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以深圳市坝光片区为例,根据其山地海岸地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源型河流地区、滨海高潮位地区等特点及易产生洪潮顶托、对海洋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现状问题,重点针对滨海地区内涝风险高、雨水利用率低和生态功能丧失三大特征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可在滨海地区推广应用的特色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法与技术路线,为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内大部分城市现在面临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与水安全威胁等问题,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流域系统,能够实现三大水问题的有效耦合平衡,解决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城市水安全、水环境及水资源等问题。生态小流域是构成生态流域的子系统,也同时具有独立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城区通过绿色海绵设施与双排水系统构建城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小流域系统,解决片区洪涝海绵化、黑臭水清洁化和雨水资源化,实现三大水问题的耦合平衡,达到片区内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有弹性的生态小流域片区。  相似文献   

3.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指出要逐步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绿色、清洁、安全”的河,天津市段永定河将水体联通功能作为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此分析了维持水体联通功能所需的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4.
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是协调城市创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间矛盾的重要举措。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生态措施,改变传统“快排”模式,以“生态海绵”的形式缓解城市内涝和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雨洪资源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良好生态循环。文章以遵义市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为切入点,阐述了海绵型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和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思想,并对雨洪径流生态控制措施及建设成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行河长制等工作密切相关,是系统化解决城市当前存在的涉水问题、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措施。专项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和主要内容,为面向水生态文明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水务》2022,(6):2-3
<正>瞄准实际问题有力支撑城市现代化治理以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为抓手2016年,通州区代表北京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派出技术骨干驻场蹲守。四年里,技术团队在近20 km3的试点区深耕细作,紧紧依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与管理机制研究和示范”课题,从透水砖铺设改造、雨养型绿色屋顶研发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技术方案编制等方面,为海绵城市理念落地生根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渗”是海绵城市建设六字方针之首,增强下垫面的自然渗透能力是海绵城市的重要举措。为研究不同护坡材料对地表径流的渗透性能,在现浇绿化混凝土、生态砌块、格宾石笼、植物蜂巢等4种生态护坡材料上开展了径流模拟试验,采用下边界开始溢流时间、径流入渗率、入渗水量比例、平均汇流速度等指标分析评价这4种生态护坡材料对径流的延滞效应。结果表明:本次试验选取的4种生态护坡材料径流入渗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植草护坡,符合海绵城市关于加强雨水渗透、滞留的有关要求,建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加以推广应用。试验所获得的参数,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和长江大保护“双战略”下,崇明湿地水体建设应有新的目标和要求。该研究基于文献调研、报告研读,对上海市崇明生态岛滩涂湿地和河网水系的现状问题做出剖析评价,从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河流廊道营建和滩涂湿地修复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修复措施,对于城市水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辽河口潮滩湿地生长大量盐沼植被,这些水生植物对该区域水动力变化和泥沙冲淤有较大影响。为量化潮滩盐沼植被对水动力的影响程度,该文基于Delft3D-Flow水动力模型,在考虑径流与潮汐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对辽河口湿地海域的水动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辽河口的Landsat TM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遥感技术提取和解译辽河口潮滩盐沼植被(盐地碱蓬和芦苇)的空间分布,并将其结果耦合到水动力模型中的植被模块。研究结果表明:(1)Delft3D-Flow中的植被模块能够精准地处理水流-植物相互作用;(2)在辽河口潮滩湿地的水动力模拟中,采用三层嵌套方法,在保证河口潮滩处水动力模拟精度的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3)盐沼植被对河口潮汐涨落过程影响较小,但对水流流速影响较大,其中芦苇对流速衰减较盐地碱蓬更大。在潮滩区域,盐沼植被对该区域的流速与流场结构影响明显。该研究结果为掌握盐沼植被的护岸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平谷区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分析其海绵城市建设本底条件,本研究利用SWMM模型,采取小流域嵌套行政单元的方法,构建平谷区降水径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出全区及各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8.4%;从各排水分区来看,径流总量控制率最大为刁窝小流域的73.4%,最小的为夏各庄镇中心的46.7%。结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将平谷区划分为5个海绵功能分区,可为生态涵养养型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生态需水量的基本原理,从水盐平衡的角度探讨了滨海平原地区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文章以南通地区为例,在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长江潮汐水流的稀释容量来动态调节水质的综合治理方案,据此计算了维持南通地区河网水盐平衡的生态需水量,并根据生态需水基流量对骨干河道的现状断面进行复核,验证了南通市骨干河道整治的必要性,为骨干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提供了生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传统村落的宜居水环境是宜居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侗族传统村落——大利侗寨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选址、雨洪管理、水生态循环体系总结侗族人民“遵循自然、巧用自然”的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侗寨水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现状危机,提出保护涵养水源地、修复堰塘的净化功能以及采用无动力生态耦合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策略,构建大利侗寨宜居的水生态环境,为传统村落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利用5~10年时间逐步将永定河恢复为“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了支撑《总体方案》的实施,并使智慧水利研究成果深入流域管理实际,海河水利委员会选定永定河进行智慧河流设计,力争运用先进的信息新技术和智慧水利框架体系,支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所确定的生态水量目标、水环境目标、水生态功能目标、防洪目标和跨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充分考虑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对主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永定河顶层设计的设计思路进行总结,从智慧水利视角提出了支撑具体业务所需的感知、网络、永定河大脑、业务支撑等架构,以期为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人物交互、科学分析、决策支持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问题为导向的更新改造生态修复是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分析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所存在困惑和挑战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以期为建成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枣庄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构建科技创新型、生态宜居型新枣庄的需要,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制定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与文化建设和显示度等六大类指标体系20项具体指标,确定了"两山横亘、一轴贯穿、八水环绕、多点分布"的海绵生态空间格局,并从水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规划、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调研发现,受滨海地区自然条件限制,有些海绵城市推广技术并非完全适用。由规划到单体逐级确定建设目标;基于现有自然条件限制,选择适宜技术进行低影响开发;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量化考核作为项目建设的首要条件,初步探索了生态城建设海绵城市模式与方法,为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及后期运营管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世清 《中国水利》2021,(1):31-33,59
阐述了国家部署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背景及目标,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的措施与成果.北京已建成"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为京西地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探索"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技术路径,总结分析出"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复生态"四阶段治河思路,为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利工程运行对湖泊湿地影响动态关联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研究、湖泊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立存在的数据匮缺问题,探讨了利用湖泊湿地生态监测积累生态大数据,强化湖泊湿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通过宏观监测和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的跨学科监测手段,将表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大数据进行多区域、多尺度耦合,定量化揭示湖泊水位-候鸟生境-候鸟种群数量的动态关联特征,为水利工程水位优化调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大数据制定耦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主要生态过程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并建立链接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受益者的生态补偿制度,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若羌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若羌县境内台特玛湖区域绿色走廊现状,依靠大自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选择生态保护及治理方式,以若羌河中下游河流水蚀区、“三化”草原区、沙漠戈壁边缘区为重点,采取植被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手段,修复受损荒漠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若羌河中下游区域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0.
减缓核电温排水热影响是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结合核电发展形势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展某核电排水工程改造优化研究,充分利用海域地形、潮流特点及明渠结构特征等,提出减缓温排水热影响的排水明渠优化原则及改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现状排水明渠相比,推荐排水方案的高温升影响区域不贴近滨海岸线,且影响面积减小了约64.1%,低温升区域分布满足生态环境要求,为生态友好型核电排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