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京某铁尾矿库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复垦尾矿库的土地生态安全并揭示复垦尾矿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以位于南京市南郊的某复垦铁尾矿库为研究区,在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Cd、Cr、Cu、As、Hg、Ni和Pb)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该复垦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重金属垂向含量分析。单项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所采集的土壤样品中7种元素含量均超过毗邻区土壤背景值(超标倍数介于0.02~12.71),Cd、Ni和Pb含量超过江苏省背景值(超标倍数介于0.05~11.28),仅有Cd含量略超过国家土壤III级标准(超标倍数介于0.05~0.54)。累积综合污染分析表明,该尾矿库覆土中重金属含量超过毗邻区未受矿业活动影响的背景土壤值,全部属于重度污染。重金属含量纵向分布结果表明,越靠近底部尾矿,重金属含量越高;除Cu和Ni外的5种元素含量均超过毗邻区土壤背景值,表明受底部尾矿的影响,重金属已经逐渐在覆土中累积,并向顶部迁移。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价钒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3种方法结合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存在重金属Cd、Ni、As、Cr、Cu、Zn、Pb含量积累和超标情况,Cd的超标率最大,Ni、As 次之。总体上,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为Ni、As,其它重金属元素贡献较小。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d、Ni为主要生态危害元素,Cd以较高风险为主,Ni为中度风险。该钒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重金属污染的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3.
徐卫娟  陈俊  冯可  陈哲  王杰 《现代矿业》2022,(6):230-233+237
为了研究马鞍山市某已闭库尾矿库附近农田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环境风险,以该尾矿库下游的农田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污染调查与评估。通过采集调查地块内13个地表水样品、34个土壤样品及8种蔬菜样品,分析调查地块内重金属污染状况,并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蔬菜摄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地块内地表灌溉用水和土壤除部分受到酸污染外,所采集到的样品重金属含量均无超标现象;即使土壤和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均合格,但调查地块上生长的蔬菜重金属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超标重金属为Pb、Cd和Cr,且蔬菜对Cd的吸附能力远超其他重金属;通过计算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目标危害系数可知,长期食用调查地块内蔬菜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其主要风险因素是As。因此,应对调查地块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避免附近居民长期食用重金属超标的农作物而损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包头市境内某有色金属尾矿库周边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尾矿库周边共布设44个土壤样品采集点,检测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r、Cd含量。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USEPA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健康风险和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重金属均值含量都高于河套地区背景值,尤其是Pb、Zn、Cd分别是背景值的3.64、2.36、3.25倍。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研究区以Pb、Zn、Cd污染为主,但污染范围较小。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研究区土壤中五种重金属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源解析分析结果为土壤中Pb、Zn、Cd含量主要受尾矿渣的影响,Cu、Cr主要受土壤母质影响,其次为交通运输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某工业园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风险状况,系统采集了园区周边农田15个表层土壤,通过测定土壤的pH及重金属Pb、Cu、Zn、Cd、Cr、Ni,并借助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风险评价指数法等评价方法,进一步揭示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b、Cu、Zn和Cd的平均含量超过了我国农用地风险筛选值,Cd的平均含量甚至超过管制值,该地区土壤已不适合作为农用地用途;距离工业区较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较高,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工业园关系密切;内梅罗综合指数污染法评价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均为重度污染,各金属元素的潜在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Ni>Cr>Zn,其中Cd是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贡献最大的金属元素。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表明,Pb、V和As对人体造成非致癌风险的很显著,As存在很大可能的致癌风险。周边工矿活动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的重金属贡献份额达71.99%,自然源贡献为17.06%。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呈现极高生态风险水平,应当对该区域土壤污染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六盘水市2个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矿区农田土壤Pb、Cd、Hg、Cu的含量最大值均超出了贵州省土壤背景值,Cu的污染最严重,2个矿区的含量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5.54倍和4.12倍;2个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总体上呈现在煤矸石堆放场、矿区洗煤池附近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于远离矿区的外围农田的现象。矿区WJZ和矿区ZS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系数均值由高到低均呈现CuHgPbCdAs的现象,土壤采样点整体的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1.39和0.75,即分别呈现中等污染和无污染的状况;Cu、Pb、Cd元素的来源可能受人为采矿活动的影响,Hg、As元素的来源可能受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淮南某废弃矿区污染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采用潜在因子法,利用危害系数Eit和风险指数RI等定量诊断工具对淮南某重金属污染典型矿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4个区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钙镁化工厂区(C)>建筑垃圾和化工废料混合区(A)>矸石堆放区(B)>矸石与建筑垃圾混合堆放区(D).  相似文献   

8.
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鑫  宁平  唐晓龙  易红宏  周连碧  李凯 《矿冶》2014,23(4):92-96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责任重大,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是建立固体废物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云南新平县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S型或梅花布点随机采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尾矿库周边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该地区,污染最小的元素为铜、汞和铅,污染最严重的元素为铬,且均属于非污染,尾矿库周边监测点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值污染程度属于安全范畴,污染水平属于清洁。但是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对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汞元素属于很强生态危害范畴,Ei值为166.21,其余各元素都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于各采样点,除1,2,3号点属于中等生态危害范畴,其余各点为轻微生态危害。对于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该地区的RI值为207.39,达到中等生态危害。总体来说,云南新平铜尾矿库周边土壤被保护较好,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个别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监测,采取监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冶炼厂周边区域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镉、铅、汞、锌和铜均超过云南背景值和二级标准,且内梅罗综合指数均大于5,说明表层土壤受到重金属镉、铅、汞、锌和铜的重度污染。综合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如按综合指数法依次排序应为:铜汞锌镉铅砷铬。数据统计分析可知,锌与镉在土壤中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汞与锌、镉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该冶炼厂周边村庄与农田土壤中锌和镉的污染可能有相同的来源,而汞也与锌和镉的来源相近,区域内的锌冶炼生产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域农用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从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看,表层土壤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2 049.01,其中镉的贡献率最大,占比约为90.34%,汞的占比约为6.96%,这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镉和汞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清楚认识大冶市古铜矿遗址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通过Arc GIS绘制出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大冶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显著。60个样品中,Cu和Cd分别高达35%和32%的重度污染率,特别是由Cd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严重,35%以上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8%的样品土壤处于重度污染,23%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矿区中心地区高,向外辐射区域逐渐降低,说明矿业活动中采矿粉尘、采矿废水、矿石运输是造成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另外,村民从矿山取回土壤作为农田土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核心矿区土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尾矿库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测定了南京某铁矿区典型铁尾矿库(A、B、C)污染土壤的重金属(Cd、Cr、Cu、As、Ni、Pb)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尾矿库附近土壤中Cd、Pb含量均超出相关标准及背景值,Cd超标率均达100%,除尾矿库C外,Pb超标率也达100%;尾矿库A、B附近土壤中的Ni和As含量超过了毗邻区土壤背景值;尾矿库附近土壤中Cr、Cu含量均相对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2)尾矿库A、B附近土壤以Cd、Pb污染为主,综合污染评价均为重度污染;尾矿库C附近土壤以Cd污染为主,综合污染评价为轻度污染.(3)尾矿库A、B、C附近重金属综合潜在环境风险分别为中等环境风险强度、强环境风险强度及轻微环境风险强度,Cd和Pb的环境影响占据主导.通过污染评价,建议从地貌重塑、土壤基质改良、耐受富集植物选择等方面对尾矿库污染土壤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红土镍尾矿对周边环境的潜在风险,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典型红土镍尾矿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尾矿库及周边环境中尾矿、土壤、地表水、底泥及植被共58个样品,分析了该尾矿库的污染特征及周边环境污染风险,为该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依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ICP-OES) 测定重金属铜、镍、钴、铬等含量;通过测试尾矿库中各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分析其潜在迁移能力。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尾矿库周边土壤的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与我国西北、东北地区硫化镍尾矿中重金属Cu、Ni含量较高不同,该红土镍尾矿及其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为Ni、Co、Cr,Cu含量较小。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各元素残渣态占比高于其他形态,但在个别深度上,Co还原态占比高于残渣态,Co潜在迁移能力大于Ni和Cr。库周边土壤及河流底泥中Ni、Co和Cr超标严重,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平均值达到了严重污染,表明该镍尾矿库周边土壤已经受到了Ni、Co、Cr等重金属的严重威胁。尾矿库附近植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植物中Ni、Co含量超过了生态土壤筛选值中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限值。  相似文献   

13.
安定明 《矿冶工程》2020,40(4):110-113
通过对矿山周边不同层次土壤采样提取,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形态,结果表明,在上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扩散情况较为严重,且多以残渣态为主;根据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形态,对矿山尾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防范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某铀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铀矿山水冶厂、尾矿坝及矿井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实测值为基础数据,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全面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个样地及每个样地的7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污染。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尾矿坝>水冶厂>矿井周边;从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看,Cd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r和Cu。该评价结果可以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史帅航  白甲林  余洋 《金属矿山》2022,51(2):194-200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 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 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 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规律,分析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研究表明:该矿产集采区铅锌矿区、磷 矿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差异;源于矿产资源开采方式、洗选方式、矿区固体废弃物分布、地表径流强度等 诸多因素影响,区内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从上游到下游的迁移规律呈多种类型。 相关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生态环 境监测的工作依据,亦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伊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4个矿区中Cd、Ni、Pb、Cr、Cu和Zn等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伊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有差异,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4个矿区(13、14、17、87区)土壤重金属总体含量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接近。运用地累积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87区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的是Cu,4个矿区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高的是Cu。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郴州市某河道堆存尾砂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尾砂中Cu、Pb、Zn、Mn和As等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分布, 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河道尾砂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Pb、Zn、Cu、Mn和As生物可交换态含量分别为18.66%、6.77%、5.12%、5.00%和0.10%, 说明Pb对生物的可利用性较高, 给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较大, 其他4种元素对生物的可利用性较低, 潜在风险较小。5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高到低排列为:As>Pb>Cu>Mn>Zn, As元素为极强危害等级, Pb元素为很强危害等级, Cu元素为中等危害等级, Mn和Zn元素为轻微危害等级。从生态危害指数来看, As对生态危害指数的贡献最突出, 其次是Pb, 该河道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赣南西华山钨矿开采对周边菜地土壤和蔬菜的影响,采集矿区17个蔬菜地土样和十个品种蔬菜样,运用SPSS软件分析土壤及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以江西省土壤背景值为参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Muller地累积指数法、Han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分别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蔬菜食用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钨矿区菜地土壤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最为严重,9号点位高达21.5 mg/kg。17个点位中有16个为重度污染,评估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镉为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贡献者。蔬菜中镉污染最为严重,饮食摄入风险评估表明,镉致癌风险指数为1.403;对铬、铜、铅、锌四种元素的非致癌风险评估表明:铬非致癌风险指数高达206.01,远远超出美国环保署作出的健康限值,居民通过蔬菜途径摄入的铬和镉对人体健康均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泉州市主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泉州市工业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泉州市主要工业区土壤中Cd、As、Pb、Zn、Cu、Hg、Ni和Cr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这些工业区土壤重金属通过皮肤暴露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以Zn、Cu、Pb污染最为严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土壤重金属非致病风险大小为:Pb> As> Cu> Cr> Cd> Zn> Hg> Ni,均小于致癌风险阚值1,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危害.致癌风险Cd> As,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表明Cd和As不是主要的致癌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