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聚氰胺生产工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聚氰胺(MA)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即对MA生产中的热量回收,装置尾气用NH4Cl+Ca(OH)2混合液净化后得湿氨气,除湿加压后,部分返回系统再利用,部分冷凝成液氨或进行氨深加工制亚硝酸钙,同时生产轻质碳酸钙。对各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Al2O3陶瓷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和Ti(C,N)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国军 《硅酸盐学报》1994,22(5):484-487
采用原位反应法结合热压工艺制备Al2O3-TiB2-Ti(C,N)复相陶瓷,用TiO2,B4C,BN,Al及Al2O3为原料,通过组成设计可以制备出不同相组成及碳氮比的复相陶瓷。由SEM及TEM发现在Al2O3晶粒中分布着亚微米至微米级的近圆形Ti(C,N)颗粒,而在TiB2晶粒中分布着纳米级的板状Ti(C,N)晶体,并对这种显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化学反应过程作用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对甲基苯乙酸苄基酯(BCO2A)及苯乙酸1-萘基酯(ACO2N)在ZSM-5沸石中的光化学反应.研究发现,光解BCO2A在ZSM-5沸石中主要生成BA,而光解ACO2N只生成AA及NN.两种酯的产物分布和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解完全不同.这些结果是由ZSM-5沸石孔腔对底物分子的尺寸及形状具有选择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国外动态     
低成本的1,4-丁二醇生产工艺据“ChemicalEngineering,1998,105(17):25”报道,德国BASF公司将建成1,4-丁二醇(BDO)新工艺生产装置。此工艺将丁烷氧化制马来酐(MAH)的BASF法与英国KPT公司的酯化氢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温脱除H2S/COS热力学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昌  吴迪镛 《辽宁化工》1999,28(6):325-328
利用自由焓极值法基本原理和MATLAB计算语言,对高温脱除H2S/COS的可行性金属组分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Mn、Fe、Cu、Mo适合在700K-1000K温区内进行硫反应;Zn适合在400 ̄800K温区内脱硫;Ca、Ba到1000K时才具有明显的脱硫性能。结合IGCC技术及经济分析、Mn、Fe是较为理想的脱硫组分。  相似文献   

6.
王杰 《耐火与石灰》1997,22(3):49-54
研究了CaO和Al2O3对MgO和C之间反应的影响,并叙述了有关的机理,小量的(在溶解度极限之内)Al2O3将对MgO-C反应稍有抑制,但是小量的(在溶解度极限空内)CaO则对MgO-C反应影响甚微,大量的(超过溶解度极限)Al2O3和CaO则会加速MgO-C反应。  相似文献   

7.
改进型甲醇催化剂德国南方化学品公司为甲醇合成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甲醇含成催化剂,每一种催化剂具有不同化学组成和结构。催化剂C79-4GL对于由煤或油部分氧化工艺制得的含高浓度CO和低浓度CO2及惰性气的原料气及等温反应器有最佳选择性。该催化剂用于由鲁奇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和对汽油辛烷值升级要求日益提高,在石油化工中正丁烷异构化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反应,因为异丁烷通过烷基化工艺可以合成高辛烷值的C7和C8烷基化油,而脱烃制成的异丁烯又是合成MTBE和ETBE等无铅汽油添加剂的主要原料。传统的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存在着各种缺点,有的腐蚀性严重,有的对水十分敏感。七十年代末发现的SO42-促进型氧化物固体超强酸具有热稳定性高,对环境友好,易与反应产物分离等特点,对许多酸催化反应均表现出非常高的催化活性,甚至对有些反应在常温下也显示出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说明它们是一类很有潜力的新型催化材料。由于该类催化材料对正丁烷异构化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异构化催化剂,九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又重新兴起了固体超强酸的研究热潮。本文在我们实验室已有的工作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非贵金属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记为SA)。样品经650℃焙烧后拍摄的XKD图谱中,SA-2、SA-3和SA-4样品均只出现四方晶相,而SA-1则与SO42-/ZrO2相似,四方晶相已部分转变成单斜晶相,而且SA-1与SO42-/ZrO2的衍射峰强度明显低于其它样品。样?  相似文献   

9.
关于AC发泡剂氯化尾气治理总结在生产AC发泡剂过程中,有大量的副产物产生,主要有:①废液间断排出HC1、H_2O(回收)。②废液间断排出含少量酸加废水(综合处理)。③废气连续排出,HCl、N_2、CO_2、HBr、Br_2,残余Cl_2也同时随尾气排...  相似文献   

10.
顾达  周静红 《硅酸盐通报》1995,14(5):4-7,13
本文对液相合成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采用IR、XRD分析手段跟踪不同分解温度下其组分及晶型的变化规律,结合MR-GC、DTA和TG等分析结果,阐述了草酸氧钛钡的热分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在200℃之前除四份结晶水成无定形,220-470℃时是无水草酸氧钡分解为BaCO3和TiO2并放出CO、CO2气体,750℃时是固相BaCO3和TiO2之间的反应生成立方晶型的BaTiO3,在10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对甲基苯乙酸苄基酯及苯乙酸1-萘基酯在ZSM-5沸石中的光化学反应,研究发现,光解BCO2A在ZSM-5沸石中主要生成BA,而光解ACO2N只生成AA及NN。两种酯的产物分布和在乙腈溶液中的光解完全不同。这些结果是由ZSM-5沸石孔腔对底物分子的尺寸及形状具有选择性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草酸氧钛钡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TiO^2+与草酸混合,控制一定的PH值,首先生成(NH4)2〔TiO(C2O4)2〕配合物,然后与BaCl2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的新工艺。用化学分析法对前驱体Ba/Ti比进行分析,采用XRD、SEM,BI-90激光散射粒度仪对驱体的晶型,颗粒大小,形貌以及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所合成的前驱体组分确定,粒径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段热处理技术,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广2MgO-B_2O_3-SiO_2系的晶化过程,晶化析出相2MgO·B_2O_3的微观形貌具有分形特征,采用密度-密度相关函数法计算其分形维数为1.63。为揭示2MgO·B_2O_3生长机制,采用Monte-Carlo方法及改进的DLA模型对分形生长过程进入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分形结构、分形维数相符,表明2MgO·B_2O_3生长是扩散控制凝聚过程。可以预见,分形理论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将会在探讨未知机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二种不同制备工艺获得的(Hg,Pb)Ba2Ca2Cu3O8+δ超导材料进行溅射中性粒子质谱仪(SNMS)和俄歇电子能谱仪(AES)表面分析,证实了汞系超导化合物材料的生成反应为汽相与固相之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刘凤霞 《耐火与石灰》1997,22(11):48-50
用MgO和Al粉末以铝热反应法合成MgAl2O4尖晶石相,人们认为,采用诸如48小时混合,800℃预热以及加20%(重量)KNO3引燃催化剂等工艺对形成MgAl2O4尖晶石是有效的,未反应材料中形成MgAl2O4尖晶石计算其活化能为49.7千克/克分子。MgO和Al经铝热反应的生成物被添加剂MgO-C耐火材料中以改地其抗氧化,机械剥落,耐腐蚀和耐渣侵蚀性能,MgO-C耐火材料极佳的耐腐蚀性与铝热反  相似文献   

16.
日本BOC -三菱采用流化床和钡磷催化剂 ,除原料丁烷和空气外 ,增加氧气 ,以减少空气用量。关键部分使用Petrox分离系统 ,在低压下选择性捕集丁烷 ,用空气再生丁烷后循环至流化床,大中试厂已成功运行几个月 ,正计划建大厂。分离系统提高马来酸酐的收率2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a_2O_3-V_2O_5及La_2O_3-MOO_3两个催化体系对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活性以及反应体系中加入CO_2对C_3H_6选择性及其产率的影响;并对这二个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草酸氧钛钡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TiO ̄(2+)与草酸混合,控制一定的pH值,首先生成(NH_4)_2[TiO(C_2O_4)_2]配合物,然后与BaCl_2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BaTiO_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的新工艺。用化学分析法对前驱体Ba/Ti比进行分析,采用XRD、SEM,BI—90激光散射粒度仪对前驱体的晶型,颗粒大小,形貌以及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所合成的前驱体组分确定,粒径小,分布窄,近似球形,煅烧后为高纯的BaTiO_3。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本菲尔溶液CO2吸收传质系数KG.a的数学模型KG.a=A(L/0.102ul)^B「1+C(FC2-FC1)Me^(0.012t-9.869pCO2)」中的参数A、B、和凯洛格B厂,东洋工程公司和赫尔公司的生产数据进行经验回归,回归后得到A、B、C的值分别为0.2744,0.2376,2.109,结果KG.a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地残差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20.
先锋褐煤CO/H2O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CO初压、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以CO/H2O为溶剂对云南先锋褐煤进行超临界萃取,对萃取物的族组成进行了^1H,^13C-NM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产率和转化率随CO初压增大而增加;CO和H2O可发生变换反应生成中间态活泼氢,从而具有较哟的供氢能力,使萃取产率和转化率提高;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及碳酸盐对CO/H2O变换反应有较强的催化作用;萃取物的油组分以单环芳香结构为主,具有较高的H/C比和较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