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塬面侵蚀特性,探索塬面保护各项措施布设,为优化治理措施设计提供借鉴。根据陕西黄土高原塬面区水土流失特点,统计调查近期实施的塬面保护项目,分析各项措施的建设难易、成本高低、效果好坏,总结不同措施建设经验,提出塬面保护优选方案。在塬面保护措施中,为解决塬面集中排水冲刷而采取排洪沟、排水竖井、涝池调蓄、沟边埂等多种工程措施,可起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土塬面作为陇东地区人口聚居区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其保护和径流利用对减轻塬面水土流失、防止沟头溯源侵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该区塬面保护和径流利用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该区黄土塬面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生态清洁、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生态休闲的美丽乡村和黄土塬面保护机制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南小河沟流域的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沟整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对策。其特点是:67.4%径流来自塬面,86.3%的泥沙来自沟谷,侵蚀方式是以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对策是:塬面应以控制塬水下塬的措施为主;塬坡主要采取固坡保塬措施,而沟谷则主要是采取抬高侵蚀基准、防止重力侵蚀的措施。这样在塬面、塬坡、沟谷形成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的三道防线,构成较为完善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受水土流失影响,王益区王益塬塬面逐年萎缩,沟岸不断扩张。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从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和塬面径流排导与利用两大类进行措施配置,依次由塬面、塬坡、沟坡、沟道建立四道防线,有效的拦蓄雨水和泥沙,实现沟头不前进,沟岸不扩张,沟床不下切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造成沟进塬退,农田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现状,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抓水保,固沟保塬.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洛川塬是我国黄土高原沟壑区除董子塬外,保存最大且较完整的塬面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塬面不断萎缩,沟头延伸加快,沟道下切严重,造成沟进塬退,农田减少、道路毁坏、村庄搬迁,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村庄道路的安全,同时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活化石"将会严重缩小。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现状以及多年工作实践,提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抓水保,固沟保塬。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和生物措施科学搭配,山、水、林、路、池综合治理,建立塬、坡、沟三道防线,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就地拦蓄,实现"固沟、护坡、保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了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其划分为东部高塬沟壑区等四个水土流失类型区,研究了各区的防治模式;提出了塬面、塬坡和沟头、沟坡等不同侵蚀分区的防治体系及塬面集蓄径流调控体系和综合监管等工程、非工程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8.
晋西太德塬泛指晋西黄土高原沟壑区,其塬面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以水力侵蚀为主,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该区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以“固沟保塬”为核心目标,结合当地乡村振兴、生态及人居环境建设,提出黄土塬区“塬面提质增效、沟头控制径流、沟坡发展旱作梯田、沟底坝滩连地”4道防线;形成晋西太德塬生态综合治理立体防控模式。从而在合理调配水沙关系同时,提高农业农村收入,实现水土保持工程提质增效,为全面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进和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要素基础,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田建民 《陕西水利》2014,(6):155-156
宝鸡峡98km塬边渠道位于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的黄土塬边斜坡,所经之处塬高坡陡,渠道多为半挖半填,过沟高填方多,隐患成群.塬下城镇毗连,人口密集.特别是近十年来,渠道引水方式发生改变,除灌溉蓄库引水外,增加了发电引水,年平均引水天数330天以上,渠道工程安全十分重要.本文针对该渠道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98km塬边渠道综合治理的工程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塬沟壑区产沙驱动力及减沙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4,(5):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上中游绝大部分支流来沙明显减少,但泾河流域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核心地区无明显减沙趋势。以地处董志塬核心区的南小河沟和砚瓦川流域为例,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降雨—产沙关系,以及塬面、坡面和沟谷的产水产沙量,结果表明:塬面径流集中下沟是流域产沙的主要驱动力,尤以庄院和道路径流集中下沟为甚;在塬面面积占流域面积60%以上的完整高塬区,梯田和林草措施的减沙潜力很难超过10%;尽可能减少集中下沟的塬面径流量是遏制该区侵蚀产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中尺度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砚瓦川流域划分为中尺度流域分区治理,项目区上游塬面面积大,交通方便,地下水埋藏较浅,饮水条件较好,以"保塬固沟"为主;项目区中游塬面破碎,交通相对落后,人均土地面积大,塬地少,山坡地多,饮水条件差,以"塬沟兼治"为目标;项目区下游塬面窄小,川台地面积大,人均土地面积较多,交通困难,要在粮食自给的条件下,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对碧口大坝造成严重破坏及不可忽视的缺陷和安全隐患,震后通过分析碧口大坝受损情况,采取坝面裂缝处理、坝面保护、坝基防渗、泄水建筑物加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全面改善了大坝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崆峒区北部塬区属黄土高原沟壑残塬区,地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塬区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是地下水唯一的补充来源.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水量等进一步定量评价和保护,是塬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崆峒区北部塬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针对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出了建议.这对于正确指导该塬区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沟道侵蚀和水土流失使陇东地区支离破碎,部分地段甚至已将塬区瓦解。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取陇东地区残塬面积,再通过计算陇东地区的残塬面积占比,对该地区残塬分布规律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从南向北,残塬面积占比逐渐减小;从中部往两侧,残塬面积占比减小。从高程、黄土厚度、降雨量及植被4个方面分析引起这种残塬分布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高程越高,残塬面积占比越小;②黄土厚度越大,残塬面积占比越大;③降雨不是残塬面积比的影响因素,植被覆盖度与残塬面积比具有正相关性;④黄土厚度与残塬面积比的正相关率为66.7%,即黄土厚度是影响残塬面积分布的主导因素。低厚度低塬占比区是固沟保塬工程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对博山区水功能区水质、入河排污口、内源污染、面源污染、水生态状况、地下水资源现状、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7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工程及非工程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农村水源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农村饮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和管理规划。规划工程措施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农村点源及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水源地管理规划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农村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通过规划方案的试点实施和全面推广实施,以期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寇明蕾 《陕西水利》2013,(1):116-118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的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水源优化选择及水处理方案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陕西渭北塬区村镇供水工程的现状特点着手,对水源及水处理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实例对反渗透法和吸附法处理工艺进行分析说明,认为这两种水处理工艺在村镇供水工程中应用较为合理,认为其可行性较强、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杜敏  穆兴民  何毅 《泥沙研究》2021,46(2):42-46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长期以来的土壤侵蚀导致黄土塬严重破碎,塬区生产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董志塬是现存面积最大的完整塬,马莲河位于董志塬东侧,坝库工程较少,河道输沙基本为自然过程.采用马莲河流域6个水文站1954-2017年实测输沙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流域及塬区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的格局.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太子沟生产大队,位于宝鸡县虢鎮以北的塬边上,北靠二塬坡地,地形北、西、东都高,犹如一个簸箕。塬边有旧式老台阶梯田,村北二塬坡地除有少数几条老塄坎外,絕大多数为自然坡面。大塬到二塬有三条胡同,是徑流汇集下泄的孔道,坡面上有仍在耕种的集流槽,塬边有四条沟,自东向西是状元沟、东沟、西沟、大坡沟(或称苦渠沟),群众对这里自  相似文献   

20.
陇东黄土塬区土质疏松、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头不断前进、塬面逐年萎缩,对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给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对典型的黄土塬区——董志塬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系统总结了固沟保塬实施方案中的治理模式,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评估了火巷沟固沟保塬工程建设的效果。目前董志塬西北塬区固沟保塬治理模式主要有简单填埋型、排水+填埋型、排水+填埋+护坡型、排水+填埋+生态护坡型4种类型,其中排水+填埋+生态护坡型治理模式效果最为明显。火巷沟2000年开始采取简单填埋方式进行治理后,虽然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以来沟头仍在不断侵蚀前进,因此简单填埋工程应配合径流调控等措施,综合防治沟道侵蚀、防止沟头前进。建议厘清沟头前进致灾原因,针对主控因子"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系统的防治体系,做到水不下塬、坡不滑塌、沟不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