》2001,21(5):407-411,417
利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条件,对覆岩离层产生的力学结构及力学条件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了采动覆岩离层可能出现的位置,并提出了计算最大离层的方法,对现场更好地应用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将岩层移动的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统一在组合岩梁理论体系中,建立了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的统一判别准则;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然后对组合岩梁理论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在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组合岩梁理论的建立,为采场矿压和岩层移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覆岩运动的时空过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上覆岩层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过程。根据流变力学理论和控制板梁组合运动理论,研究了覆岩运动及离层发展的时空过程,推导出了控制岩层弯曲变形及离层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采场覆岩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运培 《地下空间》2001,21(5):341-345
文中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将岩层移动的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隔统一在组合岩梁理论体系中,建立了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的统一判别准则;并进行了实例分析。然后对组合岩梁理论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在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组合岩梁理论的建立,为采场矿压和岩层移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移动的组合岩梁模型,将岩层移动的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统一在组合岩梁模型的体系中,建立了关键层、岩层组合以及层间离层的统一判别准则,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对组合岩梁模型在岩层移动规律研究、地表沉陷控制以及在矿井瓦斯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组合岩梁模型的建立,为采场矿压和岩层移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隧道开挖扰动隧道上覆岩土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发生破坏,导致地表发生移动和变形从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以某地铁隧道为例,应用ANSYS计算隧道开挖这一动态过程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解决措施,以此来减少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