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成因机制复杂的特点,分别建立等效深度法、Eaton法及有效应力法的地层孔隙压力测井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性。分析表明,改进的有效应力法综合考虑了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密度等因素,可避免单因素导致的精度低和误差大的问题,且无需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能够满足缝洞型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异常压力成因机制复杂的特点,分别建立等效深度法、Eaton法及有效应力法的地层孔隙压力测井预测模型,对比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性.分析表明,改进的有效应力法综合考虑了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密度等因素,可避免单因素导致的精度低和误差大的问题,且无需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能够满足缝洞型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的增压机制及其超压响应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泥岩化学压实作用与超压发育关系、化学压实阶段超压响应特征以及孔隙压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东营凹陷泥岩化学压实作用在孔隙压力预测中的意义.认为泥岩化学压实作用以黏土矿物转化为主导机制,通过改变泥岩的微观结构及岩石物理属性,化学压实作用影响了超压的发育及其测井响应,建立不同压实阶段正常压实趋势线是有效判识超压成因机制、准确预测孔隙压力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泥岩压实过程可以划分为机械压实阶段(70℃)、过渡阶段(70~100℃)以及化学压实阶段(100℃),黏土矿物转化(尤其是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控制了泥岩的化学压实行为;2)泥岩化学压实的增压效应主要包括3个方面:形成垂直于最大有效应力方向排列的黏土颗粒组构,促进泥岩压实、导致自生胶结物沉淀降低泥岩渗透率,增强体系封闭性、使得泥岩发生骨架弱化作用,引起有效应力转移;3)在有效应力-孔隙度/密度和声波时差/电阻率-密度交会图中,化学压实导致的超压表现出非弹性卸载特征,即随着有效应力减小,呈现出孔隙度降低,而声波时差和密度同时增大的测井响应;4)适用于化学压实阶段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包括伊利石压实曲线法、纵横波速度比法、偏移-修正法、Dutta压实模型法以及两步测井预测法等;5)东营凹陷泥岩黏土矿物快速转化深度与超压顶深(2 000~2 800 m)大致相同,超压发育及测井响应与化学压实密切相关,基于化学压实正常趋势线预测的深部(3 000 m)孔隙压力与实测压力更接近.  相似文献   

4.
地层压力剖面建立的智能化计算机软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平衡压力钻进、设计合理进身结构、保证钻井各作业环节过程中井眼保持稳定,以提高钻井的综合经济效益,准确建立孔隙,破裂、和坍专题压力剖面是解决的问题,地层压力剖面建立的智能化计算机软件系统将测井、隶井、地震、地层泄漏试验及室内岩石试验数据整理后,应用DC指数法,声波时差法、地震层速度法建立地层孔隙力剖面。  相似文献   

5.
泥页岩地层三个压力剖面的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三个压力(包括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坍塌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剖面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软件应用,通过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但有效地解决了深层井难于开发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井下地层的真实压力,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性比率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工作中,井间或无井区目的层岩性比率的预测需借助于地震速度资料来实现,这对碳酸盐岩地层来讲更是如此,通过对速度谱资料进行倾角和地震-声波速度系统差校正,从而得到了可靠的地震原始层序层速度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预测的地震层序层速度模型及高、低速层压实模型,地质模型,等效模型,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对研究层中高速层的岩性比率进行了定量预测,最后在对研究层进行细分层的基础上,根据钻井统计的不同岩类的多少,将地层岩性简化为二元结构进行计算并校正,从而得到对应于高速层的碳酸盐岩的岩性比率,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石炭系地层中,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该法主要是先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地层速度,然后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该方法在塔里木和吐哈油田两个构造上应用,预测精度达90%以上,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塔中Ⅰ号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压力敏感、孔隙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一般为(1.20 g/cm3~1.23 g/cm3)。当下入钻具过快使井内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时,钻井液很容易透过裂缝、孔隙、裂缝—孔隙、溶洞发生漏失,这种情形下的漏失往往是有进无出,导致循环失返。通过建立地层破裂压力和瞬态波动压力模型,求出不同泥浆密度的下钻速度。文章以TH62-X井为例预测了不同井深处下钻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地层异常高压比较普遍的情况,利用改进的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版,对其中东方13气田高温高压地层的异常高压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对于泥岩地层,分析认为其异常高压成因机制主要为欠压实作用、水热增压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各机制对高温高压形成的贡献率随垂深不同而变化。基于该气田的特殊地质情况,建立了孔隙压力计算的组分模型,采用测井数据对孔隙压力进行计算。考虑到构造起伏的影响,认为砂岩储层孔隙压力是由泥岩传递和烃柱浮力作用产生的两部分孔隙压力组成,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该法主要是先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地层速度 ,然后预测地层孔隙压力 ,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该方法在塔里木和吐哈油田两个构造上应用 ,预测精度达 90 %以上 ,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传统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在特殊岩性储层应用时的缺陷,分析碳酸盐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归纳现有该类储层中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并提出该类储层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准确预测碳酸盐岩层地层压力的难度较大,给钻井设计和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碳酸盐岩层异常压力成因复杂和不符合压实规律的特征,利用纵波波速与地层物性参数之间关系的综合参数模型,借助川东北普光地区碳酸盐岩层的测井数据,使用逐步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碳酸盐岩层的地层压力。结果表明,地层压力预测平均误差小于10%,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因此,综合参数模型可用于碳酸盐岩层地层压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应力多场耦合三轴试验仪,对饱和花岗岩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不同围压、不同孔压下的水-力耦合三轴压缩排水试验,分别给出了饱和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不同有效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随加载速率以及有效围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有效围压和加载速率的条件下,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均经历了非线性压密、弹性、屈服、峰后四个阶段。偏压加载初期非线性压密阶段比较明显,而随着围压的升高非线性段逐渐消失;由于花岗岩的致密性较高,因而曲线的弹性阶段较长且相对平滑;在屈服和峰后阶段,岩石呈现出明显的脆—延性转化的过程。(2)饱和花岗岩的峰值强度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当有效围压相同时,岩石的峰值强度大致相等,抵抗外界荷载的能力大致相同。(3)缓慢加载条件下饱和花岗岩的峰值应变表现出加载速率强化效应,但强化效果是有限的;且在有效围压相同条件下,随着围压和孔压的同步增长,峰值应变也呈增长的趋势。(4)弹性模量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呈二次多项式增长,但随着围压和孔压的同步增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以雷管作为爆炸动力源,多孔装药爆炸法密实饱和砂的模型试验,实测了饱和砂土体在依次循环爆炸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过程,分析了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散在沿深度及径向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具有独特性。同时,对爆炸荷载在饱和砂土体内所引起的液化范围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为爆炸法处理饱和粉细砂地基的工程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川西拗陷压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川西拗陷各井声波测井资料分别制作了泥岩、砂岩的压实曲线,统计了部分井压力系数与层位的关系,通过这些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川西拗陷的压实规律.研究认为,川西拗陷在纵向上存在四个压实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正常压实阶段、过渡阶段、欠压实阶段;川西拗陷从北向南,各压实层段顶界深度有逐渐增大趋势;上三叠统的砂岩与泥岩存在类似的异常高压现象;不同压实阶段,油气分布特征不同,但气藏主要存在于过渡带和欠压实带.  相似文献   

16.
H型桩由于特殊的截面形式,打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特征不能简单地采用管桩的挤土规律代替。因此基于湖嘉申二期工程现场试验数据,研究其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规律,通过修正的圆孔扩张模型考虑H型桩在扩孔时的特殊性,推导出适合H型桩的矩形孔扩张的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沉桩产生的超孔压及土体位移进行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扩孔模型在计算H型桩的超孔压和土体位移方面充分考虑到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点,结果更加接近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常规物性、流体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方法,结合热史恢复结果,开展海拉尔盆地莫达木吉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成岩作用及油气充注期次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凝灰质岩屑砂岩;填隙物主要以泥质、硅质、火山灰和少量碳酸盐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晶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砂岩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破裂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综合多种成岩作用阶段判断指标,认为南屯组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晚期-中成岩阶段A 期。此外,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均一温度测定及南屯组热演化史,确定南屯组油气充注时代约为90~70Ma,大致对应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18.
根据莱城火电厂附属厂房填土地基强夯试验 ,在对夯坑深度、场地平均夯沉量和孔隙水压力等夯期监测数据与夯后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各检测指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夯后地基土的实际状态 ,并对试夯所采用的强夯参数进行了讨论 ,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9.
研究灰岩复电阻率特征,对大港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分析岩石电性参数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模拟地层深度研究灰岩随温度、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地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模型参数的预测值,确立了地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