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建筑最早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发展至今,住宅类建筑已经有了清晰的功能需要,同时设计师也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为宜人的居住空间。日本的住宅是人们对居住空间探索的前沿重地。从功能到形式,他们的住宅设计一直在突破,将住宅这个命题进行更多元的尝试与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节点轴向刚度对方管空间三角形桁架静力性能的影响,使其设计建立在更合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采用ANSYS软件对方管空间三角形桁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壳单元建立了可考虑节点刚度的分析模型,将其分析结果与不考虑节点轴向刚度的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不考虑节点轴向刚度的分析模型考虑了节点为刚接、铰接及弦杆连续腹杆与之铰接3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节点轴向刚度对桁架整体变形影响较大,对桁架内力分布的影响很小。为便于应用,提出了能够很好地模拟节点轴向刚度影响的方管结构简化分析模型(SIM)。建议在计算方管空间三角形桁架变形时考虑节点轴向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瑞士,人间天堂;高尔夫,贵族运动。 Sempachersee golf club——天堂高尔夫。 我们常见这样的空间办公场所、餐厅、博物馆、店铺。却不常见高尔夫球场的设计,这种设计似乎游离在主流空间以外。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高尔夫球场是建筑师们根据人类向往天堂般美丽的自然环境的原始欲望而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瑞士,人间天堂;高尔夫,贵族运动.Sempachersee golf club--天堂高尔夫.我们常见这样的空间:办公场所、餐厅、博物馆、店铺.却不常见高尔夫球场的设计,这种设计似乎游离在主流空间以外.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高尔夫球场是建筑师们根据人类向往天堂般美丽的自然环境的原始欲望而创作的.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实践。在中国传统器物历史上,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和长信宫灯、无印良品均传递出设计是为人所用这个道理。设计需要有为人所需,需要有道理的设计。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实践。纵观当今世界,器物设计空前繁荣,设计文化的存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形态。人类从早期生活用品和  相似文献   

6.
关于设计的起源,系统的归纳可分为生存说、巫术说、游戏说。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用两块石头相互敲击,以便打造出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可见,自设计产生之日起,制造出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工具而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便成了设计者们所遵循的信条,并贯穿于设计发展的整个历史。随着人类对设计研究的深入拓展,设计在近百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空间规模效益。基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竖向分层、开发强度和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中心联结"、"整体网络"和"轴向滚动"模式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次聚焦点"模式将是我国特大城市的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构筑在地平线上的杰作"。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文化形态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愈来愈成为城市外显形象的描绘者——设计师高度关注的焦点。公共空间的营造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极其严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现代商业街设计中,对其空间特征的建构,吸取传统空间中的精华应是特别关注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空间是建筑的主体,也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对象。室内设计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与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本文通过阐述室内中单一空间和多空间组合的形式对于人的精神感受进行具体分析,来探讨对室内空间的处理问题,并明确指出了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已经不再是只满足于功能要求,更多的是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空间,是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风雨、抵御寒暑、防止野兽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正>空间是建筑的主体,也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对象。室内设计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它与人的关系最密切,对人的影响也最大。本文通过阐述室内中单一空间和多空间组合的形式对于人的精神感受进行具体分析,来探讨对室内空间的处理问题,并明确指出了人们对室内空间设计已经不再是只满足于功能要求,更多的是精神感受和审美要求。空间,是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风雨、抵御寒暑、防止野兽的侵袭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是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从空间协调角度提出自然保护地环境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的耦合分析方法,探讨人与地二者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耦合规律,证实了负向耦合是引起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对人类活动针对性的调节可切实缓解人地冲突、改善生态状况。人地关系空间耦合分析方法可相对精准地确定自然保护地的人地冲突空间,明确冲突程度,为自然保护地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轴——是贯通地区的发展方向,是有的放矢,是人们在生理、心理上从空间中度量,目的是组织空间群体。城市的轴从基底面开始,可以是对称的,层层相套,是概念性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是一种空间轴向关系。轴要求通达方向和方位的组织。轴可以转折、转换,但必须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紧密相联。轴向对景可以有虚的,它通向自然虚无,可以具有某种对景,可以顺着地形向上,也可俯视向下,又是一种视觉上的对景,是组织群体空间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最终轴是一种结构关系的组织,线形活动的组织,带有想象特征、层次空间的组织。在城市设计中有着很多的手法,从古罗马时期城镇的十字轴线,到中国古代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城市布局论述而规划修建的城市,再到近现代城市建设中世界公认的巴黎传统轴线、华盛顿轴线等等。轴的运用一直贯穿古今中外。它是我们组织空间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  相似文献   

13.
孙晓峰  徐科峰  刘翠 《华中建筑》2007,25(9):111-112
数码时代的来临不仅使物质产品改朝换代,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住所不管在空间尺度、空间类型还是空间的细部处理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该文通过对数码时代人类生活方式以及人类住所物理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新形势下人类住所设计的新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
<正>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人类改变自我和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许多时候都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只要设计满足功能,设计就是美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人类改变自我和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而这种需要在许多时候都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功能主义者认为,只要设计满足功能,设计就是美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
在中国消费观念转变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前提下,以充饥型为主的中国城市酒店消费形态开始向休闲型与享受型转变,这对酒店空间环境提高了要求。在某种角度上看,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吃住空间,而是一个实现社会沟通交流的空间,并且这个空间往往是对身份、品位与地位的体现。文章以酒店空间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具有中国传统纹样的中国化设计在酒店空间中的设计原则、体现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节能和生态友好是当前建筑设计必须面对的两大命题,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特征,建筑设计中回应两大命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建筑空间对室内外环境性能的调控潜力巨大。本文立足于建筑缓冲空间的特征,分析不同缓冲空间类型和对室内外环境空间性能的调控作用,强调将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具体手段,以实现技能设计和绿色生态,为营造宜人的室内外空间品质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明 《城市建筑》2011,(2):80-83
人类为什么建造城市?对于这个城市设计师的终身命题,我们可以从2010年下半年的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Inception)》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侧面回答。影片模拟了人类心灵底层的梦境与现实的反差与关联,通过颇显离奇的情节暗示出城市其实正是人类自身梦境的现实映射。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山西建筑》2009,35(16):26-27
指出风味餐厅应有独特的餐饮概念,有别具一格的装饰布置,使顾客能够体会到某种文化氛围,对餐饮空间情境的营造和空间形象与氛围的创造进行了分析;对人的情感需求及其心理行为进行了探讨,以完善风味餐厅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建筑美学观。人类的建筑美学观总与建筑观一脉相承。所以作者认为,必需考察人类建筑观的历史演变,从头说超。建筑观:实体·空间·环境作为一个哲学命题,脱离实体的空间和脱离空间的实体,同样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实体往往可以与空间彼此隔离开来,分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