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量从液相体系生长出的都表明其生长机理服从"拓展的ACP机制".而在拓展的ACP机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基元稳定能的计算.能否对基元进行精准的稳定能计算,将决定晶须能否成功制备.计算方法是以稳定能计算式为依托,先画出基元空间几何图形,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出三角形的边长,这些边长正是离子之间的距离.继而将求解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前期制备CaCO3晶须的生长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谱线指认了CaCO3晶须和片状Mg(OH)2生长基元,并计算了它们的生长基元稳定能。进一步推断碳酸钙晶须和片状氢氧化镁晶体生长机制。傅里叶变换发现在CaCO3晶须的生长期生长基元有四面体的[M-(OH)4]2-和平面结构的HCO-3两种,在片状Mg(OH)2生长期只有八面体[M-(OH)6]4-一种。CaCO3晶须生长过程和片状Mg(OH)2生长过程并不相同。文章还推断了CaCO3晶须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雷州盐场苦卤为原料,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组成的混合液为沉淀剂,利用太阳光作为热源及自然风吹的方法,制备了优质的碱式碳酸镁晶须,用正交法探索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混合液与苦卤的体积比和太光阳照射时间,得到最优条件是:卤水与NaHCO3/Na2CO3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 ∶ 1,太阳照射时间为80 h.扫描电镜(SEM)示碱式...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镁类晶须的制备技术及其生长机制研究状况.主要介绍了硼酸镁晶须、硫酸镁晶须、氧化镁晶须、氢氧化镁晶须和碱式镁盐晶须的性能、应用特点及其工业生产近况.提出研究晶须生长机制是研究晶须的核心的观点,实现晶须生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解决晶须生长机理问题,而晶须的生长机制问题主要是测定并指认生长基元的问题,通过ma...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生油、大豆油和棕榈油样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红外吸收光谱,对光谱预处理后,提取红外特征信息,以1 746 cm-1和2 855 cm-1波数处吸收峰特征参数比值为X轴, 1 099 cm-1与1 119 cm-1波数处吸收峰特征参数的比值为Y轴,及3种油O-C-C对称伸缩振动各自所产生的吸收带所在波数(cm-1)值作为Z轴,绘制三维分布图,对这3种油样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油样之间有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A-伸缩单小波集的研究,引入A-伸缩多小波集的概念,将A-伸缩单小波集是伸缩平移tiling的特征推广到A-伸缩多小波集.利用傅里叶变换及相关的集合知识,给出并证明了在L2(Rd)中可测集族{En}m-1n=1是A-伸缩多小波集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静态测试线圈长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莉  宋广礼 《纺织学报》2006,27(1):9-11
静态测试纬编针织物的线圈长度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摄入的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滤波去噪,再用二维傅里叶变换技术提取线圈长度的特征,推导出线圈长度在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内的关系转换式,进而求得纬编针织物的线圈长度。这为非破坏性测试线圈长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绿龙晶"(俗称)为一种产自俄罗斯的绿泥石玉,目前普遍认为其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本次研究用"绿龙晶"样品具有独特的深绿色至灰绿色,呈鳞片状至叶片状结构,密度为2.61~2.62 g/cm3,折射率约为1.57,摩氏硬度约为2.5,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绿泥石的亚种叶绿泥石。通过在显微镜下薄片观察发现,叶绿泥石具有靛蓝色、锈褐色和紫色异常干涉色,近平行消光。电子探针结果表明,该"绿龙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MgO,其次为Al2O3和FeOT;计算其晶体化学式并根据Fe2+/R2+和Si的原子数量进行投影,恰好落于叶绿泥石的区域范围。在其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叶绿泥石的14.532 0,7.215 6,4.789 7,3.597 2处的特征衍射峰;其红外光谱中,高频区3 637,3 465 cm-1处的吸收谱带、中频区1 000 cm-1左右分裂的1 048,1 001,967 cm-1吸收峰和低频区444 cm-1处的强吸收谱带显示了叶绿泥石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宝石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近期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大量出现的一种仿苏纪石材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矿物学、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仿苏纪石材料是以透闪石为主要矿物、石英为次要矿物的染色玉石;其与天然苏纪石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该仿苏纪石材料的密度较大,表面较粗糙以及特征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超声波刺激下溶剂及添加剂对谷氨酸(L-谷氨酸)过饱和溶液成核晶型、粒度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一条制取谷氨酸晶种的新工艺。用本法制得的晶种与目前工业上常用的粗晶种相比,具有粒度均匀、晶形完整、纯净(均为α型晶体)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灵武长枣在4℃贮藏25 d过程中,硬度等宏观参数以及细胞壁组分含量及细胞壁结构的变化。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细胞壁果胶多糖中二级结构变化对果胶组分及细胞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贮藏25 d内,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不断下降,到贮藏末期硬度为贮藏初期的84.7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倒V”趋势,贮藏第7天含量达到最高值(27.07%)。提取的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含量不断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果胶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8,-0.8862。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胶酯化度降低,果胶中吡喃糖苷键的波峰发生偏移,该变化与枣果软化有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长枣细胞壁结构随贮藏期间的延长,从紧密的蜂窝状结构到松散的有空隙结构,这与果胶组分中水溶性果胶的生成密切相关,这一改变导致枣果硬度下降,表现为枣果发生软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磨粉机磨辊中凸度产生的原因及加工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模拟磨辊工作状态加工磨辊中凸度的方法及加工装置。由于加工磨辊时能够完全模拟磨辊工作时的状态,所以磨辊的使用效果最佳;使用普通的外圆磨即可精确加工磨辊的中凸度,加工操作简单,并可减少磨辊加工企业对数控加工机床的依赖,大大降低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多边形烤盘顶角处热量的分布模型,说明了用矩形烤盘烘烤食物时烤盘顶角处的食物容易烤焦的原因。建立了从长方形到圆形的过程中,烤盘边数与顶角处热量分布情况的关系模型,说明了烤盘的边数越多,热量在烤盘顶角处分布越均匀。并通过烤箱长宽比、烘烤食物质量的权重与烤盘形状选择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烤盘形状优化模型。运用发热法模拟出烤箱内的温度场,结合烤箱内的温度分布,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形状的烤盘。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钠的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透明质酸钠(SH)的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对SH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SH的FTIR及CD光谱均与文献相符,SH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光谱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FTIR和CD可以表征SH的一级和二级结构,为SH的结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绿龙晶”是产于俄罗斯的绿泥石玉,因其独特的颜色和花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有关“绿龙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常规宝石学仪器测试,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测试技术手段,对俄罗斯“绿龙晶”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绿龙晶”颜色为深绿色至灰绿色,折射率约为1.57,相对密度为2.43~2.59,紫外长短波下呈荧光惰性,放大观察可见绿泥石晶体交叉排列,形成独特的花纹图案。红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3660 cm-1吸收峰为OH的伸缩振动所致,1045、1002、972 cm-1三个吸收峰为Si-O对称伸缩振动所致,同时也是鉴定叶绿泥石的红外光谱特征峰;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绿龙晶”的拉曼特征峰出现在127 cm-1、196 cm-1、241 cm-1、284 cm-1、354 cm-1、390 cm-1、472 cm-1<...  相似文献   

1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开展不同贮藏条件下带鱼的品质变化研究。根据一维红外图谱进行4℃下不同贮藏时间内带鱼样品的聚类分析,0~1、2~5、6~8d样品各自聚为一类,表明0~1d处于新鲜的初期,2~5d处于过渡期,从第6天开始腐败明显;根据二阶导数红外图谱进行0℃下样品的聚类分析,0~3d和4~7d各聚为一类,8d样品则单独聚为一类且与0~7d距离较远,表明第8天才出现明显的品质变化;上述聚类分析结果与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分析结果一致,判别分析也进一步验证了FTIR光谱法对品质鉴别的有效性;综合红外光谱数据及TVBN分析结果,得出若带鱼样品与新鲜样品的二阶导数相似度在0.45以下,可初步推测该样品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晶种的方法制取了氢氧化镁.对料浆过滤性能、氢氧化镁纯度、TG-DSC进行了分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ray对其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文章对氢氧化钠法制取氢氧化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豆皮果胶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盛敏  朱科学  彭伟  周惠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306-308,313
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大豆皮果胶提取得率和产品性质方面的影响,以大豆皮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浴盐酸提取法、水浴草酸铵提取法和高压蒸汽草酸铵提取法从大豆皮中提取果胶,所得果胶提取液经乙醇沉析法得到果胶。分析比较了三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果胶:提取得率、色泽、纯度、FTIR和蛋白质等指标,结果发现,草酸铵提取的果胶在色泽、纯度上优于盐酸提取的果胶,高压蒸汽加热方法能将提取时间缩短至20min。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果胶经过鉴别实验和FTIR分析都有明显的果胶特征,但果胶产品的纯度偏低,其中杂质主要是蛋白质。产品的水分和灰分含量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其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有待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一般认为 ,纤维素热解产生两类主要初级反应产物 :脱水形成的脱水纤维素和解聚形成的左旋葡聚糖。脱水和解聚反应相互竞争活化纤维素 :在低温 (低于30 0℃ )和慢的加热速度下有利于脱水 ,而在高温 (高于30 0℃ )和快的加热速度下 ,有利于解聚。在二级反应时 ,脱水纤维素和左旋葡聚糖会进一步分解 ,形成炭、永久气体和其它挥发性物质。纤维素热解研究用的技术有多种 ,其中有热重量分析法 (TGA)、扫描差示量热法 (DSC)、热解 -气相色谱法、热解气相色谱 /质谱法和逸气分析法 (EGA)。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加热逸气分析 /傅里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