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牛仔裤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业碳足迹理论,结合牛仔裤的生产工艺链,设定核算边界和功能单位,对五袋基本款牛仔裤的工业碳足迹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五袋牛仔裤从缝制到包装周期内工业碳足迹为9.84kg CO_2,蒸汽是最大的碳排放源,洗水工艺环节使用蒸汽最多,其工业碳足迹最大。在缝制工艺环节,拼合模块是碳排放热点,单针工业平缝机耗电引发的碳排放量最大。采用清洁能源对洗水工序用水进行加热,减少蒸汽使用量,缝制工艺环节优化生产流水线,采用能效高的加工设备,可以较好地降低牛仔裤的工业碳足迹。  相似文献   

2.
针对环锭纺三罗拉和四罗拉法所纺段彩纱条干不匀的结果问题,采用同轴双后罗拉2组粗纱同锭位藕合等量喂入的方法纺制等线密度赛络纺棉/毛段彩纱,并对成纱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纱线的纵向观测结果表明棉与毛的质量比差异越大,分段时间越长,纱线的段彩效果越明显;截面观测结果表明棉和毛纤维在纱中互相压紧并包缠形成类似于太极阴阳鱼的结构;分段中棉与毛质量比差异及纺纱分段时间增加时,纱线的断裂强度变小,CV值变大,但对有害毛羽数量影响不大。该纺纱方法使用天然的棉和毛纤维,既丰富了现有花式纱线的产品种类,也在对细纱机进行简单改装的条件下制得股线风格的毛型感段彩纱,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数纺制出3种不同号数的色纱;针对9组混色纱,仅改变细纱捻系数纺制出4种不同捻系数的色纱,并对各组色纱色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色纱线,成纱号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对混色纱线,细纱捻系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认为:无论是对于单色纱线还是混色纱线,改变其号数和捻系数,必然会产生相应色差。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棉织物各生产工序能耗与碳排放情况,对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与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电耗是影响棉织物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主要因素,并且空压机耗电和织机耗电占比较大。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生产措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配置织机类型;合理放置生产设备;加强温湿度控制和提高工人操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络纱张力下纱线线密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毛衫织物的线圈长度、密度、织物克质量(单件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络纱张力越大,纱线线密度越高,线圈长度越小,织物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概念,探讨了其在纺织产品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七种棉针织印染布进行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从纱线到成品布料加工阶段,染色阶段的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最大;染色、洗水、漂白、热定形和定坯等工序的工业碳足迹之和占工业碳足迹的80%以上,染色、漂白和洗水等工序的工业水足迹之和占工业水足迹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专利公开号:CN117010766A申请人:四川大学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皮革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皮革产品生命周期内确定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在皮革产品系统边界内将碳足迹划分为原材料生产与运输阶段、皮革产品生产阶段、产品运输分销阶段;结合各阶段的工艺或流程特点确定各阶段的碳排放源清单及其排放因子,进而构建各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计算得到各阶段的碳足迹数据,最终获得皮革产品的碳足迹。本发明通过对皮革产品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源及其碳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一种皮革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有助于制革企业准确计算出所生产皮革产品的碳足迹,助力企业低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国内外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特点,重点探讨了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础性问题,为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半精纺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紧密纺技术和花式纱技术在开发高档半精纺纱线的应用。由于半精纺纱线是用作高档毛针织品用纱,对纱线质量要求较高,故必须要求生产的各工序设备性能优良、工艺最优化,才能使生产的纱线符合高档毛针织品的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玻璃纤维纱线在针织加工中不耐扭折、易受损断纱的现象,通过试验,分析了玻璃纤维纱线经编成圈的编织性能,探讨了整经工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拉舍尔舌针经编机上编织了几种单梳和双梳织物,研究了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物的编织工艺。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纱线在织针针头和导纱针针孔处的弯曲曲率和包围角越大,纱线越容易断裂;整经时应调整好工艺参数;成圈过程中,断纱最容易发生在套圈阶段,最好采用宽度较小的舌针;在保证顺利成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经纱送经张力;编织高密度织物时,织物表面起毛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探讨棉19.7 tex残雪环保纱的生产方法。简要介绍了棉纤维阳离子改性处理的原理,并且对各道纺纱工序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针对精梳落棉和阳离子棉两种特殊纤维的性能特点,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采取7种试验方案比较了不同配棉方法和梳理隔距对纱线质量及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梳落棉含量相同时,阳离子棉含量越高,露白效果越明显;当阳离子棉达到50%及以上时,梳棉隔距越大,露白效果越明显,但纱线强力、条干变差。认为:生产残雪环保纱不仅循环利用了精梳落棉,而且解决了后道染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市场对交替式段彩纱的需求,基于转杯纺双分梳纺纱技术,用黑色和白色粘胶在转杯纺纱机上纺制交替式段彩纱。通过分析成纱机理设置试验方案,通过图像采集纱线外观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转杯直径、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对过渡段纱线长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渡段纱线外观颜色大致呈由黑到白逐渐过渡的渐变色;过渡段纱线长度主要集中在转杯周长的1~2倍,且转杯直径越大,过渡段长度越长;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小于纯纺段纱线强度,是纱线强度最弱的位置;过渡段纱线断裂强度随着捻度、转杯转速和分梳辊转速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依照现有的碳足迹核算方法,核算了从白毛条到精纺毛织物的工业碳足迹。结果显示高支纯毛面料在该阶段的碳足迹为7.31 kg CO2e/m布,其中电和蒸汽产生的碳足迹占比最大,超过85%。在毛条染色和纺纱阶段的碳足迹最大。除此之外,还计算出在各个阶段的碳足迹值:毛条生产过程碳足迹为4.54 kg CO2e/kg毛条,纺纱过程中的碳足迹为7.78 kg CO2e/kg纱线,织造过程中的碳足迹为0.08 kg CO2e/m布,后整阶段的碳足迹为2.53 kg CO2e/m布,包装阶段的碳足迹为0.27 kg CO2e/m布。结果对于后期的比较研究有所借鉴,且完善了羊毛产品碳足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纤维捻接是纺织络筒工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研究其捻接机理,需要结合仿真与实验技术,通过流体力学模型对空气捻接腔体内旋转气体的流动进行仿真计算,并分析纤维束的运动特征。对原纱、解捻纱和加捻纱的特征部位分别进行了结构观察,使用捻距L和直径d分别表征纱线的捻接效果和外观,结合仿真计算结果,对纱线捻接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气流在加捻腔中发展成涡流,涡流促使纱线绕加捻腔轴中心旋转缠绕,形成节点。(2)捻距L值可以作为衡量纱线捻接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值越接近于原纱L值,纱线捻接效果越好;直径d值能够用于判断纱线捻接区域,若某部位直径d值大于原纱d值,则该部位是节点部位。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经编机上编链,分别采用11.6、9.7、7.3 tex的紧密纺棉纱完成送经、垫纱、成圈等加工过程,通过改变上机编织的组织结构,分别从经编机的盘头、分纱筘、导纱针和成圈部位取样,测试纱线捻度和毛羽,对纱线棉结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试验测试表明:当成圈运动方向与纱线捻度一致时,捻度增大,反之,捻度减小,且捻度越大变化越明显。同种棉纱不同组织结构,横移针数越大,张力越大,棉纱受摩擦影响越小,毛羽增加和减少的幅度越小;成圈部位是捻度和毛羽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棉结形成的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李昕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3,39(12):35-38
针对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特点,重点探讨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本问题,认为需从纺织服装工程、机械设备工程、信息工程和生产管理等多学科全面深入地探索碳足迹核算方法,确保核算方法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和认识服装材料生产中的碳足迹,简述了服装材料生产中的碳排放种类和碳排放源,介绍了纺织服装业的碳排放现状,指出:印染行业是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中能耗、水耗及废水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漂白和洗涤工序是印染加工中耗水量最大的工序,退浆和精练工序已成为印染加工中COD值和污染负荷最大的工序。采用流程分析法分析了纺织及染整环节的碳排放,结果表明:服装材料生产各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而浆纱、前处理工序的能耗、水耗和废水COD值较高。认为:减少纺纱、织造和染整等生产原材料消耗、生产活动及废水废物所产生的碳排放,选择和采用生态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减少服装材料生产中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我厂从1979年1月份开始生产45×45133×72(13×13 523.5×283)涤棉府绸。因经纱只经自然定型处理,所以在整经工序停车时纱线易在筒子至导纱磁眼之间自动扭结成“小辫子”纱。车速越高,停车时纱线继续运动的惯性越大,越容易产生这种“小辫子”  相似文献   

19.
纱线准备直接决定着后续加工的顺利与否,同时也对毛衫的质量存在影响.在毛衫生产中,络纱张力和上蜡工艺对纱线准备的影响尤其显著.文章着重分析了毛纱准备过程中的络纱张力和上蜡工艺,并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络纱张力下毛纱细度的变化,以及对后续编织工艺中毛衫的线圈长度、密度、单件重等指标的影响;对毛纱上蜡率和毛蜡配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毛蜡重量会对络纱张力产生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有色粘胶纤维转杯纱的配色。基于应用Datacolor SF600型电脑测色配色仪对黄、红、蓝三种有色粘胶纤维在可见光范围内进行光学性能测试分析,纺制了有色粘胶纤维纯纺及混纺转杯纱,分析了纱线加捻、纱线结构、纤维混和比例对色纺转杯纱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比例混纺纱的反射率低于混纺纱中低反射率纤维的反射率值。认为:色纺混纺纱颜色反射率值与可见光波长相关曲线要通过纺纱实践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