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该文以脱壳超储稻谷(全糙米)为原料,开展了半连续浓醪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研究。在中粮安徽30万t/年半连续燃料乙醇装置上进行了高浓拌料、喷射液化、同步糖化半连续发酵、精馏后制备乙醇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全糙米发酵成熟醪平均酒份达到15.36%vol、平均还原糖含量0.21%、残淀粉含量0.40%、残糊精含量0.55%、酸度8.43 °T、挥发酸含量0.35 g/L。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全大米、全水稻、大米+米糠进行发酵研究,对原料和发酵废醪液进行处理,结合经济效益指标对比,全大米发酵产乙醇酒份最高为13.90%vol、残糖最低为0.21%、发酵废渣中粗蛋白含量最高为47.65%。探讨水稻原料生产酒精的可行性,从而筛选出节省成本,增加效益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两种生产用糖化酶,隆科特糖化酶优于诺维信糖化酶,以木薯为原料发酵成熟醪的残总糖比降低0.27%;以水稻为原料发酵成熟醪的残总糖降低0.15%。通过以上对统计的数据表明,以木薯为原料发酵成熟醪中残淀粉含量比降低0.205%;以水稻为原料发酵成熟醪残淀粉含量降低0.2%。说明山东隆科特淀粉转化率更高。成功筛选更加便宜的隆科特糖化酶,年可降低生产成本5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并对工业化生产中的原料粉碎度、醪液浓度、杂菌的控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残总糖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优化后的工艺进行木薯生料发酵工业化生产酒精,最终发酵周期84小时,成熟醪酒分12.7%(V/V),残还原糖0.15%,残总糖1.93%。  相似文献   

5.
以陈化水稻作为原料,采用大罐间歇发酵方法,进行乙醇发酵罐放大试验,探讨了陈化水稻大罐酒精发酵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大罐间歇发酵,成熟醪酒份可达13.1%vol,残总糖1.56%,残还原糖0.21%。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并对工业化生产中的原料粉碎度、醪液浓度、杂菌的控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和残总糖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优化后的工艺进行木薯生料发酵工业化生产酒精,最终发酵周期84 h,成熟醪酒分12.7 %vol,残还原糖0.15 %,残总糖1.93 %.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菌株MF1001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特性及利用该菌株进行甘蔗糖蜜高浓度酒精发酵的结果,结果表明,20°Bx糖蜜对菌株的酒精发酵没影响,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pH4.0的发酵效果明显优于pH3.80。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用20°Bx糖蜜培养基培养菌株,制备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与55°Bx的糖蜜培养基1:1混合进行中试发酵,发酵48~52h的醪液酒精含量达到了13.3~13.4%(V/V)。发酵结束时醪液可发酵残糖含量为0.64~1.02%。将该菌株用于5万吨规模的甘蔗糖蜜酒精发酵生产,全年生产的成熟醪酒精含量维持在12.5%(V/V)以上,发酵效率维持在91~93%,生产吨酒精的废液排放维持在8吨左右,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经过为期30天共20批次大生产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糖蜜/木薯共混合发酵和纯木薯发酵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添加5%糖蜜的木薯液化醪混合发酵后成熟醪酒份提高0.68%(V/V),均值为12.30%(V/V);添加糖蜜可降低成熟醪粘度约9.77%,均值为204.54m Pa?S,有利于醪液管道输送;而添加糖蜜与否对成熟醪残总糖、挥发酸等指标影响不大,保证酒精发酵持续正常。因此,糖蜜/木薯共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Co60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酒精酵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经Co^60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72h,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为17~%(v/v),残还原糖为0.0137%。Co-158菌;洙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34%,比ADY提高了24.48%,残还原糖含量亦远远低于出发菌株和ADY。  相似文献   

10.
酒精高浓度发酵能够提高发酵醪液含酒分,可以节省酒精蒸馏蒸汽消耗量,减少酒精废醪液排放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日益受到酒精生产企业的重视。目前糖蜜酒精生产发酵含酒分普遍偏低,糖蜜高浓度发酵面临很大困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糖蜜中的灰分和胶体等杂质含量不断增高,会抑制酵母的繁殖和发酵,影响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对糖蜜进行澄清处理是实现糖蜜酒精浓醪发酵的快捷途径,通过对糖蜜快速热澄清处理,得到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与传统糖蜜酸化后发酵酒精相比,发酵含酒分明显提高,发酵成熟醪锤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米酒发酵工艺的创新升级以及大罐发酵的需求,对米酒发酵过程大米熟料与生料预糖化发酵等进行了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后发酵,发酵醪还原糖含量升高至2倍左右,蒸馏液酒精度提升了10.62%,酒精度达到接近峰值的时间提前1~2 d,但是总酸、总酯含量都有所降低;熟料制浆糖化后酒精度进一步提高9.31%,总酯含量提高56.71%,但总酸略有降低;生料粉碎糖化酒精度进一步提升8.61%,但总酯含量相对减少21.47%。生料粉碎糖化发酵节省能源,发酵醪分散均匀、流动性好,在大罐发酵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黄酒厂米浆水、淋饭水和不同品种大米浸米浆水、不同温度浸米浆水进行污染物评估,结果表明米浆水和淋饭水的CODcr较高,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将米浆水循环浸米,将淋饭水添加到发酵醪中,使废水得到回收利用。通过跟踪发酵过程,研究酒醅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群系,结果表明:随着米浆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发酵醪的酸度随之增高,发酵进程加快,酒精含量提高,即在20d醅中酒精含量从第1批的16.5%提高到第5批的17.4%,且米浆水组的酵母数量高于自来水组。此外,加淋饭水组的酵母细胞数量和酒精含量也高于自来水组。这种回用方法有利于酵母繁殖,可以加速发酵进程,提高出酒率。  相似文献   

13.
2-苯乙醇是酱油的特征香气成分,为研究其合成代谢途径并提高其在酱油发酵醪中的含量,从酱油发酵醪分离筛选到1株产2-苯乙醇酵母菌株30-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菌株30-2为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菌株30-2可以在高含盐(18% NaCl)培养基中生长,采用唯一氮源实验证明了菌株30-2主要通过艾氏途径,以苯丙氨酸为底物合成2-苯乙醇。菌株30-2添加至酱油发酵醪可一定程度降低发酵液还原糖含量,2-苯乙醇合成量达到40.95 mg/L,并可以抑制发酵醪产酸,对酱油其他理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外加苯丙氨酸后2-苯乙醇含量进一步提高到对照组的14.7倍;显示出菌株30-2在高盐发酵调味品风味改善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黄酒酿造,大米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常压蒸煮,使淀粉颗粒充分膨胀成米饭,近似完全地成为糊化淀粉(α-淀粉),才利于淀粉酶等酶类的水解和酵母菌的发酵产酒。半生不熟的米饭,极易导致发酵醪和二次发酵板糟的腐败变质,且会严重影响成品黄酒和糟烧白酒的产品质量和对原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黄酒发酵过程中pH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黄酒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受发酵醪组成、pH值、温度、氧气、杂菌污染等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发酵过程pH的变化为:醪液加入发酵罐后酵母细胞生长与繁殖,pH下降;随后酵母代谢产酒精,pH值呈先上升后平稳之势;发酵末期pH值上升。同时发酵过程pH值还会影响酶的活性、酵母菌生长与繁殖和发酵醪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分解或酵母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孙悟)  相似文献   

16.
安琪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使用安琪耐高温酿酒高活性于酵母,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复合酶,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从三角瓶小试,到5t罐中试,取得了一定效果,残还原糖为0.21%,酒分达到13.6%(v/v)。同时证明了在稀醪条件下适当提高发酵温度可加快酵母的产酒,但在浓醪情况下,提高温度会增加乙醇对酵母的毒性,导致出酒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黄酒前酵工序的生物胺生成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改进了生物胺定量检测法,该检测体系准确可靠,样品峰型对称分离度好且缩短了检测时间。分析了前酵工序中主要微生物,氨基酸,发酵醪酸度、糖度、酒精度、p H对生物胺生成的影响。发现前酵工序对成品酒生物胺的影响度为77.67%,第一次开耙阶段生物胺总量增幅最大,达到7.63 mg/L。研究发现主要酿造微生物中乳酸菌总数与生物胺总量成正相关,乳酸菌在搭窝期间生长速率最大,为7.13×106CFU/(m L·h)。在前酵工序中生物胺总量与发酵醪酸度、酒精度、p H呈显著正相关,与糖度呈负相关;前酵过程中主要生物胺与前体氨基酸也呈明显正相关。本研究分析了黄酒前酵中生物胺生成规律,有助于建立降低黄酒生物胺含量的更安全、科学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五粮生料液态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变化,为改进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为原料,采用生料液态发酵法在室温条件下酿造浓香型白酒,先使用5种原料单独发酵16 d后,再混合发酵6 d,考察发酵过程中残糖及乙醇的变化,并将发酵醪液蒸馏,分段取酒,测定产品主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种原料单独发酵的总糖利用率均达90%以上,其中高粱的糖醇转化率最高,达到47.37%。混合发酵后产品实际出酒率为41.16%,所得58°白酒总酸含量为0.38 g/L、总酯含量为1.19 g/L、甲醇含量为0.16 g/L;65°白酒总酸含量为0.31 g/L、总酯含量为1.45 g/L、甲醇含量为0.19 g/L,具有浓香型白酒的酒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酒精、浆水、乳酸、pH值、发酵醪液对霉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低酒精含量50%(v/v)、一定量乳酸、pH值4.0和3.8并不能抑制霉菌生长繁殖。黄酒发酵醪中高密度的乳酸杆菌、发酵产生和积累的乳杆菌素可以抑制霉菌生长,并根据相关研究的报道初步确定了黄酒发酵醪抑制霉菌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