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士顿大都会区的情景规划:探索城市未来发展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士顿大都市区城市长期生态研究区(BMA-ULTRA-EX)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正在研究对城市生态系统有影响的社会经济和生物物理领域。波士顿地区正在经历着的城乡结合部的低密度城市扩张(郊区化)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像波士顿这样的中心城市,伴随着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附近的有限的加密开发(致密),一些低收入社区正在面临着经济的衰落。这些社会经济力量竞争过程中的郊区化、致密化和撤资也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影响。通过景观规划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积极主动的做法,将目前建成的土地集中发展,而在边缘郊区保护自然资源,同时在当前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增加绿化并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这种景观规划方法,研究小组利用一个利益相关者驱动的过程,制定出一套4个情景规划方案来探索区域的未来。描述了这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规划过程,并进行初步分析,最后,为其他从事情景规划的景观规划师们总结了项目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导致其典型形态的所有影响因子和相互关联性。换句话说,景观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被人类干预(通常是农民和农业)到一定程度,即成为文化景观,生态系统演变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主要的生态因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景观,尤其在中国,是9 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自然和人类相互的影响之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由此产生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与自然在悠久历史中的相互关系。由于农业必须有定居点的存在,因此典型的文化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系统以及村庄和建筑。更重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文化景观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结果,代表了一种内在的审美价值。经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景观向文化景观的转变不应被看作是对自然或自然景观的破坏,而应被理解为对景观的(重新)塑造。取决于是否适合农业发展,文化景观在21世纪面临的发展趋势包括集约化或彻底遗弃。风景园林的任务即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发展理念,同时考虑文化景观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The Ecosystem Services Partnership (ESP) Conference is one of the highest-level global academic conferences on ecosystem service (ES)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S worldwide, ESP Conference offers an important way to grasp the cutting-edge knowledge for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Currently, E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been integrat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break-out session themes at the 10th ESP Conference related to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each session. It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hot spots from 3 perspectives: multiple landscape types, the application of ES i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ES mapping and modeling.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insights on future interes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ES research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including 1) exploring ES evaluation for multiple landscape types; 2)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rameworks for integrating ES Science into landscape planning; and 3) exploring integrated ES modeling and mapping tools for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
从土地利用规划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以及雨洪管理目标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与行动两个方面梳理了目前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中,土地利用与雨洪过程之间的双向影响机制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对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作用机制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土地利用的雨洪承灾能力评价体系、提升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模式及其关键控制要素体系等亟待构建。基于已有研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雨洪承灾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趋势和未来的研究议题,包括雨洪承灾能力评价、土地利用动态调适机制以及强调评估与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远香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剖析,阐述从大地景观尺度到游人体验尺度的一体化考量设计,并逐个解析以生态先导为设计原则的景观设计手法在远香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生态场景软化城市硬景,使城市与自然共融的景观形态构成远香湖的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园林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回顾了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城市生态园林对于城市生存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城市生态园林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30·60”双碳战略的提出,探索我国城市低碳建设途径刻不容缓。研究证明空间规划是结构性控碳的重要手段。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尚未形成低碳空间规划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的前身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所对应的学科视角出发,选取两学科领域涉及低碳研究的国内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其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比分析两学科在低碳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中的阶段特征及热点异同。提取空间碳计量方法、空间规划要素与碳排放影响关系以及低碳空间规划方法三个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侧重与相应结论的文献比对,基于两学科研究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特征,整合性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低碳规划技术纳入路径与内容衔接关系,为国土空间规划中低碳技术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岛是陆海交界的特殊生态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海岛面临的生态风险日益增加。基于福建省海岛的调查研究,针对海岛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现实背景,以海岛型乡镇为切入点,提出了“生态问题识别—情景预设—情景模拟—动态兼容”的多情景海岛空间规划方法,从而适应不同生态水平的海岛开发利用要求,避免城镇发展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以位于河口的海岛型乡镇——琅岐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修改与调整、规划衔接与传导以及规划弹性与时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保护的多情景动态兼容规划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量大面广的村庄规划问题,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科学理性地指导村庄土地利用,从而协调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成为当下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FLUS模型的理解,针对村庄土地变更的要求进行调整与优化。并通过调整FLUS模型模拟参数,设定村庄发展的四大情景,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FLUS模型的多情景村庄土地利用模拟的方法。并以农业主导型的村庄——凉风垭村为例进行模拟试验,结合村庄现状基本情况和城镇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村庄发展情景,引导村庄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协调好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促进村庄规划走向精准与智慧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土地开垦将荷兰部分自然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20世纪,在不断出台的一系列的土地整理政策的指导下,荷兰的乡村景观开始发生演变,从丰产的景观,过渡到农业、休闲和自然保护平衡发展,再到注重"新自然"的创造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二战"之后,乡村景观规划在乡村景观的重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使得荷兰乡村景观表现出功能性、可读性和生态性的特征。20个国家景观区域的确立将保持荷兰的景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荷兰土地十分紧缺,多维的规划和利用昂贵的土地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荷兰高柏伙伴公司通过"多维景观规划" 的设计哲学,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景观.他们并不单纯局限于土地的高效功能规划,同时还关注于多样化、人性化、文化延续、可持续发展、人工与自然和谐等多维景观层面. 相似文献
17.
用途是土地利用的要素,控制用途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市场经济下土地用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相应地也给我国传统的用途控制带来很多问题。论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回溯西方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探讨市场经济下控制用途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为我国的用途控制提供思路。论文总结出妨害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土地利用规划应在排除妨害的基础上建构具有灵活性的用途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与片面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持编制的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的4个风景地的规划实例,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行动规划等各个规划层面积极探索,希望在风景规划中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9.
Janet Coveney 《Urban Policy and Research》2013,31(4):208-216
Threats to national parks from development outside their boundaries are increasing especially on the urban fring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reats in Victoria and the USA. It looks at what has been done so far by town planners in Victoria to combat these threats.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the use of siting and design guidelines, conservation covenants and agreements, zoning controls and the role of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legislation are discussed. The article goes on to suggest what could be done. I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buffer zones around parks in which the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would become a statutory referral authority. The problems of defining the buffer zone and administering it are also discussed. The author calls for more co-operation betwee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reduce these threats. How America handles these threats is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20.
美国各州的规划体系差异较大。俄勒冈州的土地利用立法与规划、管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系统既在行政体系中自上向下推行,又在司法体系中获得法定权威和受到严格监督。俄勒冈州独特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运行、演进近40年,其经验在美国规划界被认为是严格保护资源用地、控制城市蔓延的典范。该体系的建立初衷是保护资源用地,因此本文以资源用地保护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俄勒冈州建立在州司法体系基础上的土地利用策略与规划方法,希望对中国在敏感资源用地保护和规划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