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采用访谈法、专家小组法得出HRP胜任力的初始构成要素,随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出构成HRP胜任力模型的4个核心胜任力因子和14个胜任特征因素,为中国企业HRP人员的甄选和HRP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社会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中存在的矛盾,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教师胜任力,即在高校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个体特征。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从事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各胜任特征的总和。本文的目的是从胜任力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构建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教师胜任力模型,将高校工程实践课程教师的胜任力概念化。这有利于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管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教师的选聘、使用、培养、考核和激励,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首先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探究9个岗位18名农民工的就业胜任特征,然后根据获取的18项胜任特征编制《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调查问卷》,最后对130名农民工实施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120份合格问卷进行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包括6个因素、18项胜任特征,该模型的信度系数为0.94,对农民工就业胜任力的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5.16%,其中,沟通能力和职业技能是预测农民工就业胜任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将战略管理理论和胜任力理论相结合,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层管理者的胜任力结构在战略管理的3个阶段----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与评价阶段所具备不同的胜任特征进行探索研究,并对各个阶段的胜任特征因子进行提取和分析,初步构建了战略管理视角下的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对15名大学生进行关键事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调查问卷,并运用此问卷对4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建构并检验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包括5个因素、21项胜任特征,该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方差解释率累计达到63.08%;其中,自我提升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是预测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是有效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实现质量兴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对浙江省103家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对标准化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管理型标准化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构建了标准化人才培养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近年来,职务分析的重大进展在于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的提出和应用,即考虑环境和组织变量对职务分析的影响。章介绍了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的特点和一般程序,并初步探讨了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侯建军  毛轶超  许莉钧 《包装工程》2021,42(24):340-348
目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研究设计师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新需求,并建构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胜任力模型。方法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筛选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师胜任力因子,通过专家调研和访谈法获取专家信度,再通过设计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设计师除了应具有基本的设计专业技能和设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有跨专业整合协调能力,具有跨学科和终生成长的知识结构、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背景的基础知识,能运用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设计信息整理及提高设计流程的能力。同时,更高层次需要设计师能掌握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设计数据模型和算法指导机器如何做设计的能力。研究最终分析得出包含4个一级胜任力因子和17个二级胜任力因子的设计师胜任力模型。结论 该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明确了设计师在知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新需求,实现了人机能力优缺互补,达到更高效的设计能力水平,同时为高等院校设计人才培养以及设计职业资格评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胜任力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应结合高职双师型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借鉴工业组织管理的先进技术,采用胜任特征模型、模拟溯验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科学地评价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专家访谈、电话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4种方法对10家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对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主要以层次性需求、知识结构需求、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专业能力需求、职业素养需求和任职条件6个方面为切入点,得出相关的岗位素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调研分析高新区企业标准化人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专业标准化服务的角度,提出高新区企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方式,以帮助企业建设一支合格的企业标准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我国标准化人才的本质属性及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标准化培养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企业的快速创新与变化已经成为常态,标准化壁垒已经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基于推行成熟体系的企业标准化体系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提出基于支撑企业战略的企业标准化研究观点和思路,提出了以战略支撑维、工作模块维、标准化行为维为内容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各关键产业的信息及相关联系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反映。如果能对互联网上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必能对产业规律的发现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辅助作用。本文提出了互联网产业社区的概念,并通过两个基本的产业社区发现算法,以水产领域为例,给出一个从产业社区的角度来辅助标准化体系研究的技术方案,同时在社会关注热点与标准化工作联系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农业标准化是一门独立于现有各学科,又与其密切联系的领域系统科学,农业标准化人才特点显然不同与其他学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态势与人才需求的现实及长远趋势,提出了农业标准化学科发展的长期内动机制是学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培养机制的形成;指出建立大学农业标准化学科的院系,设置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是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短训式人才培养,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才队伍建设的补充;农业标准化人才分为策划管理类和应用实操类,从学科结构看,前者为横断综合类人才,后者则为学科专业类人才。文章初步勾勒出了我国农业标准化高级人才培养的专业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李楷明  何江  李超 《标准科学》2012,(12):43-47
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基础支撑,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文章从梳理循环经济标准化的理论基础人手,从多维度分析、阐述了标准化体系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得出:企业、政府、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因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诉求和动机的不同,在循环经济标准化中的角色定位与关注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以实践中培养特色鲜明、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经验为基础,对依托产学研基地培养工程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传统教育思维定式和固有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式教学为主线,促进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阐述如何构建一种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成长为工程领域的创新型拔尖人才;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式教学的作用,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为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20.
Standardization receives varied atten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status, this paper sets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n the principles of logic, comprehensiveness and operability, taking into accou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es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through four aspects: standard development,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standardization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This evaluation system provides a reasonable basis to evaluate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The survey shows that if China wants to enhance its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China needs to improve its standard development level, strengthen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expand the standardization support measur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