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潍北凹陷烃源岩类型丰富,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较大,但录井岩性与镜下观察存在较多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识别区分。通过对烃源岩取心样品的微观识别,将潍北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划分为灰质泥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三类,结合地化分析明确了不同种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对各种烃源岩进行了测井识别区分,通过引入△logR模型对暗色泥岩中的有机碳总量进行计算,对有效烃源岩进行了识别,进而明确了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为选择勘探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白垩系沉积了一套红色砂、泥岩地层,自身烃源岩不发育;分析开先台地区的沔31井以及汊河口地区的洪3、洪5等井油源,通过原油性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几个方面的精细对比发现,其供烃层系主要有两套:一是下伏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烃源岩,二是上覆的第三系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层。对沔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评价以及各地区油源对比的分析发现,白垩系暗色泥岩欠发育,自身无生烃能力;汊河口地区原油为新沟嘴组下段烃源岩供给。  相似文献   

3.
利用工区参数井(哲参2井)样品分析化验资料,对茫汉断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其生烃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对茫汉断陷烃源岩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茫汉断陷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指标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有机质已成熟并进入生油门限,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地震反演揭示烃源岩在茫汉断陷分布范围广,凹陷中心厚度可达300m以上,具有一定的规模,因此茫汉断陷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毗邻生油中心的有效圈闭是茫汉断陷最有利的目标勘探区.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暗色泥岩、灰岩、煤及炭质泥岩均较发育.大量区域地质调查结合露头和井下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灰岩.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13%~3.25%,平均1.14%,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局部见II型,为中-好的烃源岩;灰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02%~0.88%,平均0.23%,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为差-中等的烃源岩.依据镜质体反射率、岩石最大热解温度和生物标志物分析,认为石炭系烃源岩总体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靠近山前的莲花山、都兰等地区因构造作用造成烃源岩动力变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处于生干气阶段;盆内石灰沟、城墙沟、旺尕秀和扎布萨尕秀等地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岩石最大热解温度中等,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石炭系烃源岩的总体评价表明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有可能是继第四系、古近纪-新近纪、侏罗纪之后的第四大含油气系统.特别是德令哈断陷的石灰沟位于可鲁克构造内,圈闭完整,为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可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深层致密油气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但致密湖相混积岩油藏源储关系研究极少。应用TOC、Ro、岩石热解、碳同位素及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资料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烃源岩及B构造原油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黄河口凹陷各套烃源岩及主力烃源岩条件差异、查明沙河街组致密混积岩油藏原油来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量较大且成熟度高,为较好—好的烃源岩。依据研究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原油C24/C26(S+R)、4MSI分布与沙三段烃源岩有较好的相似性,原油γ蜡烷异常指数值与沙一段烃源岩接近,结合碳同位素分析认为渤海海域B构造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沙一段烃源岩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盆地位于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海域部分。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泰州组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其中扇三角洲继承性发育于凹陷北部,在泰一段更为发育。中部深洼带泰二段的一套半深湖—深湖相含灰质泥岩是有利的烃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其与泰一段扇三角洲砂岩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
生烃凹陷的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评价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法难以揭示生烃凹陷全貌特征,生烃量与资源量直接计算法通常难以适用于低勘探程度区。提出烃源指数的新指标,将其定义为快速评估生烃凹陷油气资源数量的量化指标,并从凹陷体积与烃源岩质量两方面提取关键参数加以定量表征。其具体取凹陷面积、凹陷源岩层最大厚度表征凹陷体积,取地层沉积相、干酪根类型与凹陷最大埋深表征烃源岩质量。计算了高勘探区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12个洼陷文昌组的烃源指数,并基于“源控论”与黑箱原则,建立了烃源指数与成因体积法计算的资源量之间的乘幂关系。经另一高勘探区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检验,由烃源指数估算的资源量是可信的。应用烃源指数快速评价了低勘探区恩平凹陷,得出EP17、EP18和EP12等3个洼陷文昌组总资源量达13.193×108 t,并认为恩平凹陷属于富烃凹陷,其中EP17洼烃源条件最优,为富生烃洼陷。烃源指数涵盖了凹陷体积与源岩质量两方面信息,涉及参数少且易获取,适用于生烃凹陷资源潜力的快速评价,尤其是低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得到公认的三套有效烃源岩,而阜康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因尚未确认源白该套地层的大量原油,其能否成为准东探区的有效源岩尚存争议.系统评价了该套地层的生油潜力,认为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相对较好、在热史演化上目前已达到生油高峰,是一套生烃强度较高的烃源岩.前人研究认为,阜康凹陷阜5井三叠系小泉沟群原油来源于小泉沟群烃源岩,表明阜康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具有生烃的潜力.该烃源岩是继二叠系平地泉组之后阜康凹陷发现的又一套好的烃源岩,该烃源岩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估和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育有苏一段、巴二段和巴一段3套烃源岩。该地区下白垩统三套烃源岩中巴二段是最重要的生油层系,主要成因是深湖-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基本达到成熟阶段,局部地区已达到过成熟。同时该段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而苏一段和巴一段烃源岩总体评价为中-差烃源岩,为该地区次要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评价前第三系烃源岩的基础上,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对比,考察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烃源岩生烃指标与邻近坳陷的差异与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下统三套地层是前第三系烃源条件较好的地层,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烃源岩对油气藏的成藏有贡献,Q构造沙一段原油源于白垩系烃源岩,而K构造原油为歧口凹陷成熟度较高的沙三段及中生界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源岩油气理论和“进源找油”思想,创建提出了陆相页岩油“六定”思路(定背景、定源岩、定储层、定区带、定资源、定甜点)勘探流程,剖析其地质特征及与常规勘探流程的显著差异,并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为例进行了论述。按“六定”思路地质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扩张和咸化环境下,半深湖—深湖、滨浅湖—湖湾相区分布广泛,发育了多个斜坡构造带,页岩油形成和聚集背景有利。沙一下亚段暗色泥岩、油页岩、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生烃条件好。受内、外物源共同控制,沙一下亚段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多期重力流沉积粉—细砂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平均厚度为12.7~70.0 m,叠置发育,连片分布,整体呈低孔、特低—超低渗。沙一下亚段源储一体,发育4类源储配置,源储叠合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宽缓斜坡的中—低斜坡区和中斜坡区,纵向上浊积席状砂岩油层与白云岩油层叠置分布,并与高斜坡及裂缝带砂岩常规油藏横向连片。两类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合计中值为5.86×108 t,剩余资源占比大于60%,埋深适中,勘探潜力较大。沙一下亚段已有多口探井钻获工业油流,页岩油富集受构造、微相、成岩共同控制,发育致密砂岩、白云岩2类甜点体和4个甜点段,歧北低斜坡、歧南斜坡、板桥斜坡、歧北中斜坡是歧口凹陷近期勘探的有利甜点区。基于“进源找油”思想提出:需高度重视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贡献和分布研究; 应开拓一些“非常规思维”,探源岩(区)挖潜力、究储层找甜点、常规非常规结合立体综合勘探; 要持续探索和重点攻关页岩油甜点区(段)识别和评价方法技术,解决选区评价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甘肃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极低,基底埋深大,中、下侏罗统较厚,是一个生油潜力较好、储层致密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为中国一个油气勘探新区。全面分析了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油储集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并对其勘探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湖相泥岩、砂砾岩碎屑储集层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总有机碳平均为3.26%,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碎屑岩储集层以原生孔隙为主,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集层;五墩凹陷发育构造、岩性、地层及构造-岩性等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受烃源岩与构造双重控制;中央洼陷带及其周边储集层发育的具有有利构造条件的圈闭是进一步进行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咸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致密油成藏机理,优选湖盆中部华池地区X96井展开全取芯的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色质、干酪根镜检等分析及排烃、成藏等综合地质研究。重点利用这些分析测试资料对X96井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展开详细评价并探讨优质烃源岩在致密油成藏中的作用。X96井长7烃源岩包括油页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等3种类型,其中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平均15.8%),有机质组分以无定形体为主,有机质类型好(Ⅰ型为主),并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属于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生烃量大,强大的体积膨胀作用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排烃动力,排烃作用较强,造成油页岩相对较低的残留沥青“A”转化率、饱和烃/芳烃值与产率指数,排烃效率超过70%。区域上,油页岩稳定分布于长7底部,上覆大范围致密砂岩,源储直接接触。此类广覆式展布的优质烃源岩大范围、高强度的排烃作用为致密油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动力来源,对近源致密油的成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 (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 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 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 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 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 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 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利用薄片、X衍射、微量元素、孢粉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对王46井岩心进行了岩性、古生物及地 球化学等相标志研究,认为该段暗色泥岩为湖盆近边缘相产物,沉积期气候暖热湿润,水质微咸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