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β–环糊精与叶黄素包结增溶性。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叶黄素形成包合物具有良好的增溶性,增溶倍数与β–环糊精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求其包合平衡常数Kf=3.63×103L/mol。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香精包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新近包埋香精常用主体β–环糊精结构及特性;解释β–环糊精包埋香精等小分子有机物质机理和包埋方法及适用范围;总结β–环糊精包合物表征手段及其优缺点;对以β–环糊精为主体香精包合物制备机理、性能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6,(7):23-25
用响应面法优化β–环糊精改性红薯淀粉制备慢消化淀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β–环糊精用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为优化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用量2.96%、结晶温度–19.64℃、结晶时间2.6 h,模型预测最大慢消化淀粉含量为32.14%,验证值为33.09%。同时研究了β–环糊精对红薯淀粉糊凝胶质构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糊精聚合物在分子识别、分离分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将环糊精分子转变成含有高反应基团单体,是制备环糊精聚合物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合理分子设计路线,通过β–CD磺酰化和氨基化反应得单6–乙二胺β–环糊精(β–CD–6–en),再与顺丁烯二酸酐通过胺解反应,制备既含双键又含羧基双官能团环糊精单体,并采用DSC、1H–NMR和IR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黄素酯与α-环糊精的包合性能。方法:紫外法测定包合行为并计算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溶解度为指标确定包合比;DTA、DR-FTIR、UV-vis DRS验证包合物;与β-环糊精和混合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比较,测定其溶解度、稳定性。结果:叶黄素酯与α-环糊精表观包合常数Ka为127 L/mol;包合比1∶5时溶解度最佳;α-环糊精使叶黄素酯稳定性增强,溶解度提高为叶黄素酯原料的6倍以上。结论:α-环糊精应用于叶黄素酯性能优于β-环糊精和混合环糊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糊精包合对叶黄素浸膏性能的改进效果。方法:HSCCC及HPLC分析浸膏成分,紫外法测定表观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以溶解性及稳定性指标考察包合效果。结果:色谱分析表明,叶黄素浸膏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叶黄素浸膏与环糊精存在较强的包合作用,且混合环糊精优于单一环糊精;单一环糊精的包合改进效果各异,β-环糊精的增溶效果较差,但稳定性好于羟丙基-β-环糊精;混合环糊精包合的改进效果明显,尤以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9:1的混合包合性能效果最佳。结论:混合环糊精包合成分复杂的叶黄素浸膏可弥补单一环糊精的不足,包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张多婷  韩静  项文娟  张玥 《食品科学》2011,32(17):199-203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超声法制备叶黄素-β-环糊精(叶黄素-β-CD)包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叶黄素-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适宜包合条件为叶黄素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1:4,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40min,包合率可达到75.8%以上;产物的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叶黄素和β-CD形成了新的物相;而用相溶解度确定叶黄素和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叶黄素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结常数为346.97L/mol。经包合后,叶黄素的稳定性与水溶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β–环糊精,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复合淀粉微球。为优化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淀粉乳浓度、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油水体积比和交联剂用量为影响因子,应用BBD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以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并得到复合淀粉微球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5.09%、淀粉与β–环糊精质量配比2.62∶1、油水体积比3.84∶1和交联剂用量6.13 ml;在此条件下,验证得到淀粉微球对亚甲基蓝吸附量为0.5337 mg/g,与预测值0.5659 mg/g相对误差为5.69%,说明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复合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条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与油脂》2016,(3):8-11
将α–、β–、γ–环糊精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红薯淀粉中,研究三种环糊精对红薯淀粉糊透光率、冻融稳定性、老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红薯淀粉中三种环糊精用量的增加,红薯淀粉糊的透光率先增加后减小、冻融稳定性得到改善、老化程度减小。随着三种环糊精用量的增加,三种环糊精改性红薯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呈减小趋势,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先减小后增加,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抗性淀粉(RS)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加入2%β–环糊精改性的红薯淀粉的慢消化淀粉含量最高,达到了31.09%。  相似文献   

10.
利用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制备葵花油凝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级压榨葵花籽油为原料,添加一定浓度的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混合物制备出葵花油凝胶,探究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葵花油凝胶硬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6%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混合物添加量葵花油凝胶的最优制备条件。试验表明,影响葵花油凝胶硬度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冷却温度>γ–谷维素:β–谷甾醇添加比例>加热时间>加热温度;6%γ–谷维素与β–谷甾混合物醇添加量葵花油凝胶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加热温度140℃,加热时间50 min,冷却温度5℃,γ–谷维素∶β–谷甾醇添加质量比例60∶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6%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添加量葵花油凝胶硬度为479.61±9.18 g。  相似文献   

11.
可供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Ⅲ):万寿菊色素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由万寿菊花朵经正己烷提取所得油状色素,呈柠檬或菠萝似鲜黄色,对热较稳定,与维生 素C合用时耐光性较好。主要成分为反式叶黄素,能保护视网膜中黄斑,缺乏时可致“增 龄性黄斑变性症”(AMD),使视力退化、易患近视和白内障等眼疾。万寿菊花为目前制备 天然叶黄素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与油脂》2016,(5):79-81
为有效利用青稞资源,采用超高压提取方法从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超高压压力、超高压加压时间、固液比、溶液p H等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超高压压力超高压加压时间固液比溶液p H,超高压提取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00 MPa、时间4.5 min、固液比1∶10(g/m L)、溶液p H 10.5。在此提取条件下,β–葡聚糖得率达到3.72%。超高压提取方法是青稞β–葡聚糖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研究β–葡聚糖的碱提工艺,考察了温度、时间、pH和料液比等单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碱提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β–葡聚糖的最佳碱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pH 11、料液比1∶25、时间4 h,此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为7.21%。此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得出β–葡聚糖提取物中同时含有多种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主要是Mw为3.31×104和4.19×103的组分,少量为3.81×105和2.26×102。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与油脂》2017,(3):61-64
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以及燕麦β–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混合体系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啤酒酵母)和霉菌(黑曲霉、黑根霉、黄曲霉、青霉)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及燕麦β–葡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混合体系对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霉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燕麦β-葡聚糖水凝胶溶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胶性是燕麦β–葡聚糖的重要特性。该文研究了温度、pH和质量分数对燕麦β–葡聚糖水凝胶溶胀率的影响,并对凝胶溶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燕麦β–葡聚糖凝胶溶胀率越大;碱性条件下溶胀率显著增大;凝胶溶胀率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下降。对β–葡聚糖溶胀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溶胀初期满足Fickian扩散定律,是扩散过程控制的溶胀。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5,(10):25-27
该文首先以乳化液稳定性、黏度和包埋率为指标,从β–环糊精、大豆分离蛋白等7种壁材中筛选出3种作为打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包埋壁材,然后利用混料设计优化三种壁材的配比。结果表明:以大豆分离蛋白70.7%、麦芽糊精29.3%进行复配,采用芯壁比1∶3,乳化剂(1.0%,蔗糖酯∶单甘脂=4∶1)进行三次包埋验证试验,平均包埋率为87.43%±1.07%,与模型预测值(88.67%)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7.
运用KOH-甲醇溶液皂化法将叶黄素酯转化为游离叶黄素,进一步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对不同纯度产品中叶黄素的含量进行HPLC法测定;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参照,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清除.OH的效果。结果表明:叶黄素浸膏通过皂化,游离叶黄素的含量由1.35%提高到30.25%,进一步柱层析处理得到80.32%的叶黄素产品;不同纯度叶黄素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清除.OH活性,且其抗氧化活性与叶黄素的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与油脂》2016,(5):58-62
为研究发芽对小麦面粉中β–木糖苷酶及阿拉伯木聚糖(AX)的影响,以发芽小麦的面粉(包括皮磨粉和心磨粉)为原料,测定发芽后β–木糖苷酶和AX的变化,研究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其与面粉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发芽的时间越长,β–木糖苷酶的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小麦面粉中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E–AX)随发芽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升高,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U–AX)含量降低,总AX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发芽时间越长,面团的拉伸阻力越小,且皮磨粉低于心磨粉;发芽时间与β–木糖苷酶活性、WE–AX含量和延展性呈高度正相关,与总AX含量、WU–AX含量、灰分含量、拉伸阻力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β–木糖苷酶活性与面团延展性高度正相关,与总AX、WU–AX、出粉率、拉伸阻力呈显著负相关(ρ0.01)。  相似文献   

19.
小麦系统粉因其出粉部位不同导致不同系统粉的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该文研究了面粉中阿拉伯木聚糖(AX)、β–木糖苷酶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系统粉理化、质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AX含量和β–木糖苷酶活性在小麦胚乳中的分布都是由内到外逐渐增加的,即1B<2B<3B,1M<2M<3M。在ρ<0.01水平上,AX与灰分为极显著相关,AX与水分、拉伸阻力显著相关;β–木糖苷酶与AX、灰分均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叶黄素是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适量摄入叶黄素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叶黄素还可以调节人和动物的免疫能力并且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但是,叶黄素的低水溶性限制了其在食品和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利用巯基-烯点击化学法对叶黄素进行亲水性修饰,为叶黄素的化学改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首先以三乙胺为缚酸剂,使叶黄素与丙烯酰氯酯化反应得到两端以乙烯基为端基的中间体,再在紫外光照射下以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为催化剂,使中间体与L-半胱氨酸通过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在叶黄素的两端引入亲水性的氨基和羧基,得到两亲性叶黄素。通过UV、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两亲性叶黄素,通过TEM观察两亲性叶黄素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球形胶束,平均粒径为85nm,有望会大大增加叶黄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