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上海建材》2016,(4):33-35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属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体现。1海绵城市的内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是科学有序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针对镇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为例,从地理位置、资源特点分析着手,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西集镇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以及水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本底和现状问题,提出西集镇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及指标体系,给出以镇域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构建了西集镇"两廊、两带、多点连片"的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最后将西集镇海绵城市建设适应性划分成四个功能分区,从农田林地、水系湿地等方面提出海绵建设的对策建议,为通州区西集镇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镇域生态建设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城市规划的方法延续城市文脉、表达城市特征和属性,进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以"长江之城"安徽马鞍山当涂老城为例,从古城区域历史文化空间脉络梳理、网络构建、现代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基于历史环境资源化的空间认知、保护及利用的系统方法。强调发掘与利用城乡历史环境中"文化-空间"要素作为提升生活环境品质的科学途径,这一研究对我国城乡历史环境中规划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省宝鸡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了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及建设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展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LID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从宏观-空间耦合、中观-系统耦合和微观-功能耦合3个层面展开;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宏观层面将海绵城市规划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源头消减区域、中途传输区域和末端调蓄区域;在中观层面的城市尺度-系统耦合系统优化中,在河道沿线设置人工湿地、滨河绿地、公园水体、生态公园和防护绿地等;在微观层面的河段尺度-功能耦合要素管控方面,将河段划分为13个地块,对每个地块采取道路透水铺装、设置下沉绿地、建立雨水花园和湿地的措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海绵城市"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其中给出了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的专业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指城市能够具有像海绵一样的性能,能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自如地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水"并加以利用。在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下,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论文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角度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构建,并以长沙某工程建设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概念在工程中的应用,经总结,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为依据,参照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结合扬州本土现状,把"弹性扬州"作为扬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建设途径及在新建小区、陈旧小区、市政道路、绿地广场、内河水系等区域采取的技术措施,以提升水环境保护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和协调的水生态系统,最终建成不淹不涝城市。  相似文献   

11.
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房屋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生态防蚁的方法,化学防蚁与对环境影响,白蚁防治与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合乎公众利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德  伍美琴 《城市规划》2002,26(8):38-45,73
尝试剖析政府的专业规划师如何理解“公众利益”和如何以公众利益之名行事 ,从而探讨在重建市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 ,香港整体社会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笔者首先剖析香港的规划环境 ,然后讨论笔者对政府规划师的调查研究结果 ,最后以香港不断转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作结。笔者认为 ,更敢于提出诉求的民间社会已逐渐形成 ,民间社会要求参予界定何谓公众利益。因此 ,政府规划师需要反思他们对公众利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缺少规划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法制建设、规划与管理、评审与公众参与、资金渠道、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通货收缩形势下的城镇化发展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革 《城市规划》1999,23(12):20-23
通过对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形势和城乡就业形势的分析, 讨论了与宏观形势密切相关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问题, 提出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起点可能将后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及结构的耐久性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氯离子在高性能结构补强材料中的渗透能力,计算了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并对补强材料用于受氯盐严重侵蚀的结构工程进行了耐久性估计  相似文献   

16.
绿石沟铜矿为一矽卡岩型铜矿,人们曾预言有可能为一大型铜矿床。通过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重力、化探扫面和少量的综合剖面测量及地物化综合研究工作,作者作出了深部无大矿,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工作的结论。这一结论,经地质勘探工程验证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设计市场开放进程中规划行政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 《城市规划》2002,26(3):18-23
城市规划的设计服务作为一种非政府提供的竞争性服务内容已经被接受 ,结合城市规划行政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变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现状的认识 ,探讨规划行政职能在设计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房地产开发商楼盘销售过程中,住宅样板间是“打头阵”的第一张名片,既是引导购房者决策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人们领略未来居住环境特征的主要途径。而在住宅样板间中的陈设设计对住宅样板间环境氛围的营造、品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回顾 6 0年来美国住房政策的演变 ,讨论住房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小康之后”住宅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 ,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