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5,(39):33-3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很多企业订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进程却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规模、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等综合竞争力方面,与世界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步入了快车道,包括正在崛起的中国跨国公司。但是如何判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生动因和外部环境,特别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方向和今后的重点。这是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想这个课题对于我们电信行业的企业来讲同样是很紧迫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赵艳 《通信世界》2002,(31):18-19
中国电信企业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也是中国电信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于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来讲。“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企业的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企业界风起云涌,本土企业纷纷踏上了通往国际化的征途。浪潮集团也加速了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6.
贵刊《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周际化》(“封面故事”,2006年4月20日)认定闰内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笔者认真研读名单,发现它大约是一个营业收入的排名,而不是所谓国际化潜力的标志——虽然营业收入是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同时,选择具有走向全球化能力的企业,不应从行业中选秀(从重点行业中选出营业收入排名较前的企业),而应该考虑其本地业务是否达到国际化运作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东 《中国新通信》2005,(12):28-29
从华为收购马可尼失败、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电信股份失败到中国移动成功收购华润万众和网通收购电讯盈科股份,中国的通信企业在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国际化决心。学术界虽然对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时机是否成熟尚有争论,但大家也都公认国际化是通信业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国际化之路到底该如何走呢?我国通信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化模式?我们的企业还未走出国门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走出国门时就要有一套预案,走出国门后要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计划,这才能最终成功地实现国际化,成长为世界上一流的跨国通信企业。  相似文献   

8.
侯利 《IT时代周刊》2005,(16):66-66
对中国多数电子信息企业而言。最短的“木板”是技术和研发,只有补长这块板,企业这个“桶”才能装上更多的水,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通过国际化去补技术和研发的短板是正确的选择。因此,联想的并购虽然存在诸多风险,但无疑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走出去”扬长补短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24(6):23-23
我们知道,所谓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以国际视野和全球战略来规划自己的经营活动,把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国际间调配使用,从而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通信信息企业员工开展国际化培训,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培训模式,也是通信企业发展的一种时代需要。文章试图从开展培训培训的国际化合作,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通信企业员工国际化培训的重要性着手,阐述其内涵及意义,主要分析我们通信企业员工国际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日趋坚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只是软件行业的国际化思路与通信、电子等行业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国内背景是仍在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国际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从国内背景来看,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时,就是从不完善的市场和管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二,由于实力和政策原因,中国企业总体上国际化程度不高;除少数成功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国际化还处于道路探索阶段。第三,中国国内潜力深厚的产品市场和阶梯状的要素价格分布可能会使中国企业成长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持续成长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国品牌尚未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本文即站在战略的层次,审慎地为中国品牌国际化运行机理提出框架,同时亦为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方向性的建议,以期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国际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好消息不断,TCL并购法国电视企业汤姆逊、联想并购IBMPC部门……3月4日国内闪盘巨头朗科,又惊暴在美国获取专利。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中海油向优尼科发出130亿美元的巨额收购要约。新年伊始即传出这样的消息似乎就预示了接下来的这一年,将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不同凡响、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受益于身处的这块肥沃的大市场,中国的通信企业无疑是最具实力和野心的国际化力量之一。华为、中兴正在用新的销售数字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国际收入纪录,并开始在欧美地区崭露头角霉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涉足香港市场,在中移动这一年里不断的出击中,中国通信业国际化的“版图”开始从制造业向运营业大肆漫延。“竞购”成为2005年最流行词汇之一,也形象地描绘出中国通信韭进入国际市场,直面“拼杀”“较量”的真实状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凭什么竞争。即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中国企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中国是世界级的大工厂,但制造还是产业链比较低端的部分,必须向更高端的价值链走。  相似文献   

17.
王岩  朱金周 《通信世界》2003,(13):27-28
成为世界性电信运营商是电信巨头梦寐以求的事情,为此,一些电信公司大肆扩张海外市场,尤其是在全球电信业持续高速增长期,更是如此。国际化经营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从国际化经营中获益。德国电信就是电信企业国际化的典型,经过几年的扩张,德国电信已经成为全球性运营商,但大规模海外扩张也给德国电信留下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8.
ERP选型成功,后续的实施就会事半功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路上,选型有了新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不少的案例证明,众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铩羽而归,不是没有做好宏观上的战略规划,而是止步于因忽视细节带来的羁绊。那么,哪些才是中国企业家真正应该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会衍生什么样的恶果,这就是本文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本文作者为TCL集团副总裁,同时身兼TTE新兴市场业务中心总裁,在开拓印度、泰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市场的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电信业处于转型的历史关头,电信运营企业如何面对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实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并借鉴国外电信企业成功的国际化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新加坡电信成功的国际化经验值得我们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