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丹清  卫忠平 《陕西水利》2023,(8):53-54+57
为解决城区防洪排涝问题,应着重分析城区产汇流特点,建立与市政雨水排水可衔接的计算模型,拟定河网规划方案,计算确定城区设计排涝能力的防洪排涝水位,从而为确定河道规模、排涝泵闸等级、桥梁及道路竖向标高等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系统提高城市化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 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 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 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 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 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X 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 年一遇才能 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标准仍无规范统一的方法,为保证设计重现期内的暴雨能够顺利地排出,构建两者的衔接关系十分必要。采用广州市长序列降雨资料构建长短历时降雨量的重现期衔接对比关系,表明汇流历时长短不同是导致市政和水利两者标准中重现期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线的雨峰衔接对比关系。结果表明: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雨峰的重现期大约存在5倍的衔接关系,即一年一遇的市政排水的设计重现期大约对应水利排涝5年一遇的设计重现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镇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提出一套合理解决两级排涝标准衔接的理论体系与方法.通过剖析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衔接的本质,揭示市政排水标准和水利排涝标准的衔接存在两类风险:市政排水不能及时排除水利排涝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水利排涝不能将市政排水标准内的暴雨涝水有效蓄存或及时排出.两类衔接风险存在的机理是客...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存在的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个标准的衔接仍无规范统一方法的问题,以广州市东濠涌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Info Works ICM建立东濠涌流域管道、河道及地面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计算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5年一遇以及市政排水1年一遇与水利排涝10年一遇两种情况下的标准衔接关系,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年一遇市政排水标准与10年一遇水利排涝标准的组合能够满足流域涝水顺利排除的要求,但管道排水口底高程距河底高程的距离过短也会对管道的水位顶托产生一定影响,故建议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应至少保证排水口底高程高于河道底高程0.5 m以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城市排涝常见问题与排涝计算存在的不足,考虑城市雨水管网和内河及泵站排涝系统,探讨利用Mike11软件构建排涝融合模型,进行水动力计算,模拟城市圩区完整排涝过程,解决了雨水管网、排涝河道、排涝泵站的衔接问题,使排涝计算更加精细和准确,为城市圩区竖向标高、河道涝水位、泵站规模及排水防涝调度等方案优化提供支撑,为排涝规划提供较好的基础,并可对海绵城市建设对防涝安全的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
费永法  李臻 《治淮》2014,(7):8-10
一、前言 城市涝水往往先通过市政管网排水系统收集后再排入河道,部分排涝河道要通过较长的农区才进入骨干排水河道。由于管理体制原因,市政管网排水一般由城建部门负责,而进入河道后的排水一般由水利部门负责。市政排水设计和水利排涝设计在计算目的、设计标准、设计暴雨样本选取和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排涝河道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利排涝和市政雨水排水的衔接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河涌整治过程中,选用哪种形式来确定河涌规模,一直没有定论。该文通过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和广东省推理公式法计算广州地区水利设计标准下的设计洪水与采用最新暴雨公式计算市政排水标准下的雨水流量,对城市建筑密集区、城市建筑较密集区和城市建筑稀疏区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地区的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标准的对应关系,为广州水务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区排涝论证规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对建设项目所涉江河、湖泊水域防洪排涝可能产生的影响开展防洪影响评价工作,其中包括对于城市化基础建设配套市政雨水管入河道工程。防洪评价分析和计算是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核心内容,依据相关防洪评价技术标准及要求,对市政雨水管入河道工程项目进行分析计算。河道行洪能力、排涝影响分析及河道堤防冲刷深度,可以按照片区排水、排涝两个过程进行分析计算,管网排水标准暴雨重现期按照规范标准,片区排涝标准应与地方防洪规划一致,河道冲刷不仅计算冲刷深度还要进行消能防冲计算。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区管道排水标准与水利排涝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已成为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有必要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次引入破坏率概念,选取南京市南京站作为雨量代表站,采用年最大值选样方法,深入考虑河道水位顶托对管网排水的影响,研究管网排水与水利排涝之间的重现期衔接关系。结果表明,在破坏率影响下,管道排水设计标准2a、3a、5a分别对应河道排涝标准10a、15a、20a,在压力流下可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滨海城市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防洪排涝即为其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通过一些典型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成功案例分析,研究其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有效对策措施,适当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排蓄并举、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优化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对潮水补偿调度、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设施维护管理、建立应急抢险机制等,便可有效地改善我国滨海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MM的城市排涝与排水体系重现期衔接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特性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城市排涝与排水体系的复杂性.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两者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城市区域排涝与城市小区管网排水两者密切相关,概念却不尽相同.对用SWMM模拟的24 h长历时雨洪峰值与用城市室外排水法计算的2 h短历时雨洪峰值进行比较,从流量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两者采用不同暴雨选样方法重现期的衔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管道排水与河道排涝采用的是不一样的计算体系,因此,往往产生出50年或30年一遇的水利排涝体系下可以承接多少年一遇的市政雨水而不发生内涝的疑问。本次假设在不考虑管网排水能力,默认管网能够完全排除地面产生径流的前提下,计算以满足50年一遇排涝标准的排涝设施能抵御多少年一遇市政暴雨为目标,通过短历时暴雨过程计算、河涌水动力排涝演算展开研究,并以两种不同特征的涝区作为计算对比分析,得到主排河涌较均匀分布的涝区比河涌单一的涝区承接市政暴雨的能力强,其基本可以抵御5年一遇市政暴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暴雨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及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防洪、排水、排涝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城市的命脉,缺一不可。北京依据防洪规范确定了防洪的体系,排水系统是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了相应的排水系统,但没有相应的排涝标准及排涝规划。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大部分重现期是1年一遇的,当超频率降雨时,只有靠应急抢险。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空间退缩、下垫面改变与排水防涝安全等之间的矛盾,以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视角,结合崖州湾科技城实例,从规划思路、流域分析、水系布局、排水管网布局等出发,详细介绍了该城排水防涝系统的构建过程。通过SWMM模型模拟结合内涝风险评估,比选出排水防涝工程推荐方案,并对城市生态空间安全格局预留、水系廊道谋划、用地防洪竖向控制等提出预见性布局。  相似文献   

16.
市政排水汇水面积通常小于2 km2,与下游水利排涝存在标准衔接的问题。从工程实例出发,运用暴雨强度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和综合单位线法计算市政排水设计流量,讨论分析设计流量在汇水面积、平均坡度二维组合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市政排水,暴雨强度公式法和推理公式法设计流量较为接近,且有交界线,两者均大于综合单位线法。结论为:推理公式法可用作市政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可以校核暴雨强度公式法,而综合单位线法不可用作市政排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但其计算结果可为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设计流量之间的标准衔接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佛山市禅城区番村泵站为例,采用佛山市新出台的排水防涝标准,分别计算分析了城市排涝与市政排水标准下的泵站规划流量,并初步分析水利与市政标准的大致对应关系,其计算方法可供平原围区小集雨面积城市排涝泵站规划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福建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福建前沿的工程实例,从规划理念、防洪排涝和市政排水标准的区分、设计暴雨不同计算方法的关系、产汇流计算方法及河网水利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我省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陆利杰  杨鹏  张亮  俞露 《给水排水》2021,47(9):94-99
以沣西新城理想公社为例,创新性地在中小尺度城市规划中,全面采用雨水浅表排放系统替代传统地下雨水管渠.在明确浅表排水系统规划原则、明沟形式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场地浅表排水、市政明沟排水、区域绿廊行泄的浅表排水体系,并提出浅表排水与城市竖向、绿地布局、街道景观、场地排水等全面衔接的需求和要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禹城市区地形及暴雨洪水特性,对禹城市城区排水管网进行规划,合理定出每个区域的排水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禹城市城区排水现状问题提出治理对策,及时排出涝水,提高市区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