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渤海油田多数注水井注水层位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采用常规工艺笼统酸化,酸液进入的只是吸水较好的层,改善的只是个别小层,不吸水或者吸水差的小层改善力度很小,甚至得不到改善。针对这类注水井,采用了暂堵分流酸化技术,研制的水溶性暂堵剂SZD-01,暂堵率大于97%,水溶率大于95%,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5%。通过在渤海油田注水井的应用,证明了该暂堵剂能有效控制不同酸化层位的吸酸强度,调整地层吸水比例以达到均匀吸水。  相似文献   

2.
ZD-1暂堵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油田二、三次加密井主要开采非主力油层中薄差层及表外层,层间渗透率差异较大,酸化解堵施工过程中,酸液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而低渗透层难以得到处理。为此,研究了ZD—1暂堵剂。该暂堵剂是一种由主剂、增强剂和调速剂组成的桥塞暂堵剂,具有承压强度高、水溶性好以及便于携带液携带的特点。室内实验表明,该暂堵剂在地层温度条件下,可承压20MPa以上,24h的水溶率达98%以上。通过大庆各树岗油田ll口酸化井的应用,证明该暂堵剂能有效控制不同硬化层位的吸酸强度,提高低渗透层位的酸化强度,从而为提高地层吸水比例以及地层均匀吸水提供技术保征。采用ZD—1暂堵剂进行酸化解堵,措施施工成功率较高、有效期较长,可以满足大庆油田注水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注水井由于油层较厚非均质性严重,单层注水吸水剖面显示尖峰状吸水的问题;针对注水井存在两个以上射孔段,由于射孔段间油层物性存在渗透率差异,出现一层不吸水或吸水较差,同时由于射孔段间距过小,无法进行分注或封隔器分隔酸化的问题,建立了注水井暂堵酸化工艺技术,在酸化前先注入暂堵剂,暂堵高渗层或高渗带,使后续酸液有效作用于不吸水的低渗层段或吸水较差的低渗带,达到改善吸水剖面的目的。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对于开发非均质低渗透油田,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层间渗透率级差大,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吸水剖面不均匀性日趋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的提高.暂堵酸化技术是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渗透层及部分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从而使酸液转向中、低渗透层,能有效地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改善吸水剖面,提高酸液利用率,为此研究应用了暂堵酸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文、 卫油田属复杂断块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较严重, 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 . 7 3~ 0 . 8 7 。由于断块碎小、 难以形成完善注采井网、 能量衰减快三大矛盾突出, 注水剖面和产液剖面极为不均, 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同时, 井况恶化, 卡封分层酸化受限, 而笼统酸化只有少量酸液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层位, 无法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 不能有效解除中低渗透层伤害。通过泵入暂堵剂在高、 中渗透层形成低渗透滤饼, 从而使酸液转向中、 低渗透层, 充分挖掘笼统酸化波及不充分的低渗透层的潜力, 强化差层动用。室内评价与现场实验相结合, 为满足中低渗透层酸液分布剖面调整需要, 筛选出了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通过完善施工工艺、 调整酸液配方、 分析污染堵塞原因、 合理确定处理半径和暂堵剂类型等措施手段, 提高了暂堵酸化的针对性和酸化堵效果。为非均质性严重油藏中低渗透层的注水开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工艺途径。现场应用5井次, 工艺成功率1 0 0 %, 暂堵有效率8 7 . 3 %。  相似文献   

6.
在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田 ,如何解决低渗透区块注水井的吸水问题是提高水驱效果的关键环节。俄罗斯”РИТЭК”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полисил”的注水井解堵剂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这种解堵剂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油层的注水井。在俄罗斯和中国油田的 15 0多口注水井进行解堵作业 ,原来吸水差或不吸水的地层吸水量显著增加 ,平均吸水量增加 2~ 5倍。俄罗斯某油田 2 0口注水井经解堵处理后 ,吸水量由 0增至数倍。根据所研究油田的的资料计算 ,在俄罗斯某油田五点面积井网注水条件下 ,总井数 10 0口 ,注、采井各 5 0口 ,解堵…  相似文献   

7.
文中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调剖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酸化2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3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封堵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酸化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三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2001年至2002年底,现场实施46井次,可对比吸水剖面13口井,平均单井吸水厚度增加3.4m/1.4层。累计增油10519吨,投入产出比1∶3.5。  相似文献   

9.
孙同文  刘永安  牛宗奎  尚波  陈峰  雷霆  周剑峰 《油田化学》2003,20(2):119-120,179
介绍了先投球暂堵再酸化的调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技术的原理、工艺、在一口井上实施调剖的结果及此技术的优点。施工井为胡12-50注水井。吸水层3个。共厚9.0m,其中2个层相对吸水量分别占69.5%和28.1%。先用低浓度(8/1.5)土酸液3m^3清洗炮眼附近区域,再投入硬质塑料球155个将高渗强吸水层的炮眼暂时封堵。接着注入含磷酸、盐酸、氢氟酸、氨基磺酸、柠檬酸、冰醋酸的无机有机复合酸液6m^3酸化全井段,返排后洗井14d,恢复注水。酸化调剖后注水启动压力上升6.2MPa,吸水曲线斜率变缓,吸水层数增至7个,厚度增至15.6m,原最强吸水层相对吸水量降至10.6%,启动新吸水层4个,注水压力由23MPa降至17MPa。对应3口采油井产油量上升。含水下降(由90.0%降至84.8%),产水量减少。此法调剖作业可在1d内完成,费用很低。图1表1参4。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调剖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一酸化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三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LXC-005井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XC-005井在钻井、固井过程中陆续发生井漏,主要漏层为处于断裂带的煤层和漏失压力很低的砂层,先后用复合堵漏材料配成的复合堵漏钻井液和水泥堵漏11次无效。针对砂层、煤层裂缝的严重漏失情况采用了混合法堵漏技术,先用复合堵漏钻井液堵漏架桥,然后应用复合堵漏钻井液与水泥混配而成的水泥浆即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该井应用胶质复合堵漏材料水泥浆堵漏技术堵漏2次,取得了堵漏作业成功,为下套管、固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井眼。下套管固井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复杂情况,固井质量全优。实践证明,胶质复合堵漏材料(大颗粒)水泥浆适合于孔隙大的砂层和裂缝性煤层的堵漏作业。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油田产层堵漏要求遵循“堵得住,解得开”的原则,以满足工程和油层保护的双重要需要,为此,在室内研制了JQD系列新型油层堵漏剂。  相似文献   

13.
14.
深部调剖中封堵地层大孔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复合调剖体系封堵地层大孔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评价了调剖体系的封堵性能。大港油田在港东、港西、小集、王官屯等中高渗透油藏应用复合调剖体系进行深部调剖 5 1井次,调剖有效率 76.5%,受益油井见效率 6 0.1%,平均单井组日增油 2.6t,已累计增油 32 6 83t,投入产出比 1:3.7,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海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该井区由于漏失严重.钻井施工困难,部分探井被迫中途完钻。对海坨井区漏失现状和发生井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防漏、堵漏钻井液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桥接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海坨地区井漏问题,既可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井漏,也可以在已发生漏失的井中进行有效堵漏;配制简单,施工方便,与井浆无明显的化学作用,对钻井液性能无破坏性影响,不污染油气层,对环境无毒、无污染,应用范围广.价格合理。  相似文献   

16.
殷艳玲  张贵才  唐亮 《钻采工艺》2008,31(2):110-112
高水材料是一种新型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灰比高达3.0。通过实验研究了实验温度、高水材料及颗粒型堵剂配比对高水材料复合堵剂性能的影响,得出了高水材料复合堵剂的基本配方,并对堵剂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由于高水材料堵剂固化前流动性好,固化后强度高,且易解堵,可用于油井的堵水。  相似文献   

17.
油田用选择性堵水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丙烯酰胺(HPAM)和木质素磺酸盐(Ga-LS)为主要原料,有机铬类为交联剂,弱碱性物质为pH值调节剂,制得选择性堵水剂。确定了选择性堵水剂的最佳配方:0.8%HPAM 2.0%Ca-LS 0.6%交联剂 0.3%pH调节剂。在此配方下,选择性堵水剂成胶时间为7.5 h,成胶强度大于70 Pa·s。对不同渗透率的岩芯,堵水剂的堵水率大于85%,堵油率小于20%,具有良好的选择性。2003年在大庆油田宋芳屯区块现场施工3口井,累计增油量为580 t,累计降水量为 1 677 t,投入产出比为1:3.5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复合堵漏材料优化实验研究及配方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堵漏过程中存在对堵漏材料选择的盲目性、堵漏配方的经验性以及堵漏工艺的随意性。对常见堵漏材料进行了常压条件下膨胀性、高温高压条件下膨胀性和吸水量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常用堵漏剂在水中浸泡8 h,膨胀基本完成。封堵调剖剂和海带不但体积膨胀率大,吸水量也多。常温封堵实验表明,配方中加入CMC胶液对封堵有利;新型堵漏仪的研制和应用不仅能充分模拟漏失地层。试验后还可以剖开试验岩心,观察分析堵漏材料沿程分布特点和“平衡区域”的位置。平衡区域是成功堵漏中的重要特征,其规律为当堵漏效果好时,平衡区域向堵漏泥浆入口端移动,堵漏效果不好时,平衡区域向出口端移动,甚至不能形成平衡区域。有平衡区域形成,说明堵漏配方与漏层相适应,否则要对配方进行调整;该技术在现场堵漏应用试验中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纳米封堵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封堵剂主要由无机纳米材料和胶凝材料组成。室内性能评价表明,纳米封堵剂颗粒微细均匀,浆液耐温,耐矿化度,流变性能好,堵剂固化后微观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封堵率达99.9%。纳米封堵剂现场应用范围宽,应用效果显著,是解决各种类型疑难油水井化学封堵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PDZ-1堵剂是由自制聚合物与树脂交联剂在地层条件下生成的凝胶。研究了该体系在岩心实验中的行为特性,主要包括PDZ-1堵剂在单相岩心/填砂管中对残余阻力系数、不同渗透率地层的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对PDZ-1堵剂成胶性能的影响,PDZ-1堵剂耐冲刷能力的评价及双管驱替的整体效果。结果表明,该堵剂可使水相渗透率下降85%以上,油相渗透率下降25%以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封堵作用及优良的耐冲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