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向梅 《建筑经济》2023,(1):110-110
乡村文化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建筑文化,它是基于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民俗风情而形成。每个乡村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空间体系以及场所环境,同时又有其比较独特的气质体现。在现代旅游开发与设计中,将乡村文化以及现代审美方式融入到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中,焕发出乡村在地文化的美学以及活力。同时这是旅游景区规划设计重要的出发点与特色,也是响应乡村振兴,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旅对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现代同质化建设使得乡村建筑缺失特色,人口流失等问题使得乡村更新动力不足,制约乡村发展。借力红色文旅,通过发掘红色资源、提升建筑品质、导入组织活动、艺术介入创新等方法,追溯传统及地方的建筑文化元素,关注文旅环境中民居建筑的创新使用,能让缺失特色的乡村建筑焕发生机。以辉山村参谋长小院为例,基于红色文旅视角,采用溯源、提质、赋能、介入等方法,实现乡村建筑更新及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实践,对皖北民居建筑特征进行了提炼,并对参谋长小院进行了改造实践,项目效果明显。文旅活动与建筑更新的协同对带动乡村产业更新、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在新乡村建设实践中,不仅要优化物质环境品质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社区,同时又要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从乡村聚落和建筑的内生逻辑,即环境关联性、系统关联性与文化关联性出发,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乡村地域文化。以鲤鱼溪新乡村建设为例阐述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应该创造一个得到群体认同和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间体系;并且因地制宜地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条件做出有效的环境关联性响应;同时采用混合聚居系统以激发"自下而上"的体现系统关联性的社区生活体系和活力空间体系,提供一种和迁出地相关并具有文化关联性的可识别特征,全方位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进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筑的营建方法值得探索。文章通过对南京溧水区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的实地调查,将其建筑类型分为农业科技建筑、农民居住建筑和农村文化建筑三类,总结归纳了体现建筑时代性、注重生态宜居、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建筑营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把建筑称作"世界的年鉴",利川独具特色的土家族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而装饰文化更是传统建筑交流、文化交融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对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的保护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特别是在全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进行精准保护,并在美丽下村建设中继承和发扬土家族民俗文化和装饰艺术是十分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装饰图腾、文化习俗等角度分析利川土家族民居装饰文化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现代美丽乡村建设,探究土家传统民居装饰文化的现代运用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从民居建筑选址、院落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艺术四个方面,解析了河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环境、生态规划、生态技术、生态文化的构建经验,指出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构建经验对当今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环境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对农村建筑风貌的改造与提升是重中之重。基于农村建筑所处的地域,以云南省宜良县青山村为例,在掌握当地现有建筑的类型与特点的前提下,提取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统文化艺术与技术元素,结合环境特点,对农村建筑的风貌进行分类改造,以期能有效促进乡村建筑风貌的继承与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汤强  陈以乐  郑亮  陈健 《华中建筑》2022,(10):123-127
乡镇工业遗产是乡镇工业发展过程遗留下具有历史、文化、社会、建筑等价值的工业遗存。该文通过对广州番禺紫坭村紫坭糖厂的发展历程及规划实践进行梳理,从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着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以多维管理与双效运营、多点开发与场地活化、工业山水与记忆遗产、以及艺术赋能与文化反哺为更新策略,希望从紫坭糖厂转型为紫泥堂艺术小镇的乡镇工业遗产振兴经验为日后同类型实例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欧阳论  许超  吴娟  吴家禾 《居业》2023,(6):191-193
本文根据当前的乡村现状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乡村公共艺术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公共艺术合理介入乡村景观文化,乡村环境因素与公共艺术之间彼此相协调,文化艺术与思政思想双向输出,达到乡村振兴发展的目的。通过提出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总结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坚持可持续、整体适应性、可复制性的介入原则,驻村改造、艺术方案库等介入方法、实现路径及所带来的变化,使研究成果为乡村文化保护提升与乡村综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以公共艺术的介入促进城乡文化优势互补、帮助解决乡村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生态环境宜居和传统文化复兴整体发展均衡。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湖北省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从"住有所居"转向"宜居安居",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为避免美丽乡村同质化,《规划》提出,要以乡村人居环境风貌为底色、民居建筑风貌为特色,尊重山水格局、田林资源、地域文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彰显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乡村特征.坚持新村宜建则建、老村宜改则改、古村宜保则保,组织编制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片区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和图集,引导荆楚乡村建成多元价值空间、高品质宜居空间、和谐舒适美好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 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 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 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 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 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 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 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 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 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 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 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 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 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 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 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运用到乡村建设中,通过BIM技术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分析并优化,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最终实现常德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耿虹  赵东昊  朱霞 《华中建筑》2020,(5):130-134
为指导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该文期望从中国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中汲取智慧,并以武汉市罗家岗村为例,探索地处夏热冬冷、潮湿多雨地区的"木兰石砌"民居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而在建筑选址、建筑组合和建筑单体方面采取的营建策略,通过Ecotect、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其气候适应性,并指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性在于"低成本"、"低技术"下的"在地建构"与"自然融合",启发未来乡村民居采用因地制宜的传统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建设更具地域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湖北省大冶市开展现代宜居农房试点为例,以数字赋能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规“规、建、管”一体化建设。搭建了市级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管理系统、农房建设一站式服务系统以及农房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监管系统三个平台,形成了智慧农房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管控平台。并通过黄岗村拆迁还建点的建设,在村庄规划、建筑结构、新材料、新模式上进行探索研究。把新型农房建设和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把农房金融、保险和供应链相结合;把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和乡村运营相结合。希望该现代宜居农房示范点点的建设探索,能对实现国家和省市的目标,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城镇建筑翻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落实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乡镇文化名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战略规划目标正从基层的“规划整齐整洁的乡村”目标,逐步转变为“产业兴旺、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上层目标。城乡规划是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新时期城乡关系的重要“引擎”。城镇建筑翻新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基本的作用就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镇的空间样貌。结合乡村文化背景,对城镇建筑进行统一的翻新,不仅显著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乡村建筑散漫不协调的整体印象,形成视觉上的建筑群效应。  相似文献   

16.
<正>关注工程病害诊断和建筑修缮,开展城市"双修"、城市更新、老旧小区宜居化改造、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加装电梯、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等工作,以人为本,传承中华民族建筑文化,打造智绿城市和健康环境,提升建筑功能和宜居水平,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张雯倩  杨芳绒 《建筑结构》2021,(1):I0013-I0013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乡村建筑风貌的提升,大力助力于乡村振兴的实现。村中民居的立面改造,既要保留建筑的乡土特色,也要维持一个村子内的民居风格统一。同时建筑风貌也要与当地自然生态相生相融,较大限度保留住乡村原始风貌;要把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乡村呈现美丽宜居新风貌。  相似文献   

18.
林隆庆 《居业》2023,(6):85-87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着重改造乡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广东省潮州市的浮洋镇木井村按照地方政府的部署,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对其他地区的同类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木井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主要路径是改善村内的人居环境、完善生活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环境设计。在现代环境设计教育中融入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内容,既能提高和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能使环境设计彰显艺术价值与精神魅力。该文从现代设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结合教学,探索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环境设计教育中的传承和表达,启发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思考现代设计,探寻传统建筑装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从采用生态节能材料和技术、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创新建筑空间研究实现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建筑形态文化和乡村肌理的传承、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传承、建筑材料与技术文化传承研究乡土建筑文化可持续传承的方法,从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融合、建筑与村民活动结合、建筑与商旅文创产业结合研究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规划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岭南乡土生态环境,传承活化岭南乡土传统建筑文脉和乡土文化特色,使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