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城是未来上海的必然出路,上海新城发展从最初卫星城的提出算起历经了80余年的变革,但至今没有发展成为能够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反磁力中心"。通过对中心城以及松江新城的调研发现,制约新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问题。因此,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新城建设是新城得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基于能源、土地、环境发展战略的思考,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现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基于对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冲突的探讨,将霍州作为例证,从城市发展方向、建设用地布局与绿地系统等几方面的具体冲突入手,探讨了协调途径。包括溯源城市传统聚落选址,推敲城市发展方向;保留廊道,补充冲突的建设用地;调整道路保证大型斑块的完整性;绿地建设结合EI,增加水系廊道。  相似文献   

3.
李俊峰  刘佳 《华中建筑》2010,28(3):27-29
为实现精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前沿理念,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由灰色向绿色的转型,为我国建构及完善绿色基础设施系统添砖加瓦,达到"水、绿、人、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能够发挥出强大的集雨型功能。以迁安市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为研究对象,以汇水区划分、空间布局策略、径流控制级别、径流控制功能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田野调查和教学研讨等研究方法,梳理了京津冀地区由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主要载体的集雨型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归纳了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绿地系统集雨功能的补充作用;结合专家访谈和课堂授课反馈信息,总结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与偏差。以此来探讨符合京津冀地区城市实际情况的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策略,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熊向宁  张翼峰  徐剑 《规划师》2007,23(7):49-53
武汉东西湖金山大道沿线概念规划方案征集的四套方案在丰富规划理念、活跃规划思想、创新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带来了启示:城市道路交通空间应具有和谐性,沿线建筑应体现美学性,道路景观设计应具有系统性,沿线社会文化应具有延续性,并应体现步行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litics of infrastructure in the evolving socio-spatial landscape of what we call the “in-between city,” that part of the urban region that is perceived as not quite traditional city and not quite traditional suburb (Sieverts, 2003). We posit that this new urban landscape which surrounds urban region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s the remarkable new urban morphology where a large part of metropolitan populations live, work and play. While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on the winning economic clusters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devastated industrial structures of the loser regions, little light has been shed on the urban zones in-between. This paper deals specifically with these z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ssibility issues around urban infrastructures, in particular transportation. It is argued that only a combined understanding of scaled and topological approaches allow us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olitics of urban infrastructures in the in-between city. Conceptually, we outline the defi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ew landscape with a particular view towards urban Canada. Applying these concepts to a North American city, Toronto, Canada, we look specifically at the 85 sq km around York University, an area that straddles the lin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uburb and the inner city.  相似文献   

7.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不同于传统的保护战略,它是将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规划以及精明增长等一系列理念融入于生态保护方法之中。本文基于GI作为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研究,选取美国马里兰州的GI的规划与评价以及香港的GI的设计和实施作为典型案例,在GI的研究尺度、对象、问题、目的、指导原则、结构和形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尝试提出国内其他地区、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发展主题下的GI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人们更加探求和追寻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了连通城市生态网络,建立人性化的绿色步行游憩通道,对城市绿色空间环境进行改善,绿道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绿道的理论,初步探讨出绿道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绿道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为绿道在国内更具体的实际应用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雨水管理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策略和实施进行阐述,指出费城以生态网络作为多样化的雨水基础设施载体,将雨水基础设施与城市需求和功能相融合,使用\"绿色英亩\"作为量化的建设标准,基于建筑用地总面积及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收取雨洪管理服务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些年在道路规划的早期阶段导入了公众参与机制。本文介绍了日本参与型道路规划的制度化过程和规划体系;以横滨环状高速西北线为例详细阐述了道路规划构想阶段的公众参与程序和参与方式,并分析其制度和程序上的先进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启示。日本在参与型规划的制度化过程、道路规划阶段的详细划分、第三者机构的设置、信息的充分公开、公众意见的采纳,以及多种参与方式的组合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新审视了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小汽车与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优劣做了对比研究,分析了目前自行车交通逐渐受迫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建立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实施措施,强调了自行车交通在建立绿色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间结构、洪涝统筹治水体系和功能复合的用地布局等角度探讨了构建和谐“人水城”关系的规划解决方案,以动态发展的全过程视角制定目标,多专业、多角度、多手段制定治水方略,推进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绿色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依据数据中心的特征,提出了以绿色建筑为基础的“广义绿色数据中心”和以绿色IT及其范围的延伸为基础的“狭义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并认为“取得最大的能源效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是绿色数据中心的基本特征。绿色数据中心的实现涉及技术实现和产品实现,包含了从器件、设备、设施、软件、场地、建筑、环境、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论述了绿色数据中心的主要推动因素和现行国内在实现绿色数据中心所需要认识解决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是一种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视、听、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并在对虚拟现实软件MultiGen Cireator和Vega的三维建模技术、LynX图形界面与API函数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中,建立虚拟道路交通系统,并利用Vega声音仿真模块加入了声音效果.经仿真试验,该系统在一般配置的计算机上可以流畅的运行,满足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由来、演变、作用,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并阐述了识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标准、方法与设定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保护优先权,旨在通过引入绿色基础设施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给予预测。文章也强调了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土地的精明保护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城市道路交通量空间分布呈现中心区高负荷,依次向外围递减,过江交通高负荷,并以橘子洲大桥和银盆岭大桥为中心沿湘江向南北依次递减。芙蓉路作为市区惟一贯通的纵向主干道,集过境、进出及内部集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本文针对芙蓉中路的交通状况展开全面的调查,试图找出造成芙蓉中路拥堵不畅的关键因素,即诊断出芙蓉中路“道路血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城市道路破路、占道施工管理 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如何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破路、占道施工管理问题,就必须认真分析成因,并从中找到加强管理和根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在国际可持续性政策和规划中扮演着基础的角色.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话题越来越关注城市,特别是如何在众多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前提下,使城市变得更加可持续.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公益和绿色基础设施息息相关.这种局势给风景园林师带来了特殊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因为他们具备了有关环...  相似文献   

19.
绿色基础设施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而提出的解决策略,并伴随着城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广东省建设理想城市的目标,提出了改善城市绿色基础设的策略。通过阐述广东省城市面临的众多环境问题如污染、雨洪灾害、绿地建设不完善等,并分析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和结构,借鉴国外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成功案例,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利用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将会在世界各个领域以不同的速度发生,而且主要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作者基于“城市的成功或失败将决定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文章中讨论了以下4个方面:城市动态的类型学;将蔓生的城市作为城市实验室(以上海为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以及在绿道和绿色基础设施中实现监控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文章强调了当代城市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