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组成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俊杰 《石油商技》2009,27(1):36-40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防冻液)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重要的传热介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行。介绍了防冻液主要组分的性质,分析了各组分对防冻液性能的影响,供产品研制及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多种评定发动机冷却液缓蚀性能的方法。指出部分国标要求的试验方法存在的不足,如铸铝传热腐蚀试验中腐蚀水的添加方式、铝泵气穴腐蚀试验的重复性。对超声波气穴腐蚀试验及行车试验等其他评定方法建立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行车试验是最佳的评价冷却液综合性能的方法,超声波测定法可简单有效地评价重负荷冷却液的抗气穴腐蚀性能,而高温稳定性试验则能够同时反映出冷却液及其染色剂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发动机冷却液研究以长效无胺型为主,特别是从无机型缓蚀剂向有机型缓蚀剂过渡,以便进一步改善冷却液性能。采用8~9种有机型和无机型优质缓蚀剂复配,可充分发挥各缓蚀剂的优势和协同效应,开发的汽车发动机长效冷却液产品符合美国ASTM D3306-89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汽车工业发动机冷却液目前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对于实验室现有的两种灰分测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02-02 SH/T 0067-91发动机冷却液和防锈剂灰分(2000年确认)含量测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 508-85,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两种灰分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概要、试验步骤、试验结果。针对冷却液样品,文章对比了现有的两种灰分测定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推荐了发动机冷却液最适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凯蛟  水琳  杨兵 《石油商技》2005,23(1):69-71
据统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轻负荷发动机故障的20%来源于冷却液使用不当,重负荷发动机故障的40%来源于冷却液使用不当。科学合理的使用冷却液对于汽车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从冷却系统的清洗、冷却系统的检查、冷却液的选择、冷却液的加注及冷却系统的维护五个方面介绍了冷却液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冷却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相似文献   

6.
刘莉 《润滑油》1998,13(6):10-14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组成,性能,国内使用现状,质量抽查结果分析等,提出了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芳 《石油商技》2004,22(4):43-46
介绍了发动机冷却系统材质及其组成的发展,以及轻,重负荷发动机对冷却液的要求。根据ASTM及 中国冷却液标准的发展变化,指出目前发动机冷却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参考SH/T 0085、GB/T 17897、QC/T 468-2010等标准,结合铝质散热器中冷却液的使用情况,拟定试验条件,采用化学浸泡法进行试验,参考GB/T 18590进行结果评定。使用5种冷却液进行腐蚀剂对比试验,使用33%乙二醇水溶液确定试验转速,使用14个发动机冷却液及长春市自来水进行验证试验,最终得到发动机冷却液对散热器片基材快速腐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发动机冷却液经常出现的非正常热现象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对发动机冷却液所做的试验和调研工作,得出了除冷却液本身的质量问题外,车辆冷却系统存在问题或用户使用不当是导致发动机冷却液出现非正常热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厂家和用户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汝 《润滑油》2023,(5):52-55
GB 29743.1-2022《机动车冷却液-第1部分:燃油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国家标准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型号、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等进行了修订。标准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该文对GB 29743.1-2022国家标准的主要变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油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韦刚 《石油商技》2000,18(6):48-50
介绍了发动机油ILSAC规格与ACEA规格的发展趋势,论述了这2类规格在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发展方面的异同之处,探讨将来建立全球统一的发动机油标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输油管道腐蚀监测及评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管道腐蚀检测技术发展状况及管道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在输油管道运行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推广预知性维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伟 《石油商技》2001,19(3):21-23
介绍了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现状;具体分析了国内使用的3种不同吸收剂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本世纪末和下一世纪中国车用润滑油的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汽车制造商和用户的需要决定着车用润滑油的品种、质量、生产和销售。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油气包裹体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对各种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进而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认为:目前包裹体分析可以分为无损分析和破坏性分析2大类。无损分析样品制备步骤相对简单,且是一种可以具体到单个包裹体的原位分析,实验数据客观、有针对性,但该类方法是基于光学特征而进行的一种间接测定方式,其对成分的检测是定性或半定量的,要进行精确的检测需借助破坏性分析,单个包裹体样品量难以达到仪器的检测下限。破坏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包裹体群进行,指示意义不够明确,对有选择的数个相同性质的(如同源或同期)包裹体进行释放、收集,进而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的检测应是下步包裹体分析的突破口;氢同位素组成蕴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有望成为今后油气包裹体实验分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外页岩气井井壁失稳机理、稳定井壁主要方法及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讨论了当前中国页岩气井钻井液技术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分析了美国页岩气井与中国主要页岩气产区井壁失稳机理的差异,指出了中国页岩气井水基钻井液技术研究存在的误区与不足,提出了中国页岩气井水基钻井液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柴油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煜彬 《石油商技》2001,19(6):15-19
分析了我国汽油,柴油生产现状,找出了汽油,柴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火山岩油气藏的投入开发较少,整体研究程度较低。为加快对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对近年来火山岩储层的压裂技术进行了总结。报告了新型压裂液、压裂诊断监测和压裂控制技术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对比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火山岩压裂技术需加强的方面:研制清洁压裂液,提高压裂监测技术,建立完善的压裂理论模型,编制切实有效的压裂预测软件,积累丰富的压裂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