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临界油气藏流体相行为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临界流休玎行为实验和经典模型化方法作了综述,对用经典方法描述近临界区油气藏流体相行为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渤中13-1油田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后,油井生产气油比依然稳定,针对该异常现象,通过流体PVT实验、油气表面张力测试实验和储层孔喉特征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资料对该油藏产生异常生产动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属于临界—近临界态流体,相态受温度影响大,表现为构造高部位为近临界挥发性油藏,构造低部位为近临界凝析气藏;存在"上重下轻"的组分梯度特点,即构造顶部的流体最重,随着深度增加,重质组分含量逐渐减小,构造低部流体最轻;低于饱和压力后油气体系属于低界面张力体系,形成自由气相的时间长,延缓了脱气进程;储层孔洞发育,但孔喉比大,在贾敏效应的作用下形成大量"阁楼气",不能参与流动。该研究丰富了高倾角近临界油气藏的开发实例,对同类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碳氢燃料在亚临界及超临界状态下的状态方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常用的状态方程VDW EOS、RK EOS、SRK EOS和PR EOS对甲烷、乙烯、甲醇和乙醇在亚临界及超临界状态下的比容进行了理论计算,从而计算出压缩因子。并将理论计算得到的压缩因子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影响状态方程预测精度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偏心环空紊流场的发展规律及岩屑沉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辉  罗平亚 《石油学报》1994,15(3):111-118
实验结果表明环空紊流泥浆能有效地改善水平井的净化质量,然而对偏心环空紊流场的发展现律及岩屑颗粒的沉降特性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由确定偏心环空轴向流的当量直径出发,讨论了流态的转换条件;并以环空压降为自变量,流体稳定性参数为准则,描述了种空断面紊流的发展过程.用随机理论分析了局部紊流的强度及统一速度方程.其次,考虑紊动流场加速度的影响,以ε1=1/g|duf/dt|参数摄动小量,利用摄动法求解岩屑颗粒在紊动流场中的沉降运动,讨论流场性质对颗粒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频率及紊动强度的增大,增大了颗粒的沉降阻力,降低了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8.
西昌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通过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证实,储层成岩演化和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每一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是储层孔隙形成环境、发育阶段以及油气演化、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不同世代胶结物和不同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烃源告演化及储层孔隙的发展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7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期深部溶蚀孔洞缝和中晚期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聚烃期储集空间.石油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晚二叠世(再埋藏早期),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三叠纪(再埋藏中期),天然气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侏罗纪及其之后(再埋藏晚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海西期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多期侵入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陆西地区火山岩相的识别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石矿物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和石油地质学为基础,对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相进行了分类;利用单井岩性特征、电性特征结合成像测井资料对已钻遇井进行火山岩相识别;依托精细层位标定技术,建立了火山岩相与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火山岩相模式,对火山岩相进行三维分析研究,并开展地震属性分析工作,为火山岩体的识别、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成藏门限从定量角度阐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它是指确定的成藏体系内形成油气聚集所需要损耗的最低烃量,包括源岩残留、储层滞留、盖前排失、围岩损耗、水溶流失和扩散等6个方面。地史过程中,油气生成量达到或超过成藏体系内能够损耗的最低烃量时,油气聚集作用才能开始进行。在源岩生油气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成藏体系内油气的成藏时间、运聚烃量和油气藏最大规模等都受成藏门限的制约。对济阳坳陷28个成藏体系的应用研究表明,油大量聚集成藏前最低损耗烃量介于0.36×108~18.4×108t,它主要随排烃强度、油气运聚范围和目的层的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砂地比、构造变动次数和剥蚀厚度的增大而减小。济阳坳陷最有利的成藏体系包括沾化凹陷的渤南-孤岛成藏体系,东营凹陷的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滨县凸起南坡、王家港-八面河和惠民凹陷的中央背斜带以及车镇凹陷的义和庄凸起北坡、车镇凹陷北等,它们均已进入成藏门限,远景资源量2.18×108~6.31×108t,能够形成的最大油气藏储量规模可达0.16×108~4.79×108t。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烃浓度盖层形成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扩散屏蔽作用的两种模式,即完全屏蔽模式和部分屏蔽模式。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天然气的保存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对昌德气藏天然气的扩散具有部分屏蔽作用,可使其扩散损失量减少近2/3。证实了上覆烃浓度盖层对下伏天然气的扩散具有重要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测试手段对单个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中烃类的成熟度进行了分析 ,结合其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综合研究认为 :琼海凸起系由文昌 A、B两凹陷双重供油 ,其中文昌 A凹陷是琼海凸起的主要油源区。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 :文昌 A凹陷有过两期油气运移 ,第一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12 0~ 140℃ ,第二期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15 0~ 170℃ ,两期有机包裹体在成分、烃类成熟度以及分布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文昌 B凹陷经历了一期油气运移 ,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 12 0~ 140℃ ,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文昌 A凹陷两期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均有所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酸气管线堵塞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解决了因酸气管线堵塞影响装置长周期生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常压蒸馏装置新增一套轻烃回收设施,但开工后液化石油气的H2S含量和铜片腐蚀达不到民用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同时脱丁烷塔操作波动,为此采取了液化石油气碱洗水洗脱硫和改变脱丁烷塔进料位置等改进措施,使液化石油气的H2S质量分数由20μg/g降到0.75μg/g,铜片腐蚀由2级降为1级,脱丁烷塔操作稳定,液化石油气达到了民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相干体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相干体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完善的一项用于辅助解释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和预测裂缝发育带等地质问题。利用相干体技术预测出了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塔里木盆地克拉2和松辽盆地大情字井三维地震工区的碳酸盐岩裂缝发育带,识别出了岩性异常体的边界、小断层和断层间的关系,准确而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地震解释中遇到的断裂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灰色系统理论处理方法在储层物性,含油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出储层物性,含油性评价方法、技术及软件。其特点是具有单序列加权和多元归一预测性质,其多元加权归一系数可以综合表达储层各种特征和性质的定量关系。适用于非线性、非指数或者非对数分布,计算工作量小;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自动化和速度;灵活,简便,易于在各油气田中推广应用。文中介绍了这一分析方法、程序的处理过程、应用实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晚期生油说确立以来,排烃就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量评价中最突出的难点.本文吸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相作为排烃的主要相态,建立一个二维(剖面)双开关排烃模型.即认为孔隙流体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值且含油饱和度超过临界值时,开始排烃,直到压力降到一定限值使裂缝闭合为止.就某一有效烃源岩而言,可以发生一次或多次排烃过程.应用该模型研究辽东湾地区的排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