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海平面变化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的灰泥丘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烃源岩之一。沉积相研究及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地区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根据3期海平面变化特点将良里塔格组划分为3个层序。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与海平面变化有如下关系:①层序1中的烃源岩只发育在第1期海平面上升最大时期,即密集段;②层序2中的烃源岩形成于第2期海平面上升期与下降早期,即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下部;③层序3中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第3期海平面上升初期,即海侵体系域的下部。沉积相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烃源岩非均质性具有控制作用,台地边缘灰泥丘相中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优质生油岩分别赋存于丘间洼地、层状灰泥丘和层状生物灰泥丘亚相中,块状灰泥丘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海侵速率影响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快速的海平面上升易使台地边缘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基于露头、岩心、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对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岩相古地理及生物礁滩发育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1)石牛栏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下部发育海侵体系域,上部发育高位体系域;(2)石牛栏组可划分为三角洲、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缓坡和陆棚相沉积;在层序格架内,编制岩相古地理图,台地边缘浅滩和生物礁相主要发育在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层序SQ2,岩性主要为生物礁灰岩和生屑灰岩;(3)研究区主要发育3期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第一期为层序SQ1高位体系域,第二期为层序SQ2海侵体系域中下部,第三期为层序SQ2高位体系域中上部,其中第二期发育规模最大;(4)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升降、古隆起和陆源碎屑物质输入共同控制,海平面升降控制生物礁滩纵向上发育厚度及向台缘迁移。黔中古隆起抬升使海岸线向北迁移,从而迫使生物向北迁移,雪峰古隆起提供的陆源碎屑物质造成生物逃亡或死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礁滩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的岩石学特征,颗粒滩体的沉积特征、垂向组合和分布规律等,并探讨了颗粒滩发育的主控因素与良里塔格组颗粒滩发育储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一间房组为浅水宽缓台地,垂向上发育厚层颗粒滩和生物礁,颗粒滩体呈连片状分布,点礁分散于缓坡高能带,沉积微相主要为内碎屑滩、藻粒滩、生屑滩和鲕粒滩等;良里塔格组为弱镶边型台地,垂向上发育中厚层颗粒滩和生物礁丘,颗粒滩体呈片状分布于台缘洼地中,环绕古隆起呈环带状展布,沉积微相主要为内碎屑滩、藻粒滩、生屑滩、鲕粒滩和核形石滩等。颗粒滩体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相对变化、水体能量和古地貌影响,良里塔格组颗粒滩的发育规模虽不如一间房组,但其台缘带的颗粒滩仍可发育良好储层,为塔北地区潜在的油气储层段。  相似文献   

4.
中2井为塔中南坡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第一口探井,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礁滩组合序列建立及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的解析,对于探明该区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中2井良里塔格组垂向上整体表现为7个中—高能粒屑滩与礁丘、灰泥丘,夹薄层滩间的沉积旋回,整体沉积能量较高;发育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粒屑滩(组合A),滩间→粒屑滩→灰泥丘→粒屑滩(组合B),滩间→粒屑滩→礁丘→粒屑滩(组合C),滩间→粒屑滩(组合D)4种典型的礁滩微相组合序列模式,以组合B和组合D为主。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与北坡东段相似,为一典型的沉积陡坡型台地边缘,但其台缘带更宽,为4~6 km,台缘内带礁滩相展布范围大;中2井位于台缘与前缘斜坡的相变部位,礁前或台缘上紧邻台缘斜坡的位置,单个礁/丘发育规模较小,造礁生物破碎较严重,礁(丘)滩相主体位于中2井靠台缘内带一侧,建议后期勘探应转向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5.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 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 的高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 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进一步研究了 涪陵地区层序格架内长兴组沉积相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层序演化的角度研究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时期涪陵地区礁滩体不发育,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礁滩体较发育;上部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礁滩体均有发育,TST时期礁滩体的发育规模明显小于HST 时期的礁滩体规模。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对塔中地区晚奥陶世沉积层序、体系域及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可以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同时建立了研究区晚奥陶世海平面变化曲线;②层序O3l1和O3l2发育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没有低位体系域的沉积记录,而层序O3l3仅发育海侵体系域,称之为海侵层序;③沉积记录对海平面的响应关系表明,塔中凸起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是一个淹没事件,有利储集相带礁滩复合体主要位于海侵体系域的底部和高位体系域的上部,而烃源岩在层序格架内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内;④钍和钾的移动平均曲线的高值与烃源岩有机碳总量的高值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快捷、完整地指示烃源岩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层序地层格架下礁滩体的沉积发育规律,通过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钻测井资料解析、单连井剖面解剖等技术方法,对良里塔格组的礁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礁滩体发育的沉积亚相主要为生物骨架礁、灰泥丘、粒屑滩和滩间海;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sq1、sq2、sq3层序主要发育灰泥丘和粒屑滩及其复合体,sq4、sq5、sq6层序普遍发育以礁核为主的高能环境礁滩相沉积,sq7、sq8层序主要发育滩间海;在高频层序格架中,微地貌和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了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短暂的构造稳定期和适度的海平面上升期是礁的主要生长期,礁滩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中,在纵向演化上由内带向外带迁移;晚期发育的礁滩体具有较明显的前积作用,在四级层序格架控制下由台内缓坡向台缘高处迁移。  相似文献   

8.
川东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控储层的形成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川东长兴期生物礁有五类:台隆及台坪点礁,台缘礁,台缘礁后点礁,近局限海点礁。典型点礁的形成与二叠纪末地壳颤动有关,造成袋岩式礁核带与间歇滩带相间旋回。相带选择性多期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造成礁间歇滩及礁翼等储层。  相似文献   

9.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黔桂二叠系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黔桂二叠纪的5种不同类型盆地有不同的层序充填,因此,其油气前景也不相同。总体而言,海侵体系域、凝缩层、台盆和盆地的高水位、低水位体系域以及混合台地和孤台高水位体系域上部含煤岩系是重要的烃源层。上述层序也是重要盖区,其中以海侵体系域最为重要。有利储集体及相应的潜在圈闭主要包括:(1)低水位体系域中盆底扇-斜坡扇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冲积扇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进积复合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及混屑浊积岩等;(2)海侵体系域中的障壁滩砂体、滨岸砂体、河口湾砂体、潮控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滞留型陆棚砂体、海侵型生物丘礁组合、火山碎屑浊积岩等;(3)高水位体系域中的河控、浪控三角洲砂体、冲积扇-河道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陆屑滩坝砂体、碳酸盐滩坝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重力流沉积、白云岩等;(4)与界面有关的古岩溶储集体。  相似文献   

11.
卡塔克隆起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为大型碳酸盐岩孤立台地。通过地震地质解剖并结合钻、测井成果,其南、北坡的地震相—沉积相模式可划分为陆棚—盆地→台缘斜坡→台地边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在台地边缘区可识别出生物礁、粒屑滩和礁间洼地亚相,礁滩体具有纵向多个叠置"塔式"结构、横向退积—加积迁移特点,表明海平面升降控制了礁滩体的阶段性生长。采用模式识别、古地貌识别、属性识别等多种方法可进一步圈定礁滩体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认为,北坡西部为台地缓坡边缘主要以生屑、砂屑滩、鲕粒滩相发育,中部台缘高陡斜坡生物礁相发育,而南坡于卡2区块西北部及卡1区块南部台缘礁丘和浅滩发育,具有形成串珠带状分布的生物礁滩型油气田(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露头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工作,详细描述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展布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肖尔布拉克期碳酸盐台地的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肖尔布拉克组可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SQ1整体为一套波状微生物席,处于中-内缓坡沉积环境,对应缓坡型台地发育阶段;上部层序SQ2的海侵期是缓坡型台地向弱镶边台地的转变阶段,斜坡以风暴沉积为主,微生物岩不发育,而高地则以大型进积微生物礁建隆为主,主要通过丛状表附菌的自身骨架生长和微生物粘结方式成隆。高位期是弱镶边台地发育阶段,台缘和台内相分异明显。台缘区早期发育房室状表附菌层,晚期发育小型进积微生物礁群,由微生物粘结成礁,而台内区为低能微生物滩,缺乏高位早期建造,晚期以层纹石建造、泡沫绵层石和叠层石建造为主,其形成与粘性微生物席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生物礁、滩及灰泥丘实例分析,寻求三者的识别方法,建立地震识别标志。依据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提出“三角分类”方案,相应归纳出“点、线、面、体、时”综合地震识别法,其中“点”即分析单个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结构和构型,“线”即分析地质体的沉积环境,“面”即刻画地质体的平面分布,“体”即刻画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时”即解剖地质体的纵向旋回性。应用该方法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共识别出了5类生物礁、3类滩和2类灰泥丘。其中生物礁具有低频、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反射构型,内部具有海侵-海退旋回,位于构造高部位,沉积于高能环境;滩呈低频、中连续、中-强振幅地震反射结构,席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构造斜坡带,形成于高能环境;灰泥丘具有低频、强振幅、非连续反射结构,丘状地震反射构型,位于斜坡相对底部位,沉积于低能环境。“点、线、面、体、时”识别方法将沉积特征、环境能量、地球物理响应及旋回分析有机结合,能可靠地识别生物礁、滩及灰泥丘,揭示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局部发育生物礁,广泛发育碳酸盐滩。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缘中2井良里塔格组沉积亚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南坡是否发育类似于北坡I号带坡折带的良里塔格组礁滩相是值得关注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对中2井良里塔格组取心段进行了沉积亚(微)相详细分析。总结了含生屑藻团粒的粒泥灰岩、苔藓虫及四分珊瑚格架岩或障积岩等6个亚相和礁—滩、(礁)—滩—丘、粒屑滩、滩—(藻)席、灰泥丘—(藻)席、藻席—低能带6种沉积亚相组合;自下而上,4个取心段由一个向上变深、一个震荡和2个总体向上变浅的沉积过程组成,前三回次表现为粒屑滩、灰泥丘(藻席)、骨架礁亚相的多旋回垂向组合,以高位进积滩(礁)相为主和海侵期退积的台地滩(礁)—台地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垫江—万县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总体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造成垫江—万县地区具有"两台-两槽"的特征。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研究沉积相的展布规律,发现受开江—梁平海槽的控制,长兴组时期发育较为对称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及斜坡相。长兴组2个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台地边缘相带内发育的生物礁、生屑滩及潮坪相为有利相带;海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只有上部三级层序台地边缘发育了一定规模的礁滩体。因海退的影响,上部三级层序发育的台内礁滩体与下部三级层序发育的台内礁滩体相比,具有向研究区北东方向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可分别划分为两个Ⅱ型层序:PSQ1,PSQ2,TSQ1和TSQ2。除TSQ2由TST,EHST和LHST组成以外,其他层序均由TST和HST组成。在古断裂的控制下,长兴期至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岩台地呈现出独特的台-盆相间以及台地内的滩-洼相间沉积格局。古断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分别通过控制沉积格局和沉积环境的水体能量变化而制约碳酸盐生产率和产出类型,从而影响碳酸盐岩层序充填结构特征。层序充填结构中发育的各成藏要素构成了川东北礁、滩气藏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中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层状白云岩储层赋存相带及其分布情况等的认识尚不清楚,影响了天然气勘探的进程。为此,基于四川盆地沉积背景,以层序地层格架下有利储集层段为重点研究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岩相古地理方面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时总体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的缓坡背景,而中二叠统茅口组在此背景上叠加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台内裂陷,演变成向北东倾斜的隆洼相间的古地理格局:②栖霞组海侵域为开阔台地环境,高位域演化成镶边台地,剑阁一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③茅口组海侵域为碳酸盐岩陆棚环境,高位域演化为镶边台地,剑阁—雅安地区的台地边缘(礁)滩和盐亭—广安地区的台洼边缘滩为有利储集相带。结论认为:剑阁—雅安地区和盐亭—广安地区两条高能颗粒滩带是该盆地中二叠统层状白云岩储层规模发育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碳酸盐地层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的微生物碳酸盐在石油勘探方面具有3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微生物碳酸盐可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良好指示,有利于古地理重建;二是可通过分析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评价有机质类型;三是可通过研究微生物碳酸盐中有机质的保存情况评价生烃能力。通过对微生物碳酸盐的发育条件和油气成藏模式的分析认为,发育在斜坡沉积环境中的含微生物碳酸盐建造和纯微生物碳酸盐建造不但可以成为油气储层,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油气层之一,其中以生物礁为主,微生物碳酸盐为辅的地层,因靠近海相烃源岩地层或直接被海相油页岩覆盖,在海侵体系下极易形成良好的盖层,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潜力。建议在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中加强微生物碳酸盐的研究,可为探寻我国的海相油气地层提供新的勘探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基岩储层和渐新统崖城组砂岩储层中连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崖城组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展布、为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盆地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控制周期性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对老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改造为主;②崖城组具有多沉积中心与多物源的特点,各凹陷缓坡发育宽相带的扇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陡坡发育窄相带的水下扇—陆棚沉积体系;③南部隆起崖城组发育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3种层序沉积模式;④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花岗岩基底遭受了长期暴露剥蚀,古隆起形成了重要的潜山型花岗岩储层,崖城组残留了较大面积的扇三角洲砂体,低位期暴露剥蚀改造,形成了具一定规模的砂岩储层。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崖城组碎屑岩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