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屈服强度大于550MPa级超低碳贝氏体钢热轧卷板成分及生产工艺,并进行了机理分析;重点阐明了其在鞍钢1780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及压下制度,尤其是轧后加速冷却制度的优化过程,对试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产品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该钢种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2.
对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厚板的的冶炼,控轧控冷工艺制度,产品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该钢种合理的的生产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轮工业实验,采用转炉连铸、TMCP工艺流程,在鞍钢4300mm宽厚板轧机上成功试制出最大厚度达40mm的超低碳贝氏体钢HQ590DB厚板,屈服强度大于490MPa、-20℃冲击功大于190J.简要介绍了该厚板的试制过程以及化学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变形量、终轧温度、终冷温度等终轧工艺参数的变化,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满足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性能要求的该组织性能的最佳轧制工艺  相似文献   

5.
邹永旭 《四川冶金》2005,27(4):32-35
攀钢590MVa级别的汽车梁用钢采用了低碳贝氏体合金设计路线,根据该公司1450热连轧线的设备工艺情况,通过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P590L的试制结果满足用户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18 0t转炉 RH LF(Ca处理 ) 连铸坯 (mm) :2 30 (30 0 )× 16 5 0× 6 0 0 0 4 30 0轧机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HQ5 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 (% ) :0 0 5C ,1 5Mn ,0 0 4Nb ,0 0 2Ti,≤ 0 0 0 0 2B的 30~ 4 0mm中板。连铸坯的 [H]1 7× 10 - 6 ,[O]2 1× 10 - 6 ,[N]2 9× 10 - 6 。终轧温度 80 0~ 85 0℃ ,控制终冷温度 5 90~ 6 30℃ ,获得铁素体 板条状贝氏体组织 ,钢板抗拉强度σb6 5 0~ 6 90MPa ,屈服强度σ0 .2 4 90~ 5 90MPa ,延伸率δ52 0 % ,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7.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铌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低碳铌微合金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在实验室对该实验钢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低碳铌微合金钢的强韧化机制.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0.5~30 ℃/s)内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控轧控冷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贝氏体.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组织得到细化,强度提高,但屈强比也随之增加;降低卷取温度使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略有增加,强度有所提高.初步探讨了贝氏体对实验钢性能的影响,为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忠伟  江雅民 《特殊钢》2008,29(6):50-51
试验用空冷低碳贝氏体钢DB590(%:0.06C、0.92Mn、0.49Mo、0.65Cr、0.02Nb、0.08V、0.001 0B)由50 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成22 kg锭、锻成(mm)100×100×150钢坯,并控制轧成16 mm板,空冷。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得出该钢的CCT曲线。DB590钢轧后空冷(3℃/s)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基体,钢板的抗拉强度645 MPa,屈服强度471 MPa,伸长率32%,0℃冲击功94 J以及优良的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TMCP工艺生产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爱民 《河南冶金》2007,15(5):13-15
以微合金化结合控轧、控冷工艺生产非热处理高强度钢,本文通过对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轧制工艺的研制分析,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成功开发出TMCP工艺下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控轧控冷工艺的机理和工艺特点,介绍了为改善板形而开发的分开的冷却和润滑系统以及动态轧翻工艺、GCr15轴承钢控轧新工艺的热模拟实验结果和低碳贝氏体钢的新发展。指出应积极消化吸收先进的控轧控冷工艺,研制开发出高强、高韧性钢板。  相似文献   

11.
韦弦 《河南冶金》2012,(4):12-16
对影响含硼低碳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分析,总结了含硼低碳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规律。认为影响含硼低碳贝氏体钢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晶界与质点控制,从而通过细化轧制奥氏体获得有效晶界,通过控轧控冷来控制相变,获得不同类型的中温转变组织分割奥氏体。利用准多边形铁素体、位向不同的板条束、和粒贝等组织有效改善冲击韧性,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同时微合金元素的合理使用与钢水纯净度的控制是获得良好韧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易敏  王国栋  陈涛  王立峰  佟倩 《钢铁》2013,48(2):59-63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研究了一种Si-Mn系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并在首钢棒材厂工业轧机进行了生产工艺试验的工业试制,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贝氏体钢在2℃/s的冷速条件下可得到全贝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对组织类型和性能有直接影响;通过合理地控制轧制工艺,可得到细小的贝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冲击性能,抗拉强度可达到1000MPa以上,冲击功达到80J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成分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及冷却曲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使铁素体、珠光体转变点下降,CCT冷却曲线右移;含硼低碳贝氏体钢更易得到均匀的贝氏体组织,硼对强度的贡献作用很大;在一般工程应用中室温不预热条件下,含硼低碳贝氏体钢焊接不产生冷裂纹。同时简单探讨了冷却速率对硼淬透性的影响及含硼钢冲击韧性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段贺  单以银  杨柯  史显波  严伟  任毅 《钢铁》2020,55(2):103-111
 随着管道向低温地区的延伸,对输送管线的低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寒冷地区用高强度管线钢强韧性配合的瓶颈需要对现有管线钢材料的组织结构设计和TMCP工艺进行优化。为研究TMCP关键参数和复杂组织之间的关系规律从而指导实际轧制过程,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通过改变冷却速度、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和驰豫时间,观察得到的不同组织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提高,多边形(准多边形)铁素体体积分数下降,贝氏体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提高终轧温度,晶粒粗化,但针状铁素体组织比例基本不变;提高终冷温度到550 ℃时,组织严重粗化,并伴随大量恶化低温韧性的大尺寸尖角状MA岛;增加驰豫时间,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及体积分数逐渐增大。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设计出X80低温管线钢组织为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少量贝氏体铁素体(QF+GB占90%以上)的组织,其中大角度晶界占比高于50%。最终工业化TMCP参数设定为终轧温度750 ℃+终冷温度480 ℃+冷速20 ℃/s,得到的产品具有优异的低温冲击韧性,满足了X80低温管线钢的综合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力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一种Nb-V-Ti复合微合金化C-Mn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为低成本高性能热轧590MPa级车轮钢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无形变条件下,铁素体转变存在的冷却速率范围为0. 5~5℃/s,珠光体转变存在的冷却速率范围为0. 5~2℃/s;形变条件下,铁素体转变存在的冷却速率范围为0. 5~25℃/s,珠光体转变存在的冷却速率范围为0. 5~10℃/s;不论是否存在形变,贝氏体转变存在于整个冷却速率范围(0. 5~30℃/s);奥氏体区形变增加了奥氏体内部的缺陷密度,促进了非均匀形核的发生,故形变促进了铁素体转变;由于试验钢的碳的质量分数较低(<0. 10%),形变通过促进铁素体相变而间接促进珠光体相变;当贝氏体相变前无铁素体相变时,形变对贝氏体相变有促进作用;试验钢在实际热轧试验中冷却速率宜控制在20℃/s左右,卷取温度控制在550~650℃。  相似文献   

16.
低碳贝氏体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抗拉强度为700 MPa级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相变规律,分析了不同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试样在1℃/s~30℃/s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并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显微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转变为以性能优良的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为主,在不降低韧性指标的前提下,提高了强度,为700 MPa级的低碳贝氏体钢工艺制度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process of “controlled rolling+relaxation+ultra fast cooling (UFC)”for high strength constructional steel with low yield ratio was presented.Microstructure an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low yield ratio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ional steels with multiphase microstructure of bainitic ferrite,mar-tensite-austenite (M-A)and lath bainite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creative process.The grain siz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in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which enhanced the strength by the grain refinement strengthening.The proper relaxation treatment promoted the bainitic ferrite lath width and the formation of blocky M-A constituent.In addition,both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in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UFC final temperature,but the yield strength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ensile strength,which caused the increase in yield ratio.By using the process of “controlled rolling+relaxation+ultra fast cooling”,the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780 MPa grade constructional steels of 12-40 mm in thickness we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8.
高韧性管线钢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率民  陈钰珊 《钢铁》1997,32(9):30-32,13
研究了高韧性管线用钢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奥氏体再结晶规律,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优化出实验用钢的合理控轧控冷工艺,采用该工艺,宝钢生产的X60 ̄X65级管线钢板的冲击韧性值提高了1倍以上,其综合力学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日本进口钢板的实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