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竹山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竹山县为研究区,运用RS和GIS技术,并借助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不同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情况良好,以高覆盖度为主,占比为80.45%。②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高程大于2 000 m时达到最大值,其值为91.99%;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在35°~45°坡度带达最大值;在坡向上,阴坡植被覆盖度整体稍高于阳坡。③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各地形因子级的相关性强度不同,对于各级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坡向对其影响明显高于高程,植被覆盖度越高,坡度和坡向两者对其影响越明显;高程与各级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菊  熊康宁  肖时珍 《人民长江》2018,49(18):38-44
为掌握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选取1988,2003,2009,2011,2014年8~9月5个时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以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提取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来探索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6 a间,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度明显恢复和提高,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有小幅度转移变化,海拔、坡度和坡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海拔1 600 m以下的低山、低中山趋向高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坡度16°以上;阳坡、半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较多,阳坡的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阴坡。人类活动对赤水丹霞植被覆盖变化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同时存在,缓冲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导致遗产地植被覆盖度受到明显干扰,退耕造林、关停矿山等一系列遗产地保护措施促进了遗产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研究成果可为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积雪是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宝贵的资源,了解流域融雪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地形因素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高程带、坡度和坡向的Arc GIS解译积雪覆盖数据和CMADS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高程带、坡度和坡向雪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太阳辐射和降水是影响塔什库尔干河流域积雪的主导气象因子,同时还受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的限制;积雪覆盖率在各地形上存在明显季节差异性及月差异性,积雪覆盖率与气象因子相关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平均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风速相对湿度,积雪覆盖率与前3个因素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风速次之,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SPOT NDVI指数、气象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趋势分析法对1999—2015年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偏相关系数法基于单个像元从动态角度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引入格网法从静态角度研究植被覆盖对气候和地形因子在整体空间格局上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整体较好,高覆盖地区占66.14%,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从动态角度考虑,植被覆盖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对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动态响应关系不同;从静态角度考虑,植被覆盖对温度、降水、高程和坡度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存在一定的响应阈值,且都具有西部地区响应明显、东部地区响应不明显的特征。研究结果将为制定适应气候和地形的综合植被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遥感影像判读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大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的方法。基于遥感与实地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ODIS时序数据融合高分遥感数据的方法,以湖南省蓝山县为试验区,对植被覆盖度因子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因子的结果较理想。提出的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方法对今后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庆  王娜  曹雪峰 《人民黄河》2013,35(2):70-71
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对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提取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工作,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长的好势头,其中1987-2000年植被状况变化较小,植被覆盖度较低;自2000年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2009年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下降.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草地覆盖度与土壤、地形等立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草地覆盖度的主控因子,以新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伊宁县低山区为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32个样地的土壤、地形、草地覆盖度参数进行采集与测定,采用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草地覆盖度与土壤、地形等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缓坡(5°~8°)草地覆盖度是陡坡(15°~25°)的2.37倍,阴坡土壤含水量是阳坡的2.29倍,坡底土壤含水量是坡顶的2.09倍。随着海拔降低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随之减少。草地覆盖度随坡度和表层黏粒的增加而降低。当土壤和地形因子共同作用于草地覆盖度时,坡度和砾石含量是影响草地覆盖度的主控因子。研究结果有望为伊犁河谷水土流失防治及草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强度判定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长江》2021,52(9)
为了研究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在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中的适用性,参照SL 461-2009《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采用MODIS、Landsat8、高分1号3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反演了植被覆盖度,结合基岩裸露率、地形坡度和地类因子,进行了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MODIS、Landsat8、高分1号3种影像基本都能反映研究区植被覆盖的相对状况,空间趋势大致相同,但局部有所差异,基于MODIS和Landsat8影像的植被覆盖度在各个等级分布面积趋势大致相同,高分1号则表现出明显差异。3种影像得到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趋势特征与植被覆盖度大致相同,植被覆盖度影像空间分辨率越高计算得到的土壤侵蚀越严重,基于高分1号影像计算的土壤侵蚀强度高于Landsat8影像的结果,基于Landsat8影像计算的土壤侵蚀强度高于MODIS影像的结果。因此,进行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时,植被覆盖度因子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进行尺度适用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福州主要陆域区为对象,基于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坡向、岩性、距断裂距离和距水系距离共7个影响因子,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将模型评价结果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共5个易发性等级区划。研究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满足较高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小、区内滑坡密度大的预测模型评判标准,预测精度更高且泛化能力更好,从而验证研究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可行性;研究还表明植被覆盖度和高程是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高重要性影响因子,而坡向是最低重要性的影响因子,可以为该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信息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S与GIS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马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GP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TK-GPS进行外业测量,应用GIS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沟壑密度、地形坡度坡向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技术上是可行的,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乌东德水电站坝区一典型区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地利用现状及植被覆盖度的解译、坡度因子的提取、水土流失等级的划分及各专题数据库的生成,分析了试验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及土壤侵蚀强度的分布状况,为金沙江水库建设、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及信息化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1~2020年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有助于了解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对于指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NDVI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稳定性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0年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嘉陵江流域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率较好,位于0.70~0.81之间。(2)流域内38.05%的区域植被保持稳定不变,呈现改善状态的区域占44.69%,主要为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和陇南地区,呈现退化的区域占17.26%,主要为高海拔地区和城市周边区域。流域内植被稳定性大部分为弱变异,中等变异区与河流相关性较高,强变异区分布于城市地区和高山雪线附近。(3)在500~1 000 m海拔范围内,植被改善比例达到最大,在3 000~4 000 m海拔范围内,植被的退化比例最大。植被改善主要的坡度范围为0°~18°,但在0°~5°范围内植被退化的比例较大。随着坡度的不断升高,植被的退化比例逐渐升高,改善比例逐渐下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坡向差异不大,各个坡向基本一致,以稳定和改善为主。(4)矿产开发、城市扩张、农业种植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近20 a来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逐渐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研究成果可帮助相关部门构建嘉陵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水土流失方程原理,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江门市水土流失信息进行准确提取,并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地形坡度和降水条件下区域水土流失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江门市水土流失以微度为主,占区域面积的72.23%,其他强度水土流失分布均不足10%;该市年均侵蚀模数为208.46 t·km~(-2)·a~(-1),流失量为200.65万t;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特别是40%~50%植被覆盖的乔木林下,水土流失严峻;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正向相关,并且坡度在15°~25°的地带水土流失量最大;区域降水量与输沙量具有高度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反映流域整体降水情势的面雨量一直是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在泰森多边形雨霣法的基础上考虑地理空间要素对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信息聚类方法提取出雅砻江流域2项形状因子(周长、面积)和5项地形因子(平均高程、平均坡度、平均坡向、高程差周长比和高程差面积比)。降雨一径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雨量法在月尺度上的降雨估算精度高于年尺度,且在月尺度上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影像对松华坝水源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并提取面积数据,选取本世纪的3个典型年,分析了不同植被覆盖度地区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华坝水源区植被覆盖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植被覆盖度增加集中在2 000 m的区域,生态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植被生长较好,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由于2009年降雨量的减少导致其各个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应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以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以Alos及高分1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5.1为技术平台,研究基于因子叠加分析的长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数据提取是关键手段。通过对工程施工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项目建设区施工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工程施工前水土流失情况的背景监测,使得监测数据更为全面,亦为全施工周期水土流失动态对比监测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鄂西北山区的相关径流小区观测数据,引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首先对坡角、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措施等各种不同因子进行量化,然后分别实现在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坡度、不同植被覆盖度因子条件下以及综合因子影响下,它们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再综合进行影响因子与坡面土壤侵蚀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以算法的支持度与置信度为基础,实现各因子与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性程度关联,进而得到各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重要性关系,建立研究区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华  雷波  张晟 《人民长江》2013,44(7):51-55
为了研究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的关系,利用重庆市主城区2008年TM遥感数据,提取了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取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在空间上呈大片、连续分布状态;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高于50%后热岛效应消失。城市绿地面积越大,内外温差也越大,从而形成热岛中的“冷岛”,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东南区域崩岗关键影响因子及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但目前关于崩岗的研究大多是从定性上分析,鲜少有研究从定量上评估、预测其风险性。以桂东南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RS与GIS技术,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壤、地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7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以80%崩岗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计算出每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建立敏感性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度评估,20%崩岗作为评价结果验证。结果表明: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为0.718;地质是崩岗侵蚀的关键因子,其次为高程、坡向;研究区极度、高度、中度敏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0.17%、19.30%、26.49%,敏感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崩岗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可应用于区域崩岗的关键影响因子与敏感性评估中。  相似文献   

20.
自然植被覆盖格局的研究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福建和江西2省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的植被指数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探索分析闽赣地区自然植被覆盖格局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地形是影响闽赣自然植被覆盖程度的主要因素,江西和福建2省自然植被覆盖程度分别在高程[100,300)m和[300,500)m区间,与高程相关性最大;在坡度25°和10°以上,与坡度的相关性减弱。②江西主干河流附近农田和城镇交错,福建主干河流附近城镇和林地嵌套,2省自然植被覆盖程度与距河流距离的相关性差异显著。③距离城镇居民点5 km和4 km分别为江西和福建2省自然植被覆盖程度与距居民点距离相关性最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