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品质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借助扬·盖尔的PSPL调研法,对城市老旧街道的公共空间品质建立评估标准,并以温州城西历史街区内的主要街巷为例,对其公共空间物质性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街区存在街区品质下降、文化发展乏力、活力发展不均和人群满意度分化等问题,并基于现状提出街道优化的策略性建议,为街区的更新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居住社区不仅需要满足居住功能,更具有政策属性,应体现社会公平、生态和谐、低碳集约等新的城市文明.既有的保障性居住社区多具有功能单一、服务设施难以配置、环境品质难以保证、社区氛围难以塑造的通病,迫切需要规划在传统的居住小区模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分析街道在居住区空间营造当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在挖掘街道的景观价值、功能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基础上,可以将城市街道系统延伸到居住区内部,并依托街道营造富有魅力的居住社区空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路网设计、功能重组、指标分配、尺度把握的方法,将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街道布局,形成连续的混合使用的公共空间,塑造街区型居住社区.同时,应强调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倡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2015年提出了"小街区规制"理念,并开展了示范点建设。小街区规制下大量街巷级道路面临改造。在对小街区研究基础上,结合街巷改造的复合功能要求,引入共享街道理论,提出了街道改造策略,关注街道活动的平等路权,以营造具有生活氛围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4.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本文通过对温州主要城市街道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建立良好的街道空间,营造具有品质的街道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街道景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建材发展导向》2017,(20):43-46
街道是城市脉络,时刻牵动着城市的神经,它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在街道这个城市形象的展览馆中,不仅有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还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朝一夕,对于街道的塑造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门话题。良好的街道空间,有利于营造具有品质的生活氛围,开展丰富的街道生活,打造活力城市形象。以如何塑造安全、有魅力、宜人、舒适的街道空间的问题进行展开,通过实际案例的对比,探索营造美好街道的方式,为重塑街道空间提供灵感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户外空间,良好的物理环境是提高室外行人舒适度的前提条件.以广州4条不同等级和朝向的街道作为模拟对象,利用微气候软件ENVI-met对街道微气候进行模拟计算,发现街谷易形成局部高温区域,优化建筑界面形态可提高街谷风环境.通过提高街谷高宽比、优化建筑界面、增加通风廊道、加强路面透水性、提高绿化遮阳效率等多项城市设计策略协同作用,可以全面地提升街谷及附近街区的环境品质,改善街区整体微气候.  相似文献   

7.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概念,从传统街区、居住小区、商业步行街区、滨水街道和水巷空间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活性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了生活性街道和城市空间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丽集镇"的营造作为"美丽中国"宏大建设主题的重要补充,为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与改善镇区风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股悄然兴起的"美丽集镇"建设热潮里,"美丽"街道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文章通过相关的建设实践,立足实践美学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探讨集镇建设中的美学提升与营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城市商业街区承载城市人群活动、记录城市历史更迭,研究城市商业街区的街道活力对深入了解当前人群使用习惯和城市更新趋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街区为研究对象,收集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百度热力图示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得出该区域的街道活力时空变化特征,依据街道特性和活力特征,提出针对商业性街道、生活服务性街道、景观休闲性街道的更新策略,以期对城市商业街区的活力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场所,其设计影响到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街道的繁华程度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象征。文中针对勃利县城市街道的现状情况,分析康华街沿街地段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活力街道的设计原则和对策,从而营造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街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常见实例,自此形成的“网红街区”成为新时代生活与消费方式转变下“自下而上”城市微更新的典范。因此,分析城市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对城乡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网红街区”为例,采用POI、OSM开源地图等多源数据,结合调研访谈,从街区、街道和建筑3个尺度着手,基于意象性、围合度、人尺度、透明度和丰富度5个维度评价街区空间品质,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开放街区品质提升提出机制性建议和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杭州典型街区的道路密度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研究论述,揭示道路密度对于城市及街道生活的影响。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有所启示,从而提高我们城市生活的总体水平,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其活力营造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深圳市3条典型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对街道日常行为活动的人数、行为主体的年龄结构、行为类型和驻留时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施、绿化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座椅密度、人行道宽度、社交场所密度、店铺密度、业态混合度和贴线率从大到小依次对生活性街道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城市特点对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功能主义规划思想的主导下,城市的活力正逐渐丧失,城市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生活场所,是城市活力的发生容器.因此,建立形态良好的街道空间,营造具有品质的街道氛围,开展丰富的街道生活,能创造出人们渴望的街道活力.进而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加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李佳敏  贺慧 《当代建筑》2021,(4):137-139
严重的城市污染、人均绿色空间的严重不足、街道活动空间的丧失促使巴塞罗那提出superilles(超级街区)计划,意图将街道"还给"行人,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活空间,促使街道与行人产生更多互动.在应对城市拥堵、公共生活碎片化、街道生活衰落的问题上,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实施的决策层面仍然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更多的因素."为行人赢回街区"的原则符合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其通过空间改造增加了户外公共活动的可能性,是增加城市活力、魅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梁雪君  陈诺  朱秋妮 《规划师》2022,(S1):49-55+60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的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其品质提升和精细化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相关经验,借鉴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及分类分区进行空间管控的方法,以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为手段,详细阐述了品质提升视角下南宁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背景与前期研究、编制目标、精细化设计指引、分类设计指引和共建、共享、共治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街道一体化设计、街道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嘉兴市芦席汇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该街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历史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街道空间的多功能以及原居民的生活需求等方面,对芦席汇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有利于保护历史风貌,保留具有城市特色价值的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20.
寒地城市冬季独特的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针对寒地气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以提高寒地城市的生活品质。本文以长春市生活性街道为例,从人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踏勘调研,论述了营造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必要性,提出了寒地城市生活性街道交往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