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空间”往往是建筑师们反复推敲的重点.为了实现建筑师理想的空间,往往要借助模型、透视草图、剖面等工具来进行建筑空间的推敲与设计.然而,西班牙建筑师米拉莱斯的奥林匹克射击训练场无论从设计过程还是最终的效果呈现上都不能用一般的设计方法来解读.在这个案例中,建筑师采取了一种“分层—独立处理—叠加—解决矛盾”的设计方法.本文就是对这种设计方法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于空间的思维技巧和创意能力,是每一个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创造力的强弱反映设计价值的大小。那么,空间设计的创造力就是通过空间思维对空间的创造能力。 就“空间”的构词解释理解: “空”,由虚无、空旷、广漠、向四面八方扩展而又可容纳其它元素之意;“间”为“门”和“日”之内构形,犹如两扇门之间透进日光,既有“空隙”之感,又有隔而不连  相似文献   

3.
要以“气候适应与空间形态”合一的视野解析重庆元宇宙中心,通过对元宇宙中心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与气候的映射关系考察,论述以气候适应为核心的元宇宙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呈现的韧性结构、山地竖向、形态原型及材料构造与气候环境的映射关系;指出该建筑设计借鉴了元宇宙数字技术体系,将元宇宙概念中的“数字映射”转译为建筑设计中“形态映射”关系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气候适应性下元宇宙中心设计的方法,进而揭示了形态映射是如何在元宇宙中心低碳设计的多维互动中引发空间形态和气候适应的建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跳房子     
《现代装饰》2008,(4):128-131
Hopscotch style户型想表达的就是打破传统住宅单调的切割手法,转以童趣角度设想,以跳房子概念描绘屋主的生活蓝图。从玄关开始,使用者即置身于跳跃式的空间游戏。以纯白色作为整个设计的主基调.空间与空间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地坪的落差。半隐的墙面来收放空间之间的延续性,玻璃的穿透性与镜子的折射,使人看到不同方向截然不同的空间,整个设计着重于生活作息相关的“光线”与“方位”上的调度.南面的小孩房与书房,是整个格局里髅近阳光的位置,反映着设计者对光线的高度需求,  相似文献   

5.
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偏向于建筑形态的视觉消费,而对于建筑空间的深度挖掘者少之又少。路易斯·康和伊东丰雄是在各自所处时代引领建筑发展的建筑大师,对建筑空间有着深刻把握。从对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思想及作品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对立”到“消解”,再到“整合”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对具体案例的具体解析中,把握这一设计趋势,探析公共建筑“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整合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谭刚毅  李浩 《新建筑》2008,(1):54-61
“电影与建筑”专题设计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在四年级进行的教学探索。在介绍该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也阐述了电影与建筑的关联,并结合学生的《设计周志》详细分析了中期教学环节——“电影空间还原”的成果以及最终两份优秀作业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形式服从功能”的设计思维方式同古典形式主义一样,是典型的单向线性过程。这种模式的长期影响造成了现代城市空间的断裂和破坏。从维护城市空间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刊物重新认识,将建筑的“功能”从原来单纯的“内部功能”扩展到“城市功能”,使建筑设计成为一种“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双向动态运作过程,这是建筑设计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8.
李佳敏  杨震 《风景园林》2023,30(8):44-50
[目的]剩余空间是城市存量更新中具有特殊潜力的公共空间,具有数量多、分布泛、规模小、现状杂、效益低等特征,针对其复杂特征,多采用微更新模式进行优化。在实践中普遍面临空间物质性和社会性的耦合问题,从社会设计视角分析城市剩余空间问题本质,反思设计目的、主体、产物和过程的社会性,可提升微更新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效果。[方法/过程]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同时展开思考:在认识论层面,剩余空间微更新需要设计者思考“为谁而设计”“与谁一起设计”和“由谁来设计”,理解在此过程中的价值导向、实践模式和自身角色;在方法论层面,剩余空间微更新需要设计者兼顾具体做法和整体策略,最终探索得出剩余空间微更新从空间设计迈向社会设计的路径。[结果/结论]城市剩余空间问题本质是社会网络不协作,需要依赖社会创新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网络修复。从认识论来说,设计者要围绕为公共利益而设计的价值导向,推动完善与多元参与主体一起设计的实践模式并把握自身作为辅助设计执行者的媒介角色。从方法论来说,剩余空间微更新需要在视野聚焦、方向把握、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方面积极行动:1)关注真实与具体的日常生活;2)以“接近性”为空间设计的标尺;3)多元参与平衡空间利益;4)空间设计同步社会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介于室内外之间的“第三空间”具有传统的适应性经验,其空间形式和空间属性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以“第三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进行历时性追溯,探讨“第三空间”功能、形式、意义的演变及发展动因,总结出“第三空间”从“无意识”设计到“有意识”设计,从空间与环境的调适关系到空间与环境、人及社会等多重适应关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空间对人来说,总希望有一个主题。例如居住空间,其主题就是 “家”,有团聚、温馨等情态主题; 体育场馆的空间主题,可以用 “激” 字来概括,包括运动员和观众,都希望得到这种情态,如此等等。商业性空间,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心情是“对称”的,其主题就是在 “欲”,买方与卖方同样有此要求。 如何创造商业性空间的“欲”的主题;这就涉及到手段的问题,或曰空间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不外为形态的变异与内涵性,色彩的视觉冲击力,主题的形象化和隐喻性。 1形态的变异与内涵性。要表现一种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就要用形象来表述。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