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工作。“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根本遵循,以“三融”增强融入的针对性,以“三理”提升融入的学理性,以“三化”强化融入的实践性,全面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行动指南。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高校思政课政治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及时更新思政课教学内容、确保思政课教学不偏航的根本保障,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所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基本要求,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规律,坚持全面覆盖、充分融入的基本原则。在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和落脚点,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为促进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政建设,首先分析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思政应具备的基础,进而提炼出能够融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法律与法规教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内容。最后通过设计检索案例、设置课程结构和设计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思政课建设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效融入思政课,就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做好信仰、理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就教学策略方式方法而言,要与各门思政课实现有机融合,要与学生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要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新贡献。“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集合了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经验,是现实风险与挑战的科学判断,是未雨绸缪的行为指导。其内涵丰富,相互联系,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对于高校而言,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深刻领悟“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党史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探索“大思政课”赋能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赋能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持续深化并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纷纷出台实施思政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内化工及相关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中深挖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加大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素养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把握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态势,科学应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切实提高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深入分析了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数字技术去中心化取向与思政课教学统一性要求的矛盾、数字技术工具属性与思政课教学价值理性的矛盾以及数字技术碎片化传播特点与学生系统化学习需求的矛盾等,提出数字时代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基本原则,从构建更有“精度”的思政课堂、营造更有“温度”的思政课堂、打造更有“深度”的思政课堂等方面,对数字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事关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调查显示,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比较高的知晓度和非常高的认同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教师铸魂育人意识不够强、党的创新理论内容融入的针对性不足、教学融入形式有待系统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铸魂育人效果不平衡等问题。应提高教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的理念自觉,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融通,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渠道,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别具特色,将地方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广泛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以邯郸地方文化资源为例,结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融入地方文化,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环境下,党和国家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的契机,用好新媒体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立足新媒体阵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依托,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后,法治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从追溯"德法共治"思想的理论源头着手,分析了思政课贯彻"德法共治"思想的背景和依据.从依法建立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依法建立全员育人的管理系统,形成以人为本、立德为范的氛围,培养兼备"德法"知识的专业师资队伍,挖掘实践教学的融合功能等方面研究思政课贯彻"德法共治"思想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不断练就的,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精神,能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培育学生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思政课教学、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教育,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国人民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是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需要。分析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从打造“互联网+红色基因”平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方面着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疫情防控带来的线上教学“新常态”,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带来新挑战。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系列讲话精神,服务“十四五”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迫切需要聚焦情感育人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导管理、目的任务、教育对象和学科融合四个方面深入思考,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6.
党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将党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应有之义。在深入分析党史文化融入高校“概论”课程可行逻辑的基础上,从用好党史红色资源、推动思政课“供给侧改革”、调动教师学史主动性等方面提出创新性融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革命资源作为高等院校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所在,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南革命精神为主线,对其内涵、深厚的历史积累与思想意义进行深入探究,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更多教育实践资源。湖南革命精神具有中国红与生态绿的特色,它可以给学校思政工作增加地方韵味,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更加系统化、品牌化、生动化发展。作者结合访谈调查结果,提出湖南革命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政工作的实践策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涉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深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学质量,把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作为教研教改的重点。本文以“云南高职院校将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运用思政理论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了解本土红色文化融入云南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分析影响其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其目的在于为提高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形态的永恒价值,其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仰和革命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价值追求、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纪律等,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和价值内核。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原本性政治文化资源、本源性价值导向、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增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体现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生动鲜活史实,打牢高校思政课堂主阵地,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着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牢记革命初心使命和心路历程,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