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终端移动对无线网络服务质量(QoS)的影响,该文建立了跨层网络演算模型来计算通信终端处于不同移动速度下无线网络的延时积压性能参数。该模型的建立结合了跨层分析思想和网络演算理论,将无线网络中网络层、链路层及物理层等层次的特性映射为一系列网络演算模块的串联。基于构造的模型应用网络演算能够方便地推导出终端处于不同移动速度下无线网络的服务曲线,进而计算出网络的延时积压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跨层网络演算模型可以准确地分析终端在不同移动速度下无线网络的延时积压性能。  相似文献   

2.
车联网(IoV)边缘计算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计算资源,可为车载用户提供低时延服务。该文通过随机网络演算(SNC)矩母函数(MGF)法分析车联网移动边缘计算的时延和数据积压性能。首先,分别对车辆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业务到达过程、单跳毫米波通信服务过程和边缘计算服务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其次,由服务级联定理获得不同优先级业务在多跳网络中的服务过程及其矩母函数表达式;接着,推导了车辆边缘网络不同优先级业务毫米波多跳通信任务卸载的时延和数据积压概率边界闭式解;最后通过蒙特卡罗仿真验证闭式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演算的无线自组网QoS性能确定上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保证无线自组网的服务质量(QoS),需精确求解其性能确定上界.对进入无线自组网节点的数据流进行漏桶管制,节点为数据流提供基于速率-延迟(rate-latency)模型的服务保障,在已有无线自组网链路吞吐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推导了无线自组网节点的积压数据上界、端到端数据流的延迟上界以及端到端数据流的延迟抖动上界模型.对网格形式拓扑的无线自组网,不同数据流的仿真结果都在数值计算的上界范围之内,表明基于网络演算理论的无线自组网的QoS性能上界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认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C RSN)中物理层特性高度可变带来的性能不确定性,在CRSN中定义了两种基础性能指标(带宽和时延),并分析了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性能.首先,在给定的主用户(PU)业务模型下利用CSMA算法估计单个次级用户(SU)的潜在带宽;然后,推导在不同业务信道同时传输多个SU的聚合带宽;最后,利用优先级队列模型M/G/C估计介质访问中的时延.性能分析表明,通过使用分布式信道协作结合CSMA的并发传输,聚合带宽可增加5倍,利用不同业务信道同时传输明显降低了分组时延.  相似文献   

5.
蜂窝车联网(C-V2X)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异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容量.然而,不同网络在非授权频段上共存而引起的信道冲突会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和用户接入时延增大,无法满足车联网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QoS需求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分别对C-V2X 和 VANET 的吞吐量和时延进行建模分析,刻画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配置与吞吐量和时延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上述模型构建吞吐量-时延联合优化函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实现异构网络中吞吐量和时延的优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时延-吞吐量联合优化算法(DT-JO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提升异构网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CRSN)是一种将认知无线电(CR)技术引入传统WSN中的新型网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然而,CRSN中的认知功能带来的额外能耗和处理要求及其高成本实现,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基于此,提出将认知功能迁移到另外一类节点——认知节点,并使其拥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和能量收集能力.认知节点与普通传感器节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部署,组成另外一种新型网络——异质节点CRSN (HT-CRSN),这种新型网络能够提高网络性能并降低部署成本.并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这种异质节点传感器网络的工作时序及其一系列可行性的MAC协议(FBP等).通过对所提MAC协议的能耗分析,说明可以通过调整两类异质节点的部署比例和能量收集速率均衡两类异质节点的能耗,进而提高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发端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OSTBC的高效虚拟MIMO协作传输策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个簇内采用一种全速率的分布式OSTBC传输方案,同时对调制方式的星座大小进行优化,创建了一种更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MIMO通信相结合的模型.针对该模型在接收端进行迭代译码,并推导出该系统的总能耗函数和网络时延算式.通过仿真显示,该模型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发端能耗,对任意协作节点数目均能够实现全速率传输,解决了传统分布式空时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时发端的数据积压问题,减小了网络时延.因此本协作传输模型从能量消耗和网络时延两方面对无线传感网的性能进行了提升,能够为无线传感网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蜂窝车联网(C-V2X)与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异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容量。然而,不同网络在非授权频段上共存而引起的信道冲突会导致系统吞吐量降低和用户接入时延增大,无法满足车联网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需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个性化QoS需求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首先,分别对C-V2X 和 VANET 的吞吐量和时延进行建模分析,刻画用户数据传输时间配置与吞吐量和时延的数学关系;然后,基于上述模型构建吞吐量-时延联合优化函数,根据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实现异构网络中吞吐量和时延的优化;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时延-吞吐量联合优化算法(DT-JO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保证用户的个性化QoS需求,提升异构网络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通信路由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合适的路由节点用于下一跳协作通信而浪费不必要的带宽、时延和能耗,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QoS协作路由算法(QACR),通过研究各个传感器节点的距离、能耗速度与QoS需求量之间的博弈关系,建立基于QoS需求的博弈模型。将协作通信和路由机制相结合,在博弈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为中心节点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中继节点,共同协作将数据包发送至目的地址。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节点通信的能量消耗和网络延迟,避免网络由于能耗过快、节点死亡率过高而导致的网络断层或瘫痪,保证网络的可靠性QoS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兴通讯技术》2022,(1):21-28
时间敏感网络(TSN)中循环队列转发(CQF)机制保留了时间感知整形中门控调度的转发可控特性,同时又降低了门控列表配置的复杂度,但是缓存队列的长度作为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着网络的调度性能,并且在实现时受到硬件资源的约束。为了寻找到合适的CQF队列长度值以实现网络系统设计的性能和成本的优化,提出了一个基于网络演算的CQF性能分析方法。通过曲线模型的构建和计算,分析流量传输时延和积压的性能上界值,从而选择出合适的队列长度值。通过不同场景的实验,得到了不同流特性参数对队列长度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三网融合     
讨论了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种网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实现宽带多媒体综合服务网的最佳途径:将有线电视网由单向广播式改造为双向交互式网络,进一步从技术和国家政策上讨论这个途径的可行性以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IP网将是一个可控制、可管理的全业务网。文章从8个方面探讨了下一代IP网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Linux软件网络的结构属性及静态稳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 Linux 软件源码分析,分别构建基于函数调用的有向软件网络模型、软件系统的弱耦合网络模型、强耦合网络模型以及强连通子图模型,并对 4 种网络模型的结构属性及静态稳健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网络都是“小世界”网络;Linux网络中6个功能模块的出度分布遵循指数分布,入度分布遵循幂律分布;选取不同的网络稳健性评价指标,其最佳的攻击策略存在差异;对于弱连通稳健性指标,高入度攻击策略对弱耦合软件网络的破坏最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了复杂的网络概念以及利用开源软件(OSS)数据构建的社会网络,对Berlios,GNU和SourceForge这3种不同开放源码软件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初探。很多研究者已经在此类网络快照或合并视图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SourceForge,归结于其社区规模的庞大。SourceForge网络因具有在不同时间点的度分布、连通性、中心性和无标度等特性,被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然而,很少有人研究网络生长,即如何建立网络,尤其是指标是如何随时间演变的。  相似文献   

15.
通信组网技术的快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煦 《电信快报》2000,(1):8-10
简单回顾通信业务发展过程,着重阐述骨干网组网技术的主要倾向是使电话为重心的传统网进化至数据为重心的宽带分组网,并详细解释光纤和对绞铜线在宽带接入网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芫  徐明伟  李贺武 《电信科学》2017,33(12):10-17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将是支持地面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和空间网络相互连通、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网络,采用统一的网络层设计是实现高效融合与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针对空间链路和空间网络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统一编址与路由的方案,基于IPv6和层次路由的方式实现网络层的高效融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用性、稳定性、可管控性。  相似文献   

17.
混合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组织网和蜂窝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两者的混合网络将可能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混合网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网络模型的特性,并对混合网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框架结构、通信模式选择、信道分配、路由、计费、负载均衡,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混合网络通过其灵活的网络组建能力,不仅提高了对传统业务的支持,同时也为引入新服务创造了条件.自组织网络和蜂窝网络的融合将为构造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朱建华 《电信科学》1995,11(3):48-53
本文介绍了美国AT&T的网路体制与组网模式,它们包括:AT&T的基本业务网,No.7信令网,智能网,基础网及业务网运行维护支撑系统,并概要介绍了网路的路由组织及路由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席康  阮方  冯重熙 《电信科学》2000,16(12):7-10
可编程网络的目的是打破封闭式的网络模型。通过特定的对外接口、控制机制和内部处理模块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可编程。本文对通信网可编程性的原理给出了较详细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挑战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GSM系统分层网络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SM网络的大力发展,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网络质量问题逐渐成了最迫切的问题。本文基于提升网络质量问题为目的,对分层组网策略在GSM网络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