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猕猴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与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猕猴桃果实中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共获得8 种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出7 种化合物,分别为:新绿原酸(化合物1)、咖啡酸-3-O-葡萄糖苷(化合物2)、2-O-咖啡酰基苏糖酸(化合物3)、表儿茶素(化合物5)、原花青素C1(化合物6)、Malaxinic acid(化合物7)、槲皮苷(化合物8)。化合物4经初步推测为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化合物2、5、6、7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都有清除效果,清除能力排序为:原花青素C1>表儿茶素>咖啡酸-3-O-葡萄糖苷>Malaxinic acid。  相似文献   

2.
从冬季贮存甜瓜的腐烂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对其类型进行检测分析。利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和溶菌肉汤(LB)培养基培养,依据微生物形态特性,真菌的26S rRNA 序列和细菌的16S rRNA 序列比对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共分离到22 株菌种,其中真菌13 株:包括青霉2 株、链格孢4 株、白地霉4 株、酵母3 株(梅奇氏酵母2 株、毕赤酵母1 株);细菌9 株:包括沙雷氏菌5 株,丁香菌1 株,克雷伯菌、肠杆菌和芽孢杆菌各1 株。根据26S rRNA D1/D2 区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两株酵母菌121 和122 可能是梅奇氏酵母属潜在的新种。青霉和链铬孢是甜瓜腐烂致病菌,白地霉和沙雷氏菌是人体致病菌,表明目前甜瓜贮存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褪黑素对其的控制效果。以自然发病的‘东红’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依据真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浓度(0、100、300和500μmol/L)褪黑素对分离得到的两株病原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东红’猕猴桃贮藏期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褪黑素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均能显著抑制这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0.05)。在培养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对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22%和63.34%;同时,褪黑素对损伤接种下软腐病病斑的扩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损伤接种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处理后接种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果实病斑直径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7.40%、45.50%。由此可见,褪黑素对‘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优质自然发酵猕猴桃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香酵母E 36 ,经鉴定为膜醭假丝酵母Can didapelliculosa .研究了该菌在麦芽汁中的生长特性 ,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32℃ ,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 9℃和 4 1.5℃ ;最适生长 pH为 5.4 ,最低和最高生长 pH分别为 2 .0和 12 .0 .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适用于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优势野生酵母菌,该研究通过平板划线、WL实验室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类、形态观察及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分离自野生猕猴桃果肉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并利用发酵性能试验进行酒精度、低pH、糖 度和温度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湘西野生猕猴桃果肉中酵母菌JM1、JM11和JM12具有较好的发酵能力,鉴定菌株JM1可能为克鲁 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或和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菌株JM11和JM12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 菌株JM11具有耐受酒精度12%vol、pH 2.5、糖浓度350 g/L、高温(37 ℃)的酿酒特性,可作为野生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专用菌种或选育 野生猕猴桃专用菌种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醋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腐烂的水果为材料,通过富集、分离纯化、产酸鉴定、初筛、复筛、菌属鉴定等得到4株产酸较高菌株(8,13,15,16).对这4株优势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为醋酸杆菌属.并且对上述产酸高菌株进行氧化乙醇能力试验,得出菌株在酒精含量为7%时产酸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小白杏软腐病腐烂组织中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菌,并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小白杏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曲霉属(Aspergillus)、白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8.
李佩琪  江山  戴群  卫蔚  林洁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9):146-153
目的:猕猴桃和青菜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因病原菌导致腐烂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其病原菌的种类和特性对病原菌的防治十分必要。方法:本研究通过致病性鉴定、形态学鉴定及ITS鉴定从发病猕猴桃及青菜中分离得到病原真菌,并且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探究。结果:从发病猕猴桃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病原真菌,经鉴定为壳囊孢属Cytospora sp.、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加州灰霉菌Botrytis californica和盖姆斯木霉Trichoderma gamsii。从发病青菜中分离纯化得到3株病原真菌,经鉴定为圆形镰刀菌Fusarium circinatum、枝孢梭菌Cladosporium angustiterminale和加州灰霉菌Botrytis californica。壳囊孢属在10~28 ℃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余6株病原真菌在4~30 ℃范围内均可生长,并且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 ℃。除枝孢梭菌外,其余6株病原真菌的的最适pH在6~8之间。枝孢梭菌的耐酸性较强,其最适pH可能在4以下。壳囊孢属在pH为4~9范围内均可以生长,其余6株病原真菌在pH为4~10范围内均可以生长。结论:经致病性鉴定后,发现这7株真菌均可对应地引起猕猴桃和青菜腐烂,而其中的加州灰霉菌Botrytis californica可同时引起猕猴桃和青菜的腐烂。波兰青霉、加州灰霉菌、盖姆斯木霉和枝孢梭菌在4 ℃情况下均可以生长,说明冰箱冷藏的温度并不能防止这些病原菌侵染蔬果。本文为猕猴桃及青菜病原真菌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山西省甜樱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原菌,本文对低温贮藏过程中发生腐烂的甜樱桃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形态学基础上,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获得的2株病原真菌YTA、YTB进行鉴定。YTA和YTB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测序所得的基因序列与NCBI的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确定甜樱桃病原菌的生物学分类。结果表明:病原菌YTA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YTB为葡萄孢属(Botrytis sp.),将其重新回接到甜樱桃上,均能引起甜樱桃腐烂。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葡萄孢属(Botrytis sp.)均是造成山西省甜樱桃采后腐烂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泰安市奶牛乳腺炎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泰安奶牛场进行了奶牛乳腺炎调查并对17头患有急性乳腺炎奶牛的43个乳区43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6种致病菌,其中,酵母菌最多,占30.23%。  相似文献   

11.
植物内生真菌生活环境特殊、种类多,通过大量的分离和筛选得到有价值的内生真菌,可以为新型天然产物的获得提供更丰富的来源。本实验随机采摘了12种植物,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有选择性地分离纯化得到了18株内生真菌,通过28S r 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18株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18株内生真菌主要属于Cladosporium,Paramicrothyrium,Mycosphaerella,Colletotrichum,Corynespora,Sarocladium,Guignardia,Phoma,Pseudocercospora,Collembolispora,Alternaria,Glomerella等属,说明了植物内生真菌的丰富多样性。得到的18株内生真菌中有3株不常见真菌和一株新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固载Cl O2保鲜剂对米良猕猴桃腐败菌的抑菌效果,通过PDA平板培养法从米良猕猴桃病害组织中分离腐败菌,运用有伤和无伤接种法筛选最强致病力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考察固载Cl O2保鲜剂对最强致病力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从米良猕猴桃病害组织中分离出的7种腐败菌中,有3种致病力最强的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茎点菌属(Phoma sp.)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常温下固载Cl O2保鲜剂对3株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但都不能完全抑制菌种的生长,抑制活性交链孢霉属>漆斑菌属>茎点菌属;2℃下固载Cl O2保鲜剂几乎能使3株菌株完全受到抑制。结果表明,固载Cl O2对米良猕猴桃腐败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作为米良猕猴桃的保鲜剂用于降低腐败率。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研究了不同壳聚糖复合膜和不同剂量辐照保鲜技术对贵长猕猴桃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膜在短期内保鲜效果较好;辐照处理在储藏初期会加速样品软化,更适合猕猴桃的长期储存。其中3 kGy剂量的辐照处理的贵长猕猴桃在储藏60 d时硬度为16.67 N,可滴定酸含量为1.65%,维生素C(VC)含量为14.57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70%,质量损失为10.72%;储藏200 d时,烂果率28%,皱缩率34%,均低于空白样品。能够有效的防止猕猴桃腐败病变,延长储藏时间。猕猴桃在储藏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保鲜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茅台地区酱香型酒糟中分离筛选出4株耐高温真菌M1、M4、M5以及M6。对各菌株的降解特性研究表明:菌株M4有一定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能力;菌株M5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55 ℃时其Hc值能达到3.21,有一定的淀粉分解能力;菌株M1、M6有一定的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分解能力。通过筛选菌株的细胞形态、菌落形态、ITS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M1是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菌株M4是嗜热篮状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菌株M5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M6是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采集新鲜的金莲花植株,在确定了该植株内生菌分离的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后,对其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分析菌落表面形态,从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其中叶中4株,茎中1株,根中1株,并用乳酸酚棉兰液染色镜检观察,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青霉属(Pinicielium)。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赊店老酒大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获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老酒大曲样品中共计分离得到45株酵母菌和103株霉菌。共鉴定出6株酵母菌,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及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酵母的优势菌属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相对含量71%)、光滑假丝酵母属(Candida glabrata)(相对含量11%)。共鉴定出4个霉菌属,分别为根霉属(Rhizopus)、横梗霉属(Lichtheimia)、曲霉属(Aspergillus)和毛霉属(Mucor);霉菌的优势菌属为根霉属(Rhizopus)(相对含量37%)、横梗霉属(Lichtheimia)(相对含量33%)。  相似文献   

17.
将1份来自广东省韶关市仓储霉变稻米的稀释液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获得菌株的产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能力进行检测,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产毒素菌鉴定,并对其产STC菌株的产毒条件(培养基、培养天数、培养温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稻米中共分离到9种菌,其中Aspergillus jensenii可代谢合成STC,其最佳产毒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且在培养的第28天含量达到最大。该研究可为我国针对性的防控粮食中产毒性真菌污染提供基础性实验菌株,同时也有利于STC生物合成、代谢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周凤  张弘弛  刘瑞  安志鹏 《食品科技》2012,(1):22-25,28
目的:分离和鉴定恒山黄芪的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假丝酵母和青霉为指示菌对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实验。结果:从恒山黄芪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菌株49株,经分类鉴定,分属于3目、6科、17属。49株内生真菌中有33株菌至少能抑制1种指示菌,占总菌数的67.35%。结论:恒山黄芪内生真菌种类多样,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离鉴定望谟县火龙果病原菌, 并探究百里酚对其的抑菌效果。方法 通过组织分离法、科赫法则、形态学结合ITS序列分析, 确定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通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探究百里酚对病原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结果 引起火龙果软腐病病原菌为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fujikuroi, F. fujikuroi)和弓形镰刀菌(Fusarium arcuatisporum, F. arcuatisporum)。体外实验表明, 两株病原菌对百里酚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其抑菌率呈剂量浓度依赖效应。百里酚对致病菌F. fujikuroi和F. arcuatisporum的抑制率分别达92.15%和92.42%, 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 EC50)分别为0.2005 mg/mL和0.1560 mg/mL。PI染色发现, 百里酚通过破坏菌丝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发挥其抑菌作用, 使得百里酚处理后菌丝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百里酚能较好地抑制火龙果2株病原菌的菌丝生长, 抑制火龙果软腐病发生, 可为火龙果病害防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