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机动化交通与慢行交通两种不同的交通对象,进行了"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设计。机动化交通体现在道路标志系统、标线系统、信号系统等方面,慢行交通体现在一体化交通、过街系统、街具设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10年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主要是以快速化、机动化为导向的高强度道路交通系统建设,这导致对慢行交通的忽视甚至侵犯。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慢行交通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分析日常生活中慢行交通的种类以及类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总结出城市慢行交通的特性,并应用到城市当中。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在我国中小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由于机动化交通的发展对慢行交通造成了一定影响,笔者以浙江嘉兴市为例,研究了中小城市的交通特点,论述了慢行交通在中小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现状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慢行交通和公交一体化系统、改善慢行设施的质量、加强慢行交通的管理、协调好城市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关系,对未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良好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概念:慢行交通与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也可以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5)
中国城市中居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是以自行车和步行构成的慢行交通。当前,城市机动化飞速发展,出行环境越来越恶劣,悸动交通不断侵犯着城市慢性者的出行权。深入研究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理论以及方法是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目标,对慢行交通换乘方式和慢行交通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不断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出行结构将全球城市划分为A~E模式,通过比较5类交通模式的发展背景、结构变迁及其慢行政策,讨论了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大城市不同区域交通模式的发展方向,认为:中国不能也不应选择北美式的私人机动化之路,慢行交通应成为国内中小城市的主导模式及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绿色交通旨在协调、优化各种运输方式,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促进环境与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慢行交通是最能体现绿色交通本质的交通方式,实现居民的短距离出行和接驳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的规划方法可从街区尺度、慢行网络、公交衔接和设施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涿州生态示范基地慢行系统规划对此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模式,是城镇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放眼世界各国各地区近现代的城镇及其交通发展史,慢行交通在总体层面至少遭遇了三种不同的际遇.第一种际遇以美国为代表,它以小汽车使用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投资策略,使得慢行交通小众化、萎缩化、边缘化和(或)休闲化,在一个又一个城镇完全失去阵地,失去和机动化交通分庭抗礼的机会,直到今日在总体上还处于一蹶不振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慢行交通是一种非机动化交通,而慢行空间则是用来承载慢行交通的一种特殊空间形态。国外慢行空间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相对成熟,而国内在该领域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成都市主城区滨江慢行空间的现状问题,总结研究路段慢行空间的类型,并从人的行为需求、安全性、便利性等不同方面分析慢行空间在使用过程中与机动车交通空间的矛盾,以及慢行空间内部存在的矛盾,提出改进策略和慢行道空间组织模式,以提高慢行空间利用率与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应该鼓励与支持的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在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将规划建设慢行系统作为重要的交通策略和目标任务,而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也已将慢行交通列为专项规划。
  上海慢行交通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治愈城市交通顽症的一剂良药,更可以通过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体验展现城市的内涵与魅力。上海,可以“慢”得更有品质一些。  相似文献   

11.
沈兵  金楠 《重庆建筑》2012,(12):41-44
该文简要介绍了台北市概况及交通政策,并通过对台北市公共交通、停车管理、道路交叉口"渠化"与"干道绿波"、占道开挖管理、人行过街设施优化、道路收费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对比分析重庆市与台北市的交通承载能力,得出重庆市的道路交通承载能力还有大幅度提升余地的结论,提出当前解决交通拥堵的状况应由修建城市道路转移到改善管理手段上来。最后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路网密度、优化交叉口、发展单向交通组织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方式来提高重庆交通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Two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for assigning time-varying traffic demand to a road network during peak period. The algorithms are heuristic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stic equilibrium, and they are iterative. Discrete time approach is adopted for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The model presented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traffic flow in a road network during peak period in urban areas for strategic planning of transport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项目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单向交通系统在南京江心洲整体开发中对于路网通行能力的作用。阐述了单向交通系统的优缺点,指出运用单向交通系统可充分利用现状路网、提高通行能力、降低事故率、提高运行速度、节约建设成本等。  相似文献   

14.
The road traffic engine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gestion and delay to road traffic in urban road networks by increasing capacity. He does this by computer control of traffic signals, by traffic management (one-way systems, banned turns etc.), by junction design, and to a limited extent by building new or improved roads. Such increases in capacity do not increase traffic speed if traffic demand is sufficiently high. However, they do increase the risk of traffic jams when blockages of the network, and especially of junctions occur, because there is increased traffic on essentially the same network as before. Traffic speed in congested road networks is set by an equilibrium with the best alternativ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t can only be improved if public transport is improved and road space devoted to the more efficient user of space, the bus or tram, or, if demand is sufficiently high,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egregated rail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绿色交通系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构筑需要相应的技术为依托。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3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明确道路功能为前提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和主干路设计的关键技术;发展绿色公交系统的主要理念;以动态交通为约束的静态交通规划与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公交线网系统与城市路网系统在网络构建上,存在本质的共通性。公交一体化运营原理可以为存在相同功能需求与交通特征的路网建设方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并可以达到系统性的最佳效果。列举了上海绕城高速(G1501)沿江通道工程与上海外环高速(S20)共线段的线位布置中,采用"大站设置"和"接驳换乘"思路,设计出入口节点群的方案及交通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冯琪 《山西建筑》2009,35(14):252-253
在分析道路交通工程对协同设计需求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系统的实时要求,提出了适用于道路交通工程的实时协同设计的系统框架,从而促进道路交通工程协同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道路交通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过程,从道路安全影响因素、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两个方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系统作了全面分析,以缓解人、车、路、环境间的矛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博交通的来源与特征,分析了对道路交通系统影响较大的区域与敏感点,确定了道路系统在世博会期间的策略与保障目标。按照市外、郊区、中心城、周边地区4个层次,进行了转换体系与集约交通行驶线路的规划,根据与后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并提出了配套道路系统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谢彤  许可 《山西建筑》2012,38(29):41-42
采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分析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四个因素——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环境,分别建立安全可靠度评价模型和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可靠度模型,从而实现了对道路交通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今后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与保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