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红伟 《鱼雷》1998,(3):41-44,58
反鱼雷防御系统的目的是避免被攻击鱼雷击中,常规柴油发电机潜艇易受鱼雷攻击是由于它有限的规避能力,而水面舰艇易受重型鱼雷(HWT)的攻击是由于敌方潜艇的“偷袭”,对入射鱼雷的探测经常产生第一报警。  相似文献   

2.
3.
杨芸 《鱼雷技术》1997,5(4):53-55
  相似文献   

4.
王晶  崔峰 《鱼雷》1997,(3):56-60
  相似文献   

5.
对来袭鱼雷运动要素的掌握是水面舰艇制定鱼雷防御策略的重要依据。针对鱼雷防御态势特征,选择以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为基础展开鱼雷运动要素的解算原理分析。以水面舰艇拖曳式鱼雷报警声纳提供短暂的时间-方位序列为依据,利用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给出仿真说明,并与三方位一距离模型、一距离方位平差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对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并依据收敛率标准分析了鱼雷弹道散布的求解规律。研究证实,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拦截是舰载反鱼雷鱼雷(ATT)拦截运用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针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直航搜索段和自导追踪段弹道特征,分析了ATT的拦截原理,指出ATT应采取不同方式实施拦截。其次,提出了ATT拦截方式变更的临界雷舰距离的概念,并按照本舰采取停车规避、保持原状态航行和采取转向远离规避3种典型态势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标绘。最后,围绕临界雷舰距离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雷舰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本舰采取机动策略的不同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ATT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反鱼雷鱼雷自导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鱼雷鱼雷自导探测问题,根据反鱼雷作战需求和目前技术水平,提出了反鱼雷鱼雷各种可能的自导方式:主动自导方式、被动自导方式、脉冲侦察自导方式、多基地自导方式和诱骗自导方式,分析了各种自导方式的特点并估算了自导作用距离。认为,反鱼雷鱼雷应根据不同的装备平台采用相应的组合自导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对抗效果。装备于潜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或者“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诱骗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装备于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多基地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部队使用反鱼雷鱼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外反鱼雷鱼雷及其武器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的构想,给出了该系统的构成和信息接口,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分析了该系统对舰船水声探测的需求后,明确了其为舰船提供的鱼雷防御区域范围,并探讨了该系统的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津 《鱼雷技术》2005,13(1):53-53
据“英国国防部新闻网”2005年1月31日报道,英国目前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反鱼雷系统,并已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该套系统可以保护水面舰艇免遭水下鱼雷的攻击,同时通过采用一些细致的项目管理方法以及“灵巧”采办实践,项目的实际花费要比原先估计的少500万英镑。  相似文献   

10.
对来袭鱼雷制导类型的识别是水面舰艇实施有针对性鱼雷防御的前提条件,证据的提取与分析则是构建鱼雷类型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立足于战技特征层信息,从来袭鱼雷的自身特征着手提炼出4个证据,从作战海区环境着手提炼出3个证据,从战场态势信息着手提炼出6个证据,详细分析了这些证据对潜射鱼雷制导类型识别的影响原理,并对证据融合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结果能够为客观描述证据的基本概率赋值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旨在有效推动潜射鱼雷类型识别系统的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远程打击水面舰艇编队作战为背景,论述了产生远程鱼雷的战术原因、技术条件和客观可能,提出了以远程鱼雷实现潜艇集群攻击和"领雷"引导攻击的概念,以及利用远程鱼雷对目标舰艇编队实现远程打击和把鱼雷作为发射平台或指挥节点的前端探测器的作战样式.最后,分析了远程鱼雷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了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首先概括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和弹道特性,其次从单舰防御角度出发,分析了停车、转向、旋回、加速等多种方法的对抗原理与运用要求,最后从编队防御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填充护航舰艇、近距平行尾流、交叉尾流航行3种纯机动方法对抗原理及运用要求。研究结果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尾流自导鱼雷的效能、增强其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兵工科技》2008,(3):9-15
对于水面舰艇而言,来自空中的最大威胁是导弹,而来自水中的最大威胁则是鱼雷。因此,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海军强国在不断完善水面舰艇反导武器系统的同时,纷纷推出了各自或联合研制的反鱼雷防御系统。为了让读者朋友对反鱼雷技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我国反鱼雷技术专家陈春玉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鱼雷防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了二战以来先后出现的鱼雷主要防御装备,包括水面舰艇用的防雷网、爆炸式反鱼雷系统、拖曳式声对抗装置和拖曳诱饵AN/SLQ25,潜艇用的机械式噪声发生器、气幕弹、一次性机电式宽带噪声发生器、悬浮式声干扰器和声诱饵以及自航式声诱饵。本文从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AN/WSQ11鱼雷防御系统、下一代水声对抗装置、超空泡射弹武器系统以及水下声能武器六方面展望了未来的鱼雷防御技术,分析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朱邦元 《鱼雷技术》2007,15(5):11-14
综合阐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详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2种措施:尾流特征抑制和制造假尾流。尾流特征抑制包括尾流气泡合并法和尾流能量吸收法。在气泡合并法中应将换能器(或基阵)拖放到舰船螺旋桨尾流初始扩展结束、舰艏尾流和湍流边界层尾流的汇合处。能量吸收法吸收螺旋桨尾流中的机械能。这2种方法降低了尾流中微气泡数量,现有尾流自导鱼雷很难与之对抗。鉴于尾流自导鱼雷应能识别真假尾流,考虑真假尾流中气泡群运动特性的差异,建议用估计尾流回波瞬时频率均值的方法鉴别真假尾流,可在现有尾流自导系统中增加尾流识别电子部件,并补充修改工作程序和弹道程序,提出对抗假尾流的2个弹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多手段综合防御鱼雷指控系统架构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颜辉  赵雷 《弹道学报》2022,34(1):105-110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是当前水面舰艇构建防御鱼雷指控系统的核心内容.首先,在基本概念层面区分了纵向综合与横向综合的不同侧重,从主要特征角度归纳了防御对象多样性与防御手段多样性的基本内涵,在防御过程方面明确应立足一次性防御理念展开决策部署,并强调态势生成问题是制约防御效能提升的主要瓶颈.其次,围绕综合防御态势生成过程中的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潜射鱼雷弹道特征的搜潜区域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以来袭鱼雷方位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提出了以来袭鱼雷航向线为基准确定潜艇分布区域的方法.描述了水面舰艇基于潜射鱼雷弹道特征的防潜反击体系流程.以潜射直航鱼雷为例分析了搜潜区域判定原理,构建了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通用性的探讨,将其扩展到潜射声自导鱼雷情形.根据仿真检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运用鱼雷航向线判断潜艇位置信息的方法优于方位线法.  相似文献   

18.
滇东 《兵工科技》2005,(3):67-70
自潜艇这个“水下幽灵杀手”登上世界海战舞台以来,反潜战便成了海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潜艇、反潜机和水面舰艇都是如何对敌方潜艇实施鱼雷攻击呢?这些不同平台使用的反潜鱼雷都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呢?恰好笔者手边有一部描写现代潜艇题材的影片《猎杀红色十月号》,该片中有不少比较真实反映反潜鱼雷攻击的情节,结合这些情节,相信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反潜鱼雷的攻击战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滇东 《兵工科技》2005,(6):67-70
潜艇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作战环境,被鱼雷击中后自保的机会十分渺茫。现代制导鱼雷具有很高的命中概率,据统计,正常情况下,其命中概率可达80%以上。但是当目标潜艇使用鱼雷防御手段后。其命中概率就会降低到20%-40%。由此可见,潜艇装备和使用鱼雷防御系统十分必要。目前潜艇鱼雷防御手段从性质上可分为软杀伤鱼雷防御、硬杀伤鱼雷防御、非杀伤鱼雷防御三种。  相似文献   

20.
周佩芬 《兵器知识》2010,(12):42-43
二战至今,潜用鱼雷已经从直航鱼雷变为自导或线导鱼雷,而其中主被动声自导和尾流自导鱼雷以及线导鱼雷的装备,明显提高了鱼雷的命中概率,迫使各国海军开始更加急切地寻求防止价格昂贵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遭受水下威胁打击的实用方法。当前在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软杀伤反鱼雷系统,不管是拖曳式鱼雷诱饵,还是自航式鱼雷诱饵或干扰器,大多采用声学对抗原理。比如22个国家装备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