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串列加速器加速的粒子种类繁多,束流强度变化很大(可相差五、六个量级),而能量稳定度可达万分之几。这主要是由于电晕针稳压系统用对数放大代替了静电加速器电晕针稳压系统的线性放大,克服了误差信号与束流强度有关的缺点,大大地压缩了动态范围。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特别在加速各种重粒子、弱束流情况下对能量稳定有很大意义。因而对串列加速器电晕针稳压系统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但串列加速器尚未建成,故在ЭГ-2.5静电加速器上作模拟实验研究,并为ЭГ-2.5静电加速器在小束流下稳定运行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北京大学EN串列静电加速器近两年来的维护运行情况.包括加速器工作在较高端电压时的稳定运行条件,其中分压电阻阻值的稳定性及绝缘可靠性和绝缘气体的干燥程度是影响加速器在较高的端电压下稳定运行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气体剥离压缩循环系统对束流电荷态分布及束流传输的影响,它的使用使得中、高电荷态的离子束成倍增加,提高了束流的传输效率.另外,对小流强离子束进行积分测量的实验研究表明,PIN半导体探测器可用于流强小于0.01 nA的离子束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辐射加工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小功率的电子静电加速器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工业生产,并要求加速器长期稳定运行。为此,于85年初,在我们的加速器上装上了由上海原子核所研制成功的稳压仪,到目前为止,加速器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HI-13串列加速器的第二剥离器系统,是提高加速离子能量的显现实、投资少和见效快的技术方案。文章介绍了第二剥离器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关键,并给出了系统性能和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2×2MV 串列静电加速器于1986年研制成功,本文介绍对该加速器周围工作场所的照射量率分布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6.
原子核是主要由短程相互作用制约的量子复杂多体系统,储存着宇宙间绝大部分可见的质量和能量。对原子核的研究,近百年来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地位与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过去几十年,短寿命放射性原子核的奇特结构现象不断被揭示,打破了人们对原子核结构的经典认知,开启了不稳定核(放射性核)结构研究的新领域。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在过去30多年为我国低能核物理实验提供了基础平台。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团队长期以来发展特色实验设备,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上完成了系列核物理实验,在原子核奇特结构研究中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本文将介绍团队基于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开展的几项代表性工作,如基于在束γ谱学的A=70质量区Ge同位素形状演化研究,基于直接核反应实验的轻丰中子核集团结构研究,以及基于北京放射性束装置发展的共线激光谱设备和首次在线激光核谱实验等。  相似文献   

7.
一台美国国家静电公司(NEC)制造的、端电压为3MV的9SDH-2型串列加速器于1987年在复旦大学安装并投入运行。本文叙述了机器本身以及在第一年运转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加速器建立了三条束流管线:一条是超高真空靶室系统,用它已进行了Al(100)清洁表面的研究;另一条是微米束系统,已能提供2μm的质子束;第三条为通用束线,已用它研究了~(56)Fe的核共振对KX射线产额的影响。目前,在该束线上还进行离子束分析,如用8.8MeV He~(++)进行高Tc超导体非卢瑟福散射实验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北京大学在中子物理方面依托4.5MV静电加速器进行的有关实验与理论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根据HI-13串列加速器头部电压控制的实际需要设计了PID控制参数模糊化计算方法,实时获得了头部电压PID控制参数,并根据控制参数计算得出实际的头部电压控制量。根据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HI-13串列加速器头部电压稳压计算机控制模块,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的HI-13串列加速器头部电压控制过程具有控制精度高、更快达到稳态的优点,可改善HI-13串列加速器高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台2×2MV 串列静电加速器在加速质子和氘时的辐射场的监测结果,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气压静电加速器的能量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稳压电路的性能,包括电路的设计和参数的选择。通常采用从分析器出口狭缝的上、下板取束流信号,经差分放大之后去控制电晕三极管的电晕电流来达到稳压,因此必须有束流通过狭缝才能稳压。可是在调束时束流波动很大或突然消失,出口狭缝处常常没有讯号,此时加速器只处于自然稳定状态之下,极易造成高压放电(击穿),这种击穿具有破坏性,使以后可能达不到原先能量,影响实验。这对加速器的安全是威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双控稳压及高压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CTFEL)的直线加速器由两个4-cell超导加速腔构成,每个加速腔的激励由1套基于感应输出管(IOT)放大器的L波段微波功率源(25 kW)提供。本文介绍了微波功率源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调试过程,以及微波功率源在功率耦合器老炼平台和超导直线加速器上的一些实验结果。微波功率源安装调试后工作稳定,两套微波功率源的主要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超导直线加速器的幅值稳定度和相位稳定度分别为0.04%和0.08°,优于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剂量测定的技术方法,在测量方法上采取实测与蒙特卡洛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辐射剂量测定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用化学剂量计建立电子束吸收能量测量的方法;用平板电离室建立电子束表面剂量、电子束吸收剂量率测量的方法;用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建立电子束辐照均匀性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天体物理研究组在HI-13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建成了我国首条低能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产生了从6He到22Na等11种放射性核束,利用这些放射性束流通过测量逆运动学转移反应开展了一系列核天体物理重要反应的研究,另外还通过厚靶实验方法和电荷交换反应开展了天体物理相关重要核结构信息的研究。在串列加速器Q3D磁谱仪上,利用稳定束测量了许多单核子转移和α基团转移的角分布,基于渐进归一化系数(Asymptotic Normalization Coefficient,ANC)或谱因子方法得到了一系列天体物理关键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为元素丰度、天体模型等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凸度仪对探测器响应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高压充气电离室探测器,电离室内电场分布是决定其响应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有限元电场模拟软件ElecNet对凸度仪电离室内部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压充气电离室电场分布对其输出波形信号的影响,解释了出现“拖尾”现象的机理,为凸度仪电离室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郝魁红  王化祥  赵迎春 《核技术》2007,30(5):459-462
通过分析CdZnTe半导体射线探测器的性能,并考虑到电荷灵敏放大器的噪声特性,设计了用于便携式探测器中的低噪声小尺寸电荷灵敏放大器.在常温下,3mm×7mm×3mm的CdZnTe探测器与小尺寸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探测系统对于241Am d的59.5keVγ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4.38%.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Monte Carlo粒子输运计算程序SuperMC,计算了四种含硼聚乙烯(B-PE)结构缝隙对两种谱中子的衰减倍数。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结构缝隙对中子屏蔽性能的影响,统一与相同厚度无缝隙材料相比得到中子衰减倍数相对减小量,并在相同条件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厚度6 cm的B-PE材料,斜缝结构的快中子衰减倍数相对减小量为直缝结构的1/8,斜缝结构的慢化中子衰减倍数相对减小量为直缝结构的1/3,斜缝结构对中子屏蔽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Eclipse平台的新一代加速器软件开发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clipse平台对通用加速器应用软件进行标准化开发,是国际上加速器应用软件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分析了SNS实验室开发的XAL加速器软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Eclipse插件的加速器软件开发框架,并对XAL的一些工具软件进行了改造,将其以插件的形式移植到Eclipse平台上,从而增强了该软件的通用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强流重离子加速装置(HIAF)对电源控制器多版本兼容和高精度控制性能的要求,研发了1套基于串行收发器的加速器电源数字控制器(APSDC)。该控制器采用基于总线互联的模块化设计架构,在保证加速器电源数字控制器高精度控制性能的前提下,兼具多版本兼容能力。设计了1套基于串行收发器的高速同步数据总线(HSB)用于数字控制器子板间数据通信,总线带宽达2 Gbps,且板间数据同步误差低于1 ns。电源上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APSDC各项设计指标符合HIAF对电源的高精度控制及其他关键性能的技术要求,并具备较强的系统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