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林娣 《园林》2002,(1):11-11
中国园林中的文学品题指的是厅堂、楹柱、门楣上和庭院的石崖、粉墙上,留下的历代文人墨迹,即匾额、楹联和石刻等.它们是建筑物典雅的装饰品、景观的说明书、园主的心灵陈辞,是园林景观的一种诗化.  相似文献   

2.
陈植怀疑刘氏园之"刘给事"为北宋官员刘元瑜,但有学者提出异议。对此,先推勘刘氏园主应具备的条件;再从陈植论据的适用性、正确性以及史籍中刘元瑜的称谓等处辨证其观点的错误;最后从园林沿革以及园主称谓、居处等方面对刘氏园归属进行考证,认为"刘给事"应是宋初给事中刘载,李格非写就《洛阳名园记》时,刘氏园归刘载后人所有。  相似文献   

3.
赵志勇 《建筑与环境》2009,3(1):110-112
所有园林艺术都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园主思路的融合。个园和网师园无不是园主托物言志的产物,反映园主身份、文化、阅历、诉求等。园主身份不同、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不同,当地风土人情的差异,使得两者在造园风格上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乡村庭院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容整洁"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线路法和典型庭院调查法,以南京市世凹桃源、复兴村、旭光村、大泉村为例,分析了乡村庭院绿地植物选择与配置现状,得出了南京市乡村庭院绿化整体较好的结论,提出了观赏结合生产、避免植物选择城市化以及加强后期养护管理的建议,为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庭院绿化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8,(7)
正在比利时的乡下,有一座家庭花园,因为花园位于一处高地之上,所以园主称它为"the garden on the hill"。1999年,园主从父亲手中买下这块旧址后,在筹措建园过程中到处去学习取经。某一天他们到比利时著名的花园设计师Dina的花园去拜访,爱花的女主人顿时觉得眼前一亮,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花园!于是他们请Dina来为自己的花园设计。2000年,园主决定在花园最美的6月和7月对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6.
张春英 《园林》2017,(6):86-89
正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距离成都市66km、一个地处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区——川中丘陵西缘,有一个名为"鲜花山谷"的私家花园。打造这座花园的园主为非植物专业人士,花园的建成,源于园主对妻子的一份爱的承诺。10年前,妻子对周小林说,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花园;6年前,周小林终于在四川成都的金堂租下了一方80hm2的土地,开始打造一个号称中国最大的私家花园;如今,这片土地已种植了600多种花卉,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鲜花山谷"。周小林  相似文献   

7.
严雨  王丽方 《风景园林》2018,25(3):53-58
建筑和庭院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建筑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清华大学八家附小建筑与庭院设计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建筑与庭院"共舞"的理念,总结了形成庭院格局的3种设计模式和庭院的3种设计模式。试图创造建筑和庭院"共舞"的校园环境,探寻其连续而整体的、丰富而多层次的美,是本设计与研究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利利  黄欢 《园林》2020,(2):23-28
足立美术馆庭院作为蝉联多年的日本最美庭院,是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在美术馆主人足立全康先生所坚持的庭院如画的理念下,将艺术画作在庭院实景中再现,通过园艺师日常精心维护管理,使庭院时刻保持最佳观赏效果,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欣赏艺术作品。本文结合"借景"造园理论,从空间、布局、细部和时间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足立美术馆六个庭院的造园方式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乡村庭院作为最基本的乡村日常生活空间,承载着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和文化沉淀,是当下乡村振兴中传统文化复兴的内在支撑.文章基于广东"四小园"建设背景,通过自发性建造视角,以广东增城大埔围村庭院为例,从庭院的功能布局、空间形制、景观要素等方面总结归纳乡村庭院景观自发性建造特征,并以村民对庭院建设的行为需求为导向,针对乡村庭院现状问题提出设计指引和组织引导策略,以期为未来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玲 《山西建筑》2012,38(11):219-220
介绍了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美学含义,并阐述其建筑空间意境美的特点,以拙政园和留园为例论证了建筑空间意境美的具体体现,指出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是由"意"——园主的思想感情和"境"——园林景观两个要素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在这类显贵园林中,有些文化不高的园主,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  相似文献   

12.
阎宏武 《山西建筑》2001,27(5):10-11
苏州私家园林的一些园主,具有甚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园主通过含蓄优雅的匾额、楹联,自我标榜、流传后世。通过这些文字和题名,了解园林主人的身份、地位、文化层次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3.
徽州"庭院"是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庭院的设计看似简单,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造型随意、搭配妥当、亦动亦静、亦俗亦雅,蕴含着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文化理念,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寄托与传承。文章通过对黟县宏村、卢村古民居的解析,可以大致了解徽州传统民居庭院的功能特点及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4.
正Q: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竹石源舍"庭院的基本情况。A:"竹石源舍"庭院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生态小镇,距离市中心约60公里。我们知道,密云拥有北京最大的水源地。这里没有工业,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周边水泊静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竹石源舍"庭院占地450平方米,园林绿植面积约300平方米。按照前庭后院的格局设计,"竹石源舍"庭院分为前庭、中庭和后院三处园地。它们相对独立,又相  相似文献   

15.
钟莹  吴南生 《山西建筑》2015,(10):195-197
从空间与环境两个角度探讨了别墅庭院景墙的特点,对别墅庭院景墙的设计愿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几种细腻肌理和"粗肌理"的别墅庭院景墙的类型和艺术特征,以构建出景墙精品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6.
陈建红 《华中建筑》2007,25(8):159-161
徽州民居庭院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住宅庭院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园林"的条件.但徽州人建宅通过"移植"、"引用"或"微缩"的处理手法进行造景,在有限的宅院空间内达到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该文从空间环境的内外交融,声光在庭院中环境气氛的营造等方面,分析了园林景观在徽州民居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古代衙署建筑空间与小气候关系,以内乡县衙为例,测绘其庭院空间特点,测试庭院小气候特征,观测庭院游人使用状况,旨在揭示和解读衙署建筑小气候营造特点,为"古为新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尺度较大、太阳照射充分的庭院内部空气温度较高,同时庭院空气温度又受气流速度和绿化的影响,合理的组织气流与绿化能够起到降低庭院气温的作用;2)围合式庭院不同方位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3)内乡县衙3处庭院游人停留与庭院小气候密切相关,舒适程度越高,停留人数越多。研究提出对于庭院规划应合理规划设计其尺度和周边建筑高度,并优化不同方位遮阳和绿化形式,营造舒适的小气候,诱发游人停留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庭风 《园林》2003,(6):16-16,48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中保存最完整者,面积1598平方米建于1867年,园主邬彬,为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其二子先后中举,时人誉为"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告老还乡之后建园,因感怀祖先福荫,故名余荫山房。园门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为岭南园林第一联,表明不求园广,但求福荫,终得一门三及第。园林面积很小,轴线对位,规则水池,传言园主造园时得北京某王爷赠图,且受当时西式园林影响。故规划较为规整。  相似文献   

19.
白族居家建筑因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立庭院,有纵向、横向拼连或双向拓展的多院落组合形式。在有限的庭院空间中进行装饰、彩绘、植物绿化或摆放盆景花卉,形成了丰富的庭院文化。该文从装饰艺术角度出发,针对大理张家花园中的鹿鹤同春院、西洋红院、镜花园等庭院,深入分析其装饰彩绘、木石雕刻、地面铺装、植物绿化等艺术特点,总结探讨建筑空间构成、庭院装饰与园林绿化的多元融合,以表达白族居民对"花荫密,竹影疏,月光照临,如积水空明"的淡雅宁静、书香世第之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20.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