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热工程中,辐射传热是优于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的。因为它无需媒介,也就减少了热量的损耗,从而大大提高了传热效率。因此辐射加热技术早为人们所关注。最早被成功应用的是波长在0.76—1000微米之间的红外波。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纺织科技》1977,(1)
涤棉织物的热熔染色,由于它可以连续化大批量生产,在劳动生产率、成本等各方而比高温高压染色有着显著的优越性。成品质量,如染色牢度,各项物理指标等与高温高压产品相比差距也不大。唯独在色泽方面不及高温高压丰满和鲜艳。从生产实践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热熔染色的染料利用率(固色率)随着织物品种,前处理条件和染色深度的不同也各不一样。在相同的前处理条件下,密度大的厚织物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加,染料的利用率也明显的降低。这就提出了一个课题,热熔染色染料合理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浓度的增加和上染深度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正确地拟定工艺,提高质量,节约染化料是十分需要的。为了合理地选择涤棉的染色深度,我们对染深色用的几只常用分散染料不同浓度下的染料利用率及上染深度作了测试,并结合生产进行了大样试验,现将测试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用热熔染色方法染涤棉织物的重要阶段(浸轧和热熔)中分散染料的性能,选择含有聚乙二醇的染液进行试验。分散染料在纤维素组份上的固色机理受高温热熔(200℃)时聚乙二醇对染料的溶解作用所制约。溶解的分散染料扩散到充满着聚乙二醇的纤维素纤维微隙中。用低于染料溶解在聚乙二醇的温度洗涤以后,乙二醇被洗去,染料以不溶解状态留在纤维的微隙中,并以分子间作用力与纤维相结合。染色采用杜邦公司制造的特种Dybln分散染料(红BRR、蓝R、黄G)和一般分散染料。轧染槽中的组份为染料、糊料、分散 相似文献
5.
1前言涤棉织物染色加工过程中,由于涤纶纤维的疏水性,很易产生泳移,使染色织物产生正反色差(阴阳面)和左中有色差,引起条影和色花,降低透染度,增加浮色,使色泽鲜艳度和染料固色率降低,涤棉稀薄织物深色染色时尤为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出口合格率。为了... 相似文献
6.
一、涤棉织物轧染的“针铗印”的产生:涤棉织物的热熔染色的一些产品,在布幅的两边往往存在距离不等,显白色的(不上染)的折皱疵点,影响实物质量,这种疵点我们称之为“铗子印”,或称为“针铗印”。 相似文献
7.
目前涤纶与棉混纺织物热熔染色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是分散染料在浸轧后烘干中的泳移问题,也就是分散染料在热熔固色前,中间烘燥过程中产生的泳移现象,这种泳移现象的结果会导致产生条花、色差、湿搓洗牢度下降等弊病。当涤棉织物中涤纶比例越高,亲水性棉纤维越少,吸着水分越少,自由活动水分越多,泳移也就越严重。实际生产中发现,织物带液越多,泳移也越严重。一般克服染料泳移的措施常采用控制轧液率,控制烘干温度由低到高以及采用加防泳移剂的方法,因防泳移剂具有水合作用,能 相似文献
8.
9.
深色涤棉色差是主要质量关键,其原因错综复杂,不仅与设备有关,也和染料、操作、管理有关。现就左中右色差,前后色差,正反面色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涤棉织物来样进行观察分析,以及采用测色配色仪测试,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染色工艺及配方,保证在大量生产时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所谓湿还原是相对干还原而言。干还原工艺适应于涤棉、纯棉织物的染色,但染浅色织物时,工艺流程较长,需要经过轧染,再还原显色,浪费能源。而湿还原工艺染浅色涤棉、纯棉织物时,不必经过轧染可直接在LMH641显色机上染色,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染色的质量。 浅色涤棉、纯棉织物用湿还原染料染色时,首先浸轧悬浮体,然后通过显色机的液封口,进入汽蒸箱,液封口中加有保险粉和烧碱的溶液,布面上的还原染料经过烧碱-保险粉还原液,还原成隐色体,上染织物。涤棉织物中的涤组分通过还原染料的沾色而得色。 相似文献
13.
14.
纳米涂料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备的纳米涂料的涤棉混纺织物染色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选出了合理的工艺,尤其对无黏合剂体系的涂料直接浸染进行了研究,染色后的织物不仅有较高的色牢度.同时也改善了涂料染色织物的手感。 相似文献
15.
16.
17.
涤棉织物采用的分散/硫化二浴法染色工艺,与原有的分散/士林染色工艺相比,可减少加工设备,缩短工艺流程;成本由原来25~35元/百米,降为15~17元/百米,并降低了前处理质量要求;各项牢度能接近或达到分散/士林工艺的牢度,并可到达或优于部颁标准。详细介绍了分散/硫化二浴法的染色处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
涤棉深色布多采用分散/还原工艺,此法色泽浓艳,牢度较好。但用分散/还原工艺,不仅成本高,且工艺流程长,对半成品质量要求高,为此,我们试用分散/硫化二浴法染色效果甚好,基本达到了分散/还原工艺要求且降低成品。 一、染色原理 先轧分散染料液,分散染料首先吸附在棉纤维表面,经高温焙烘大部分染料气相转移到涤纶纤维表面,并迅速扩散到纤维内部而被固着。然后,经过硫化染料套染,硫化染料在硫化碱溶液中,形成隐色体而上染棉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色素,而固着在纤维内部。 相似文献
20.
用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对涤棉织物中的棉进行改性,再使用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高温高压-浴法无助剂染色.讨论了改性剂及氢氧化钠用量对涤棉染色的影响.将改性涤棉织物染色样品与未改性涤棉染色样品的K/S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无助剂条件下,改性织物染色样品的K/S值较末改性涤棉二浴法染色提高了5%~15%,比一浴法染色提高了一倍以上,染料几乎完全吸尽,红色废水吸光度仅为原来的1/50左右,染色残液几乎呈无色透明状.此外,干湿摩擦牢度、耐洗色牢度与未改性涤棉染色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